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中毒患者应用间歇脱机洗胃救治的护理
2018-08-30谭莹
谭莹
(广西梧州市红十字医院急诊科,广西 梧州 543002)
0 引言
口服中毒是急诊科中常见的急诊,洗胃则是抢救口服中毒患者的关键与有效的措施。洗胃能有效地清除有害的毒物,并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毒物的吸收,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1],洗胃是否合理对抢救的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作用。我院急诊科自2017年1月起采用了间歇脱机洗胃法救治口服中毒患者,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7年1-12月的口服中毒患者78例为观察组,2016年1-12月处置的口服中毒患者69例为对照组。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洗胃方法
观察组运用间歇脱机洗胃法,对口服中毒的患者经口插胃管,证实胃管在胃内后连接洗胃机洗胃,循环3-5个周期后,暂停洗胃,将洗胃机与胃管分离,自然下垂,置于污物桶内,逆时针方向的揉腹5-10次,有助于冲洗胃黏膜上的毒物,使胃的内的洗胃液自然流出,重复以上做法,直至洗出液澄清无味为止,并准确记录洗胃的过程。对照组运用常规的洗胃机洗胃法,经口插胃管,证实胃管在胃内后连接洗胃机自动洗胃,在洗胃过程保证管道的通畅,患者有呕吐时固定好胃管,防止管道的脱出,并及时清理呕吐物,预防窒息,洗胃后统计出入量,记录病情变化。比较2组患者术后平均呕吐量、术中口鼻腔平均溢出洗胃液的量。
2 结果
2组患者术后平均呕吐、术中口鼻腔平均溢出洗胃液的量比较见表。
表2
3 护理方法
3.1 置管前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
患者在来院时情绪多为恐慌、焦急、不安。因此,医护人员应详细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病情、抢救的原则及洗胃的重要性,以促使其能积极地配合。同时,还应以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与患者进行交流,关心、鼓励患者,以消除其负面情绪。
3.2 在洗胃的过程中,应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严密地观察
医护人员应仔细观察患者的出入液量是否平衡,避免出现进出液量的不平衡,造成急性胃扩张和穿孔[2]。当入量多于出量时,应立即寻找原因,通过对腹部进行按摩、改变体位与插入胃管的深度等措施促使其保持平衡。一旦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呛咳、心率增快、消化道出血、血性胃内容物、面色口唇发绀或窒息、肺水肿、脑水肿、心跳骤停、胃撕裂伤与急性胃扩张及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时,应立刻停止洗胃,及时通知医师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另一方面,洗胃管较粗,洗胃对患者的咽喉部刺激明显,往往造成患者的恶心、呕吐等不适[3],因此,妥善安全地固定胃管是洗胃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4]。一次性口垫及气管导管固定器均有牙齿凹槽,可以固定在上下切齿之间,有利于胃管的固定,同时还可以防止昏迷患者舌后坠[5]。
3.3 催吐护理
大多数患者中毒是由于误服、误食。胃内存留着较多的食物,催吐不仅能将部分的毒物排出体外,还能有效地防止了食物的残渣对胃管的堵塞。催吐必须要足量足次,以能将毒物彻底地排出。在呕吐时,指导患者将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被吸进气管。同时,还应观察呕吐物的气味、性状及颜色,并留取标本送去检验,以能尽快地进行诊断。
3.4 基础护理
患者在洗胃后,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将患者口腔中残留的毒物彻底地除去,防止毒物反流进患者的胃中。同时,还应对患者禁食1d,第二日即可进食半流食,持续洗胃或昏迷的患者不能过早地进食。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及家属防毒知识的宣教,促使其妥善地保管好自家的乙醇、药物、农药等危险的物品,若发现衣服被污染,则应立即进行更换并对皮肤进行清洗。此外,还应指导患者进食高营养、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尽量少进食腌制的食物,禁止进食变质、有毒的食物。与此同时,还应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以防止患者服毒自杀。
讨论
洗胃是指将在中毒患者插入的胃管进行反复地吸出、反复地注入定量的洗胃液,以将胃内容物进行冲洗、排除,减轻毒物作用的一种操作方法[6]。洗胃的合理与否对抢救的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作用。洗胃管的选择会对洗胃的效果产生影响。当前,临床上使用的洗胃管包括橡胶与硅胶两类。大多数医院使用的为硅胶。硅胶洗胃管透明,医护人员在洗胃时能对洗胃液的用量与洗胃液进入到患者胃腔的过程进行观察。在对口服中毒患者实施洗胃时,插管的方法与途径非常重要,一般将插管的途径分为经口插管与经鼻插管。对于农药中毒的患者应用经鼻插管,对于昏迷与舌后坠的患者应用经口插管,如此,不仅能减少患者的痛苦,还能促使并发症的发生几率降低。
插管的方法:对于神志不清、昏迷的患者需利用呼吸机在创建呼吸通道后方能将洗胃管插进胃内,以促使患者发生窒息的概率降低。对于能配合插管与清醒的患者,需将洗胃解毒的重要性与过程向患者说明,患者可依据医护人员的叮嘱与插管的注意事项促使洗胃管能顺利地进到胃内。在进行插管时患者口含液体,不仅能促使对胃黏膜的损伤与胃的不良反应减少,还能促使插管的成功率得到极大地提高,从而提高了洗胃的成功率[7]。
洗胃的体位也会对洗胃的效果产生影响。患者在洗胃时的体位为左侧卧位、头低脚高,以促使胃部的位置较高,促使进到胃部的洗胃液能通过引流作用与重力作用顺利地将毒物排出体外,不仅促使洗胃的时间缩短,还能防止洗胃液倒流进十二指肠,降低了十二指肠对毒物的吸收几率[8]。也有研究者认为,在对患者进行洗胃时,前半期可运用左侧卧位,后半期可运用仰卧位,这样极易促使胃的方向与洗胃液的流动方向一致,从而促使洗胃液对残留在胃壁上的毒物进行充分地吸取。
患者的体内存留着大量的食物,洗胃时虽然将洗胃液的出入量控制至平衡的状态,并使用了较粗的胃管,但也会在抽吸时出现胃内的残渣物将出孔堵住,导致抽吸入量多于出量的情况,若不及时地将胃内的容物排出,会致使患者发生误吸、口鼻涌液、胃扩张、窒息等。有研究证明,每5个循环进行1次手动抽尽胃内的液体,能有效地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洗胃液长期地被固定,反复地在同一位置进行抽吸与冲击容易造成局部的胃黏膜发生损伤,而动态地改变胃管的位置,则能有效地避免吸引力与冲击力对胃黏膜造成的损伤。
在对患者进行插管时,胃管置入的长度也会对洗胃的效果产生影响。洗胃管插入的长度应依据患者的身高与年龄进行确定。依据我国人民的平均身高,洗胃管置入的长度应在50cm左右。也有研究者认为置入洗胃管的长度应在62cm左右,这样做的目的,不仅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还能更充分地洗胃。临床上认为置入洗胃管的长度在50cm的基础上再增加10cm能促使洗胃管抵达胃窦,从而更彻底地洗胃,并能促使胃黏膜的刺激与伤害减少。
综上所述,在对口服中毒患者实施洗胃前,应充分地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依据患者的年龄、体型与身高等情况,选择合适有效的置入胃管的长度与插管方式。在洗胃的过程中应注重患者个体化的差异,实施人性化的护理,以提高洗胃的效果。此外,还应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患者的负面心理进行针对性的疏导,以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从而促使其能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确保抢救能顺利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