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的课程创新

2018-08-29聂静

价值工程 2018年19期
关键词:课程创新大数据计算机

聂静

摘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其影响渗透到各行各业,大数据背景下,教学领域也面临着重大变革,高职院校以培养学生技能为首要目标,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无法满足行业对学生的技能要求,文中将讨论大数据环境下,如何更好的利用大数据,提升教学效率效果,进行课程创新。

Abstract: In the era of big data, its influence is infiltrated into all walks of lif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ig data, the teaching field is undergoing major chang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primary goal is developing student's skills.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can not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in the industry for students. In the article, it will discuss how to make better use of big data, so as to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carry out curriculum innovation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big data.

关键词:大数据;计算机;课程创新

Key words: big data;computer;curriculum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19-0290-02

0 引言

大数据的概念是最早由麦肯锡公司提出的,大数据是对大量、动态、能持续的数据,通过运用新系统、新工具、新模型的挖掘,从而获得具有洞察力和新价值的东西。数据量大、数据种类多、要求实时性强、数据所蕴藏的价值大。在各行各业均存在大数据,但是众多的信息和咨询是纷繁复杂的,我们需要搜索、处理、分析、归纳、总结其深层次的规律。大数据的特点:①数据信息量大;②数据类型多样,其不但包含常见的文本,还包括图片、视频、音频及他们的混合体等多种形式;③处理数据速度快,时效性高,其要求需从各种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能给出有价值的决策;④价值密度低[1]。

1 大数据环境下课程进行创新的必要性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其影响渗透到各行各业,大数据背景下,教学领域也面临着重大变革,尤其高校中的高职院校,以培养学生技能为首要目标,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无法满足行业对学生的技能要求。经过这几年项目化,任务驱动及学徒制等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和效果有一定改观。但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兴起,原有的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改变,老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他们学习不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学习不一定在课堂,可以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互联网或移动平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方向来学习,选择适合自己的难度,避免了一刀切,对所有学生要求一致,而学生接受程度却参差不齐的问题。教师只有紧跟大数据思维,能够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相关学习资源,也能通过相关平台和学生沟通、互动、答疑解惑,了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問题,才能因材施教,用无限的资源弥补有限的课堂教学的不足。

高职学生除了少数升本,多数走向工作岗位,我们的培养目标也是针对行业岗位需要,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学生,计算机行业发展快,日新月异,学校里学的技术不可能永远是主流,学生的自学能力很重要,如何从海量的、多样的资源和数据中,获取对自己有用的知识,从被动学习变成自主学习,自学能力是我们除了正常教学之外,更应该培养学生具备的能力。教师如何有效的引导学生将线下学习和在线学习相融合,很好地利用大数据优势是时代背景下的首要任务[2]。

2 以数据库课程为例进行的课程创新

2.1 在教学内容方面

数据库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必修课,在整个计算机应用中,数据库应用领域占70%。在行业需求方面,一般数据库岗位需求有三个层次:数据应用、数据管理、数据分析。我们根据各专业需要,开设的内容不同,电子商务专业和网络管理专业开设SQL Server数据库,软件开发专业(移动应用开发)学习Oracle数据库,但无论哪种数据库平台,操作无外乎都是数据库的建立,数据表的使用和约束设置,数据查询,视图的使用,触发器,数据库安全性设置,数据备份与恢复等内容。课改已经经历了几年的历程,经过前几年项目化课程改革,已经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学习的状态,课程内容按操作实践,有一个完整的数据库项目,其中再划分成各个小项目,每个子项目对应一个数据库操作模块。学生通过实际项目,更容易掌握相关操作,内容不再空洞,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明确职业目标更容易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看到操作得到的产品,让他们有兴趣去做、有兴趣去学,而不是为了及格、为了毕业应付课程。

大数据背景下,我们课程创新的思路是按知识点将课程的操作分解成最小单元,录制成微课程视频,以8-10分钟为宜,更适合学生在线学习或在移动平台学习,这样学生可以反复看,反复操作,不受时间、空间限制,高职学生的学习内容应明显区别于本科,轻理论,重实践,一些基础性操作一旦录制成型,学生可以自己安排好时间学习,教师就可以从给各班反复讲解,不断重复的模式中解脱出来,利用课堂讲一些与行业岗位更相关的前沿技术。经过教研组反复研究,将课程录制了多个微视频[3],包括:数据库的创建、常用数据类型使用、数据表的创建和修改、表约束的设置、简单查询语句、查询中的排序分组、视图的创建和使用、触发器、数据库角色管理等。目前,软件专业学生在宿舍自己都配有笔记本电脑,学校有无线网络覆盖,学生的学习具备各种便利条件。我们的目标是带领和引导学生完成学习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掌握基本的数据库操作技能,第二阶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课程内容进行拓展,第三阶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平台培养行业前沿敏感性。

2.2 网络资源的使用

MOOC即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除了前面提到的我们自己录制的微课视频,可以针对我们的学生状况,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操作。而MOOC集合了知名大学的优质课程资源,例如从“MOOC中国”平台,学生能自由取得资源,不需要指定学籍也可以免费使用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4]。MOOC没有学生人数限制:许多传统课程师生比都很小,但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是设计给大众使用的,没有课程人数限制。针对中国大学的较为封闭的教学模式和学籍管理模式,未来也会逐步引入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教学模式,对于中国大学教育现状的改革,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我校使用的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有MOOC课的引入,教师也可以申请建课,将课程的学习大纲,录制的微课视频,及对应操作习题,考试题库等进行建设,并和学生通过平台沟通、交流、答疑。学生学习、练习也会形成相应记录,便于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使有限的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当然MOOC不可能取代课堂,我们要让它成为课堂的有益补充。

2.3 配套资源建设

2.3.1 教材开发

突出技能操作性特点,确保以技能为主,理论为辅的开发原则,以实际项目贯穿整本教材。开发校本教材是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也是形成职业学校品牌特色的重要措施。教材开发可以提高教师对教材和教学方法的驾驭能力。我们几名数据库教师,通过多年教学探索,根据我校学生特点,选取更适合的项目,制定相应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实验指导,不再是为了讲而讲,而是通过做项目,自然掌握了知识要点,也使学生更明确学的课程能做什么,也方便学生确定自己职业目标,更有倾向性的学习。

2.3.2 微课视频

虽然MOOC平台有大量课程视频可供学生学习,但针对我们的项目和教材,录制适合我们学生的微视频,仍然非常必要。微课视频是对整个大项目的分解,根据最小操作单元进行录制,细节上注意将操作的重点难点突出,整理后放到我校超星泛雅网络课程平台。学生通过智能手机,就可以对这类小资源进行学习,可以灵活安排时间,可以反复看反复练。

2.3.3 相关教学文件

主要包括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案、实训指导、考试标准及题库等教学文件,这些文档类教学文件,方便学生了解老师的教学安排、进度及要求。

2.4 综合的考核方式

改变由期末考试定成绩的方式,老式的考核导致学生平时不努力,期末要重点,搞突击,没有扎实的操作技能,为了及格而学。课程改革后,采用多元化、阶段性考核方式,侧重考查平时实训课所做项目,有分组合作完成内容,也有个人完成内容。考核不是目的,目的是发现学生欠缺在哪,查找原因,也方便教师发现学生的差异性,分层次设计教学内容,精准找到切入点。期末要求5-6人为一个小组,学生拿出完整的数据库设计作品,数据库不一定要有多复杂,但要有需求分析、设计,和完整的实现,要源文件,杜绝学生从网上抄襲。

2.5 教师角色的转变

大数据时代对教师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传统的讲授者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领路人,从庞大的教学资源中,通过具有前瞻性的分析和预测,找到适合学生的内容,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和能力成为首要任务。教师可以使用网络教学平台,有效的组织教学内容,方便学生在线学习,在线练习,在线答疑,在线测试。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实时掌握学生学习进度和效果,加强管理监督,对学生给出合理建议,实现课堂与线上学习有效结合。在大数据时代,教师要转变观念,培养大数据思维,大胆探索和实践,使课程更具个性化、人性化[5]。

3 课程创新取得的成效

这是一个不断摸索、不断学习的过程。在不断研究的过程中,学校在平台建设,资源投入,师资培训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通过与学生座谈,及网上不记名调查问卷,显示经过课程创新,学生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更开阔,具备了独立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综合考评中95%合格,目前在企业实习的大三学生岗位与专业相符的比例较往年有20%的提升。大二在校生通过专业课学习,基本确立了自己未来职业目标,学习更有方向性、针对性。学生学习的不仅是课程,还要培养自学的能力和职业素养。当然,在课改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如网上课程的学习有学生打开视频播放,人却没有在电脑前学习,只为了完成平台上的学习记录,还有在课堂分组实践课,发现同一组中常常会有人偷懒,让学习认真的同学代劳,这些未来都要想办法改进。课改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的资料,教师实现了身份的转变,不再是古板的知识讲授者,而大数据环境,也对教师未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参考文献:

[1]孙瑶瑶.移动互联网的云计算应用研究[J].电子科技,2015(1):179-182.

[2]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83-85.

[3]秦必瑜.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建设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6(26):119.

[4]周明.大数据视角下信管专业的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6(6):41-46.

[5]白会剑.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学与教育信息化,2015(11):102-103.

猜你喜欢

课程创新大数据计算机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创新途径探索
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改革与创新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