APP下载

民俗摄影中的视觉设计思维体现

2018-08-30韩君代简从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8年9期
关键词:光影民俗摄影

韩君,代简从

(天津理工大学,天津 300384)

引言

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那些被忽视的民俗传统文化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中,民俗传统文化也开始与其他领域的文化产生碰撞,如舞蹈、说唱、设计、摄影等。而民俗摄影是摄影与民俗文化的相互交融,二者的碰撞使其成为一个全新的摄影门类,并迅速被大众认可和接受。民俗摄影既有纪实的功效,又是情感寄托和文化传承的载体,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民俗摄影,不是单纯记录和保存民俗事项的纪实性画面,而是具有视觉影响力的摄影艺术作品,这需要摄影师的主观意念对拍摄画面进行视觉设计的思考。

一、摄影与视觉设计的相互交融

摄影与视觉设计属于不同门类的艺术形式,但它们同属视觉艺术,都是根据编排其结构、形态、色彩等视觉元素来达到对空间造型的展示,两者之间可以互相借用,相互影响,相辅相成。摄影的特征是直观的记录和展现事物本身,它不仅能够保存已经过去的历史,又能记录值得纪念的经典瞬间。而在视觉设计的发展过程中,摄影技术的产生为视觉设计增添了新的表现方式和创作元素,同时为视觉设计的发展起到一定的艺术创新和技术革新的作用。摄影作为开放性的视觉语言,衍生出许多不同概念的支流和风格形式,如纪实摄影、观念摄影、广告摄影、超现实摄影、民俗摄影等多个摄影门类,但是不论哪个领域的摄影师都应该具备设计意识。

> 图1 阿联酋的骆驼节

> 图2 阿联酋的骆驼节

> 图3 缅甸人最喜爱的运动

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背后,依靠的不仅仅是它的记忆功能和空间再现,更重要的是它能否给人带来难以忘怀的视觉感受和体验,这就需要依据摄影师对于设计思维的积累、审美价值的判断和摄影语言的创作思考。以设计的角度去挖掘创作规律和审美特征,并通过对题材、构图、形态、色彩等视觉元素的斟酌和运用,使其达到形式和内容上的审美需要和视觉张力,同时也能够完美地展现出抽象与具象概念。

从另一方面,自摄影成为公众认同的视觉艺术语言以后,摄影语言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也愈加广泛,视觉设计的领域同样借助摄影技术手段与传播媒介的发展,使其表现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因此,作为摄影支流之一的民俗摄影与视觉设计的联结,是有待进行深入理论梳理的研究课题。无论在图像学、传播学、民俗学等理论意义上,还是在实践创作层面,都极具研究和参考价值。

二、民俗摄影构图中的视觉设计表现

众所周知,一幅能够给观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民俗摄影作品,取决于很多因素,其中取景构图方式就与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视觉设计中,构图也有着同等的重要性。在一幅画面中,摄影师或者设计师主要想去表现的对象称为主体,主体即整个画面的核心,也是重点突出的对象。所以,为了更好地突出主体,摄影师或设计师需要提前构想画面的构图。为了使作品能够更倾向于艺术化的标准,许多摄影师或设计师通常用打破常规的构图方式,去寻求一些特殊角度的视觉表现。罗伯特·卡帕是一名战地摄影家,他作品中的构图就经常采用一些非同寻常的方式,例如三角形、s形、弧线形、放射形等构图方式。

在民俗摄影作品《阿联酋的骆驼节》中(图1),被骆驼队踩过的沙漠,经风的吹拂呈放射状态,显而易见,摄影师采用了放射形构图。主体在画面近端的左侧,是两个站在一旁看远处驼队的人物形象。从主体的状态可以看出,摄影师采用的是仰角拍摄,使画面中的视点和高度高于人们通常看物体时习惯的高度,所以画面的视觉效果显得很特别。如果把沙漠地和骆驼队看成是构图中的横线,那么主体人物则是纵线,横纵线的交错和对比使它们之间产生了某种联系,透视感极强的空间处理使画面平稳而不呆板,富有强烈的构成设计美感。对于这精彩的瞬间记录,相信并不是摄影师偶然间的拍摄,而是通过精心设计构思的结果。

民俗摄影作品《阿联酋的骆驼节》中(图2),依旧是仰拍的方式,则采用了弧线形与放射形相结合的构图方式,摄影画面中主要展现的是在欢快的骆驼节中,近距离拍摄的丰富的表情和庆祝状态。摄影师把天空也作为主画面的构成元素,而天空中静止的斑点云,使得原本空旷的背景变得活泼起来,恰好与下面那些因骆驼节而喜悦跳动的人们相互呼应。对比图1的拍摄角度,图2的拍摄角度更低,使其摆脱了寻常的视点,给观者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感受。画面中的主体人物由于透视的原因构成一条条放射线,形成了较大的视觉张力,而这种构成感极强的视觉体验,归结于摄影师对画面的视觉设计思考。因此,视觉设计在民俗摄影中的运用越来越得到重视。

三、民俗摄影的光影形态与视觉设计思维表现

“摄影”一词是来源于希腊文,其含义是“用光进行描绘”,因此,摄影艺术也可以被理解为光和影的艺术,光影塑造对摄影造型来说极为重要。影调的明暗、软硬,色彩的饱和度、纯度,都是对光把控的结果。能否平衡和统一画面整体的秩序与基本色调,取决于光影作用下所形成的形态和影调。一幅具有艺术性的民俗摄影作品中,简单直白地依靠光影是远远不够的,学会有效的利用光影才能使画面产生新奇感,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才能给观者留下深刻的视觉体验。

在民俗摄影作品《缅甸人最喜爱的运动》中(图3),摄影师利用逆光拍出了剪影的效果,把人物、山坡、云的视觉形态结合在一起,使运动着的人物廓形与天空背景呈现鲜明的对比关系,色彩和影调使整个画面充满了戏剧性。通过简化和重组使三维的背景空间与二维剪影式的人物造型融为一体,使之成为一幅具有艺术性的摄影作品。整个画面呈现出的视觉效果正是摄影师对光影进行了合理的应用。而以不同的方式利用光影,会对画面的视觉效果及作品的艺术性表现产生很大的影响。在《缅甸人最喜爱的运动》中,摄影师通过自己独特的思维和见解,使画面的视觉形态、效果和美感与观者产生心灵的互动,体现出作者的现代意识和创新精神。

形态、色彩和线条同样都是视觉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视觉设计的体现和表达的主体是形态。摄影作为一种具有瞬间意义的视觉形态,是以自身的直观性去揭示其背后隐含的深刻寓意的。作品《葡萄牙传统赛马会》中(图4),马的影子所产生的视觉形态和效果,使整个画面充满强烈的诱发性。但对于摄影师来说,这样的瞬间并非都是具有视觉意义的,只有那些具有良好视觉效果,同时又能体现作者想要表达的事物本质含义的瞬间形态,才是最有意义的定格。所以这具有强烈诱发性的精彩瞬间并非偶然拍摄,是摄影师前期通过对题材的严谨考量、内容的高度提炼,并对此进行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创新设计思考才能使画面突破瞬间的局限性,充分利用瞬间的可能性,去实现光影形与意的相互转换和富有生命力的空间,从而展现出时代感。

> 图4 葡萄牙传统赛马会

> 图5 洪水季节的生活

> 图6 土尔扈特蒙古族“骆驼节

四、视觉设计与民俗摄影的色彩表现

在日常生活中,色彩通常表达的是情绪,无论在设计还是摄影方面,对于色彩的应用都是不可或缺的。而色彩对人的影响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出发:从心理上是色彩给人带来的情感作用,从生理上是色彩给人带来的视觉效果。因此,通过色彩可以表达人的思想,刺激人的感官,影响人的情绪。通常在一幅带有视觉设计的摄影作品中,形态只能组成画面的结构,而色彩则是对作者内心情感的表达。所以,有效掌握色彩的表现力和规律是创作的关键。

人的情绪是可以通过他所看到色彩的冷暖而产生变化的,民俗摄影作品《洪水季节的生活》中(图5),整个作品充斥着大面积蓝色海水的冷色调,因为冷色调相对暖色调来说,光波和透射的时间较短,并不能长时间吸引人的注意力,因而使画面充满了宁静、调和的意境。而在中心位置上,虽然只有一少部分白色的渔网作为色彩调节,但与大面积的蓝色海水相比,依然最吸引人的目光。因此,它也是整个画面的主体所在。由于摄影师对色彩的斟酌与表现,主体色与背景色之间只是呈现弱对比的关系。这是传达的主题内容、画面的层次关系以及烘托情绪的效果所需,把色彩尽量合理地安排在画面之中。在视觉设计中关于处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上,对于色彩关系的把控是要点所在。

人们对于不同的色彩会产生不一样的情感。《土尔扈特蒙古族“骆驼节”》(图6)中的大面积红色,会使人联想到火焰、感受到温暖和热情的氛围。而红色照映在人的眼球里,会产生很强的穿透力和感染力,很容易吸引注意。然而,色彩对人的影响力往往是奇妙的,人们很难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已被色彩所影响,并产生了心理共鸣。这幅作品中具有剪影效果的清晰主体,与红色背景的浑然一体形成了鲜明的强对比,正因为这种映衬关系,使画面中的主次关系相互呼应,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表现力。

五、结语

在民俗摄影创作中,对于题材的表现,不一定必须是某件事物、某个场景或者某个物体本身,也可以是光影、形态、色彩或者富有内涵的某一时刻,是创作者表达内心情感的寄托物。而真正有意义的,是这些视觉表现的瞬间记录,能否引出观者的内心感触。将视觉设计思维运用到民俗摄影中,是一个全新的结合。民俗摄影的优势和作用就是记录、保护和传统民俗文化。而视觉设计的优势是掌握大众审美的心理,创新视觉传播的语言,现代主义摄影家的先驱纳吉曾说:“摄影所提供的是将限时外观形态转化为纯粹的光的现象,并与机械时代相契合的全新的视觉经验”。所以民俗摄影与视觉设计的融合,为民俗摄影的发展与变革带来全新的面貌。丰富其审美体现,升华其视觉感受。在这个新媒体发展迅猛的时代,对于民俗摄影的创作单纯依靠形式和技巧已经不能满足大众需求了,要使民俗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创作而充满活力,并被历史所铭记,它就必然要与其他艺术门类相融合,也需要摄影师的智慧与大胆创新。■

猜你喜欢

光影民俗摄影
冬季民俗节
民俗中的“牛”
光影
光影
民俗节
光影之下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光影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