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018-08-29张宏

中文信息 2018年7期
关键词:浊酒边塞戍边

中图分类号:I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7-0-01

范仲淹 (公元989—1052年),字希文,江苏吴县人。他不仅是宋初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文学家、词人,他的词作虽不多,但他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却是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名篇,从内容、风格上,突破北宋初期“浮糜”“艳丽”的樊篱,开边塞词之先河,后来的豪放派词人都受其影响,所以这首词被后人誉为“词史之绝唱,词坛之丰碑”。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全词共六十二字,是词人边塞词的代表,也是唐、宋以来边塞词中最突出的一首。

上阙侧重写景,词的首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的地点是西北边疆,“秋来”交代是深秋季节。“风景异”概括地写出西北边塞秋天景色的特殊性,一个“异”字,不仅说明西北边境与内地大为不同的景色,也写出了西北边境的萧瑟冷落与内地的歌舞升平反差。在一片荒凉冷清的“塞下”,“衡阳雁去无留意”,古人用“雁”这一意象,常常表达思乡之情,如“举头忽见衡阳雁,千声万字情何限”,“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抬眼望去是大雁展翅向南飞,雁阵惊寒,头也不回,毫无留恋之意。“无留意”是拟人化的写法,大雁尚能如此,人非草木岂无情。它既透出西北边塞的苦寒、荒凉景象,又暗示着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还透出关山远隔,家书难寄。“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西北边塞黄昏时分的战地景象。军营里响起阵阵号角,擂起面面战鼓之声掺杂着四周风吼声、马嘶声、狼嚎声、胡茄声、飞砂走石声等带有边塞特色的一切悲凉声响交织在一起,给边塞涂上一层浓厚的凄楚、苍凉、悲壮的色彩,也为下阙的抒情埋下伏笔。“千嶂”、“长烟”、“落日”、“孤城”,这些富有象征意味的意象,展现了“风景异”西北边塞的一派荒凉苍莽的战地风光画面,自然地流露出戍边将士生活的艰苦、孤寂。“長烟”、“落日”使人会联想到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的千古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但词人在这里的化用,融入更多、更全面、更复杂的情感,词人以边将的身份,饱经战事的坚难、险恶、危机,有丰富的战斗生活的体验和感受,更能直抒胸臆。而“孤城闭”突出孤城在空间上的渺小孤独,环境上的凶险紧张,暗示出困守孤城的将士们艰苦险恶的生活,忧愁苦闷的心情。又透露出戍边守军的力量薄弱,戒备森严,严阵以待的紧张军事态势,因而不得不一到傍晚就关闭城门的严峻形势。面对着这种凄楚寒凉的现实,词人很自然的会产生怀乡之感,只能借酒浇愁,“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写出了戍边将士们为国建功立业与思乡念亲的复杂心情。“浊酒”粗酿的浊酒,“家万里”端起酒杯,怅然若失,不禁会想起路途遥遥万里的家乡,刻画了戍边将士们虽身在边疆,神游故乡的情态。“借酒消愁愁更愁”,“浊酒一杯”怎能抵挡住万里乡愁!“一杯”与“万里”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诉尽了杯酒难销的浓重乡愁,对故乡的热切思念与渴望,至此词人所言戍边之苦达到顶点。但是,词人虽言苦并不悲观,更不畏惧,更没有放弃自己的责任。戍边将士们虽处境凶险,生活艰苦,又倍受思乡之愁的煎熬,但由于西夏未平,边防不固,何以回家?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壮志未酬,仍然不愿解甲回乡,“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心系国家和人民的重托、勒铭边疆的壮志,闪耀着强烈的爱国爱国之情,也是当时戍边将士的共同心愿。“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正是古代无数仁人志士渴望建功立业,名垂青史的生动写照。“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融情景于一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从黄昏进入深夜,词人听见“悠悠”的羌笛声,看见“满地”的白霜,转辗反侧而无法入睡,由于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令戍边者欲进不能,欲归无计,以至于将军整日操劳为之白发,久征在外士兵为之悄悄流泪。整首词,既写出戍边将士凄苦的一面,又抒发勒石燕然的一面,“情”与“志”的冲突,“思乡”与“报国”的矛盾,正是在这激烈的碰撞,突出地展现了词人勒石燕然的英雄气概与伟大的爱国情怀,塑造了一往深情地思念着故乡,又深深地眷注着边防安危的戍边将士的形象。

总之,这首词通过词人亲身感受,写边塞风光,抒爱国情思,首开边塞词之作,全词意境阔大深邃,风格沉雄豪放,情调苍凉悲壮,感情深挚沉郁,一扫花间派柔靡无骨、嘲风弄月的词风,开苏、辛豪放词之先河。同时它也是北宋词风转变开端的一个标志,为我国词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作者简介:张宏,男,副教授,从事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浊酒边塞戍边
给戍边烈士的一封信
戍边壮士歌
戍边追梦
梦回边塞
论《河岳英灵集》对盛唐边塞题材诗的接受
斟一杯浊酒,谱一曲清歌
浊酒天涯是归期
一壶浊酒喜相逢
多元文化共存的边塞古城:右卫镇
毛泽东屯垦戍边思想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建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