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预警机制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
2018-08-29江方日刘瀚
江方日 刘瀚
摘 要:近年来,校园网络借贷由于其门槛低、受限少而受到大学生的青睐,但是,一些乱象也随之出现。此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中原工学院也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借贷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7-0-01
随着网络借贷的快速发展和大学生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针对大学生的网络贷款,这些与国家提供的助学贷款相比较,因门槛低、受限少而受到大学生的欢迎。但是一些乱象也随之出现,部分不良网络借贷平台利用高校学生社会认知能力较差,防范心理弱的劣势,通过虚假的宣传方式、低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等手段来诱导学生过度消费,导致最终陷入“高利贷”的泥潭,甚至对学生的人身安全和高校的校园秩序造成严重危害,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目前各高校充分认识到此问题的严重性,中原工学院也针对此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防范校园不良网络贷款风险。
一、防范校园不良网贷的实践探索
1.建立实时预警机制,做到发现及时
中原工学院高度重视校园不良网贷风险的防范和学生教育工作,组织相关部门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实时预警机制,加强网络借贷的校园监管力度,在校园内营造杜绝不良网络借贷的氛围。各学院也成立日常监测机制,密切关注网贷平台在我校的营销行为,及时通过发送短信、召开主题班会、网络等多种形式向在校学生发送预警信息,发现问题及时干预,严禁不良网贷平台入校宣传。对于没有经过学校批准私自在校园里宣传的不良网络借贷平台以及不法分子利用校园网贷舆论造谣生事、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等现象,学院第一时间掌握情况,主动发声,澄清真相,正面引导舆情,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应,同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学生安全。各学院辅导员、班主任、学生骨干也深入了解身边学生的消费异常行为,及时存在的问题并通过针对性教育工作予以纠正。
2.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树立正确消费观
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深入开展“三爱”“三节”等教育活动,并且树立勤俭节约、自立自强方面的先进典型,营造崇尚节约的校园文化环境,通过榜样激励法,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养成文明、健康的消费习惯。在日常工作中,学院及时督促辅导员、班主任及学生骨干密切关注学生消费心理,纠正学生中存在的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和从众消费等错误观念。在生活消费、人际消费、娱乐消费等方面,教育学生不盲从、不攀比、不炫耀,引导学生科学制定消费计划,结合实际,量入为出,从而正确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消费。并且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勤工助学,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创造财富,培养节俭自立意识。
3.普及金融安全知识,增强防范意识
切实增强学生金融、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利用学院网站、微信平台等多种渠道向学生推送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典型案例。在重要节庆日、购物狂欢日等时间节点,开展金融、网络安全宣讲活动,强化学生对网络借贷风险的理解和认识,帮助学生增强金融、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学生对不良网络借贷业务的辨别能力。
4.做好学生资助工作,解决后顾之忧
加大资助政策宣传力度,做好学校学生资助工作,使学生在经济上遇到困难时能够通过正确的途径解决,满足经济困难学生基本生活的保障性需求,以解决后顾之忧。首先,建立和完善学生资助信息发布制度和年度报告制度,推动学生资助信息公开的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其次,强化学生资助宣传工作重点,加大对资助范围、资助标准、资助程序等重点政策内容的宣传力度,注重对学生、家长、教师等重点人群的宣传,确保国家资助政策家喻户晓;最后,优化学生资助工作宣传方式,加强与新闻媒体与宣传部门的沟通与合作,积极运用移动通讯平台、网络平台等新兴媒体,构建广覆盖、高效率的资助信息传播体系,避免学生陷入不良网络贷款的陷阱。
二、进一步加强校园不良网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的措施
1.建立高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反馈机制
高校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主阵地,但是家庭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栖息之地、避风的港湾。父母见证了孩子的成长过程,家长往往会比老师更加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掌握着学生最原始的“成长资料”,通过建立有效的高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反馈机制,结合学生在校日常表现,以此更深入地掌握学生实际的家庭情况和消费能力,及时建立信息库并加以分析,对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跟踪调查和分析,并及时对家长进行反馈,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消费理念和消费习惯。
2.建立高校与社会之间的联动管理网络机制
我国关于民间借贷的法律法规还不是特别健全,中介和网络借款平台可以通过线上线下,化整为零,不良贷款采用抽头渔利和抽点利息的方式掩盖高额的整额利息,从而规避了现有法律环节。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必须积极配合社会相关部门,优化高校网络端口设计,建立高校与社会之间的联动机制,有效发现问题。比如主动拦截一些带有非法性质的网站平台,以此净化校园网络环境,优化校园网络管理工作。
3.注重短期资金帮扶机制建设
进一步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档工作,建设分层分类的全方位帮扶机制,要求学生工作人员深入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消费现状,对重点关注的学生进行不定期的抽样调查或入户走访,注重针对特困生的短期资金帮扶机制建设研究,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陷入不良网贷的可能性降到最低,让可能存在的隐患及时得以消除。
4.完善学校关于网络监管的校纪校规
在不良网贷盛行的情况下,结合网络金融借贷平台特点,搜集相关学生典型案例,进行警示教育。当今社会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已经步入“互联网+”时代,与时俱进修改完善校纪校规,围绕现行的法律法规框架,进一步规范大学生的相关金融借贷行为。同时,积极开展大学生普法教育,使学生在进行网络金融借贷时既要懂得守法,又要学会保护自身的正当合法权益,从而维护校园环境的安全稳定。
最后,让学生意识到网络借贷风险,杜绝高校不良网络借贷的现象,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所以,在以后的學生资助工作中,我们仍将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教育部网站,2016年4月1日
[2]王雪云.互联网下校园贷的发展与规制探讨[J].法治与社会2017(2)
[3]任一帆,马旭峰,王欣丛.大学生校园贷存在的问题及干预[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