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经济视角下的川蜀地区绿色包装发展探究

2018-08-30李桃桃张慧娟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8年9期
关键词:绿色环境设计

李桃桃,张慧娟

(1.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成都 610052;2.艺术与设计杂志社,北京 100054)

近些年,随着全球工业化的进程和世界各国对绿色设计的高度关注,商品包装形成了庞大的市场,在行销过程中,不论是产品、生产、技术还是物流、消费与营销都需要绿色科技的支持。然而,长期的大工业虽让包装工业日益规模化,但是一次性塑料包装材料却泛滥在生活的每个角落,这直接导致包装废弃物的排放量成倍增加,这个体量约占城市固态废弃物体积的二分之一。由于包装废弃物而造成的自然资源浪费与损耗是直观、严峻的,急需提倡绿色包装的主流导向,进而明确绿色包装的内涵及其发展路径。

近几年,四川省构建多点多极支撑,走区域协调发展之路。做大区域经济板块,加快发展成都、川南、攀西、川东北、川西北“五大经济区”,加强推动特色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要重点推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饮料食品及汽车制造业等发展。这些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包装产业,尤其在当今社会提倡“绿色”“低碳”“生态”“可持续”“循环经济”的氛围下,绿色包装已经成为一种新兴词汇,对设计师提出了不造成环境破坏及人体危害等设计要求。

本文结合川蜀地区的特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深层挖掘绿色包装中的智慧要素,形成创新的设计方法与思想,解决现代包装中的过度、浪费以及印象不佳等问题,解决环境问题、情感问题、趣味等问题,优化人们的生活,让人们快乐的去接受绿色设计,达到推广生态环保的目标。再者,从认知理论角度加深人们对于绿色包装的理解,基于认知理论优化包装再生设计的方法,总结出符合当地的绿色包装产业的发展方向及发展策略。

一、绿色包装的概念及内涵

(一)含义

绿色包装(Green Package)又称无公害包装和环境之友包装(Environmental Friendly Package),“指可循环利用的、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无害的包装”①,它具有利于回收、易于降解、无毒无害等特点,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就环境制定的对应标准,是未来包装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二)内涵

绿色包装,就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节约资源、环保型的包装。绿色包装从其包装产品的原料选择、产品的制作到使用及废弃的整个周期,都应符合环境生态的要求②;按照中国包装产业发展特点,绿色包装应从包装技术和包装设备应用程度和包装设计模式等方面剖析绿色包装的内涵。

1.现代企业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除了创造物质财富、提高经济效益外,就必须坚持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方向。只有绿色包装达到了资源节约、生态平衡,注重绿色包装技术等标准,才会真正的实现互相协调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利益。

2.绿色包装是当代企业发展并获得有利竞争的优势策略,它有很多方式和环节,且都与环境有着相互影响的作用关系。物流包装企业、包装供应链相关企业与各类政府管理部门等都可作为绿色包装的行为主体,即绿色包装设备应用的全过程中,如专业的物流,专业的物流能解决包装的内部优化问题,另外还必须制造企业和分销企业等的各类合作,共同解决供应链的承接问题;最终也离不开政府政策支持和法规制度的约束。绿色包装的推广过程也离不开相关企业和部门的支持,这有利于共同促进传统的物流包装模式的改变,发展出一套完善的绿色包装策略。

3.绿色包装设计模式是对各种绿色包装表现形式全面综合的考虑,目标是最优全局战略的再设计。从绿色包装的设计、生产、作业到回收等过程出发,绿色包装的设计具体操作可在包装方式、包装材料、包装物回收及包装过程结构等方面开展实施,找寻绿色包装的设计内涵,以达到提倡绿色包装的深度策略。

二、推广绿色包装的设计策略

在包装设计方面,设计者必须充分考虑消费者的环保需求、绿色包装的环保内涵及国际绿色组织的具体要求等重要设计因素,另外在包装设计中还应考虑突出环保营销的标志,在绿色包装的设计过程中,应深层挖掘绿色包装中的智慧要素,形成创新的设计方法与思想,解决现代包装中的过度、浪费以及印象不佳等问题,解决环境问题、情感问题、趣味等问题,优化人们的生活,让人们快乐的去接受绿色的设计,达到推广生态环保的目标。

(一)包装外观和功能的情感化设计

从富有多重情感的创意设计中,挖掘出深层次的智慧。在考虑环保的同时,做到与众不同,成为卖点,增加销售,它需要更加巧妙的构思。情感化的投入可增设包装外观的趣味值、提升包装功能的附加值;人性化的包装是绿色的源泉,是情感的调节剂,是情绪的舒缓包,更是美好心情的起始点。同时,它又是营销的有利措施。(图1)

> 图1 情感化设计的方式

(二) 绿色包装结构的简化

在包装设计中找寻结构的巧妙智慧,简化内部结构、简化外部结构,对包装的结构与功能之间进行剖析,找寻产品包装的整体与局部的特点,赋予包装绿色鲜明的特色及个性多彩的魅力。在设计时充分利用结构的巧思巧构引发消费者的好奇心和购买冲动,进而创造出符合心理需求的高价值包装,让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

(三)实现包装的生命周期

实现包装的生命周期,意味着设计不仅满足环境需求,还必须满足其他需求:性能、技术、经济、法律、文化和审美需求等,这样才能使包装的生命周期在各个环节都能及时得到各方资源的支持、补充和全面发展。性能和技术保证了包装的基本功能,即存在的价值;经济和法律促进包装有存在的合理通道;文化和审美则使包装有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这要求:第一,将材料和能源消耗减到最低,不仅是为了环保目的,也是降低成本的经济目的;第二,选用的材料及能源等要尽可能兼容环保的要求,采用的工艺及技术最大的降低对于环境的影响;第三,选择可优化产品寿命的材料,设计时采用可分离式的零件或材料,设计耐用和可以重复使用的产品包装。

(四) 废弃包装的再利用

可重复利用的设计是绿色包装设计的重要手段之一,充分考虑消费者群体的生理及心理需求,合理利用包装的审美性和功能性,有效利用所选的设计资源,让人群在重复使用包装的过程中得到趣味的、关爱的享受,进而减缓对环境的污染速度。另外,在包装设计过程中,要监控批量生产的包装尺寸与形状的统一度,以便回收再利用包装二次销售的规格,可重复利用设计还应强调对包装整体的重复利用率。提高包装的再利用价值,应用绿色设计观来研究一套包装及环境处理标准,来营造一个“新城市、新生活”的大氛围。

(五) 积极开发绿色包装材料

国际标准对于商品包装的材料选择有一定的强制性管理要求。禁止使用含有毒性的材料,包装中所使用的粘剂材料都应不含毒性且易于分解分离的物质,容器等所使用的颜料也不能重金属含量超标。多使用可循环再生材料,如废纸回收再生的纸张等。积极开发植物材料、选择单一的材质,这样可以加速材料的降解。

当今,有机材料、可食材料、柔性材料、铝材料、气囊、树叶等创新材料的出现及在包装中的合理使用,都深化了设计师的环保意识;设计师在设计中也可运用一些环保符号的视觉效果来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这样的绿色包装会吸引消费者去购买与使用,在兴趣的推动下主动的接受并理解环保的意义,达到很好的教育目的,推动社会的环保进程,达到共同环保的目的,营造世界的和谐环境。

三、实施绿色包装的意识

(一)认知角度的宣传

近几年包装产业迅速发展,不过四川地区的包装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进行绿色包装意识宣传时,可以从认知理论的辅助出发点出发结合本地特色进行实践规划。另外,可参考国际化的绿色包装设计方向及宣传走势,共赢川蜀地区的绿色包装的设计策略实践。

1.基于包装的认知

Ulric Neisser在1967年提出了认知(cognition)的概念,指认知是“对经由感知觉系统输入的刺激所进行的六种心理过程,包括:转换、缩减、添加、储存、提取、运用”③。认知理论第一个重要概念是知觉。除了知觉,认识理论另一个重要概念是“注意”,注意指在容量有限的前提下,个体选择地将认知加工用于部分信息的过程。人们在货架选择商品时,产品及其包装吸引了消费者的注意,包装的表现特质与消费者产生了共鸣,促使包装与消费者的购物需求有了更多的交集。

此外,认知理论还有记忆、图像、决策等重要概念。决策概念中的一个重要的现象是偏好逆转现象。最好的例子是Method公司的商业环境主义销售概念,他把“Method定义为时髦的而不是不合群的”,“无论消费者购买Method时因为他的性能还是因为喜欢瓶子,他们都购买了这个市场上最绿色的品牌。”这就是商业环境主义概念中的“转移目标”Method公司通过商业性的传达方式向消费者传送环保性的产品概念,使消费者主动选择支持环保产品,使消费者的社会责任感和个性需求得到结合,这不得不说是一条非常适合绿色包装的推广方法。

2.基于社会意识的认知

很少人认为,包装也具有生命,而非一次性消费的物件。它能像产品一样被重复使用,通过不同方式获得新生,比如材料的再利用,结构的改造,外观形态的再创造。所以包装不应该是废弃物,而应该是可再生的,不仅仅是物理功能上的再生,还包括认知层面上的可再生——这也正是绿色包装设计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从认知层面上引导人们提高对绿色包装的认知程度和接受程度。在实际的应用中,通过有策略性设计思维,开创包装设计的新模式,深化绿色设计的范畴,在解决环境问题、解决产品情感问题、解决包装趣味问题的同时,更新了设计方法与思想,积极鼓励高校开展相关专业,培养环保意识,为包装产业的发展储蓄更多人才。同时,通过绿色包装产业的合理策略来达到优化城市环境,美化人民的生活,既传播了环保的绿色主题,也进而提升了企业的品牌形象,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为构建四川和谐发展打好基础。

(二)同步国际化特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包装显得日趋重要。商品包装伴随着商品交易的产生而出现,在生产和消费环节中占有不可忽视作用和地位。在包装逐渐国际化的步调中,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来增强包装意识。绿色包装的国际化必须加速绿色包装在技术上、包装上的国际化,对于国内包装企业来说,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能够更加有效的优化包装的供应链条,数字技术给包装产业提供了新的技术二维码,能够实现包装材料的全程监控。这样就包装的低能耗、重健康、影响少、易回收、便处理等。

绿色环保符合世界绿色消费潮流,对提高产品包装的质量、优化物流包装流程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它面临巨大的空间市场和良好的发展机遇。在倡导绿色的21世纪,绿色包装的核心是“4R+1D”,这样的包装标准越来越具有国际意义。标准化的包装让产品包装更加规格化、系列化,如发达国家的包装材料中,瓦楞纸的标准是是统一的;且当前简化包装成为了一种新动向,这些都是国际市场商界关注的新潮。良好的国际统一标准,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制作产品控制质量。同时,在节省包装材料、降低包装费用的同事实现包装规划化和标准化,加速促进包装现代化的实现。

四、呈现一定的社会效益

在我国大环境的发展建设中,许多企业只为了盈利目标而忽视了环保问题,其中包装行业方向的包装废弃物较直观可见,各类商品的包装样式也很多,已经逐步成为环境日益恶化问题的一大祸首。因此,在地方区域绿色包装的发展策略势在必行,且需合理的建设一套科学、完善的绿色包装设计评价系统来指导整体的行为,建立良好环境氛围的大社会趋向。

(一)建立绿色包装的设计体系是为了更快速、准确的对设计的整体作出全方位的评价。如要更系统、全面、科学地做出绿色包装设计的具体详细的方案,必须强化绿色包装设计的评价方法,而使绿色包装能达到统一的绿色性的标准,进而让绿色包装更节能环保、可信度更高。

(二)可构建绿色包装设计评价系统的综合体系,综合各种评价方法,有助于消费群体人群更清楚地认识绿色包装,且为设计者提供更多的实际意义指导,进而能够推动绿色包装各项制度和标准的施行。

(三)绿色包装的创新理论可以运用到企业实践的加工、生产及销售等环节,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指导相关产业进行绿色包装产业提升,推动企业品牌特色建设,营造四川省五大经济区域的独特创新环保路线。■

注释:

①杨仁敏.包装设计[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2.

②戴宏民.绿色包装[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25.

③杨明郎,宛婧.基于环境伦理学的原生态适度包装设计[J].包装工程,2008(10):30.

猜你喜欢

绿色环境设计
绿色低碳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环境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