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料库的美国总统演讲语篇外壳名词研究
——以特朗普就职前后演讲为例

2018-08-29胡元江陈晓雨

外国语文 2018年4期
关键词:演讲者外壳立场

胡元江 陈晓雨

(南京工业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6)

0 引言

近年来,政治语篇研究已成为批评话语分析和政治语言学领域的热点。语言在政治活动中的重要地位逐渐被认可(Joseph,2006: 17)。政治语篇是政治体系的产物,覆盖范围广泛,包括政治演讲、政府工作报告、国情咨文等。政治语篇中的话语都是为了满足政治活动的需要。语篇中的外壳名词作为抽象名词的一种,因其在不同语境中具有丰富的概念内涵,近20年来受到了广泛重视。Schmid (2000: 4) 将外壳名词定义为一种开放性、功能性抽象名词词类,这类词在不同程度上具备作为概念外壳囊括复杂命题信息的潜势。典型的外壳名词有idea、influence、effect等。外壳名词作为一种前指标识,包裹的信息基本和前文内容相同,这种语义等同性不仅体现出外壳名词的衔接功能,也是一个建构过程(Francis,1994: 85-93)。外壳名词为信息组块提供“外壳”,封装在外壳中的信息组块则为“内含”,原本动态、抽象、模糊的外壳名词因有了“内含”的注入而变得具体形象(刘芹 等,2016)。外壳名词的组篇功能在相当程度上能够体现语篇作者的目的和态度,并表达作者立场(Charles,2003)。政治语篇中的外壳名词由于包裹了丰富的语言内涵,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1文献回顾

Schmid (2000: 21-23)概括了外壳名词的句法特征,认为其高频共现的词汇语法形式主要有四类:外壳名词+从句、外壳名词+ be +从句、指示词+外壳名词和指示词+ be +外壳名词。这4类型式的提出为外壳名词在语料库中的检索提供了便捷的方法,即与这四类型式频繁共现的名词,可视为潜在的外壳名词(卫乃兴 等,2016)。以往研究也主要以这四类可操作性的外壳名词作为研究对象。国外学者在外壳名词的研究方面,成果颇丰。Hyland等(2005)和Charles(2007)的研究关注了外壳名词在学术语篇中评价态势的建构作用。Partington(1998)认为频繁运用外壳名词的衔接功能会导致学术语篇语言的模糊性。Francis 等 (1998)分析了外壳名词在新加坡学生书面语产出的情况,发现学生书面语外壳名词的频次分布、语义类别及修饰成分明显少于英语本族语者。Aktas 等 (2008) 研究美国二语学习者在写作中外壳名词的使用情况,发现某些外壳名词的使用频次高出已出版的英语科学读物。相比之下,中国学者对于外壳名词的研究起步较晚,近几年才零星出现相关研究。黑玉琴等(2011)分析了抽象名词在英语学术语篇中的评价功能,结果表明,由于不同的研究取向,同一学科内抽象名词的选择及评价态势的建构呈现不同的特点。娄宝翠(2013) 基于学习者学术英语语篇语料库探讨了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中“This/These+外壳名词”的使用特点,结果显示研究生外壳名词的使用频数及类符数明显少于本族语者。刘芹等(2016)研究了理工科硕士论文英文摘要中的外壳名词使用情况,结果显示,中国理工科硕士生在词汇的语义选择上缺乏多样性,倾向于高频使用知识性立场标记,较少使用态度性立场标记。

尽管近20年来国内外关于外壳名词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主要是针对学术语篇、本族语者和学习者笔语产出的研究。鲜有学者研究政治语篇中外壳名词的使用情况。本文考察“N+that”同位语结构外壳名词在演讲语篇中的使用情况。通过对美国总统特朗普就职前后演讲语篇中外壳名词的分类和对比,分析其外壳名词的分布,探讨高频外壳名词的语义类别和立场特点。语义类别参照Schmid (2000: 4-89) 对外壳名词的分类和各类别的界定:事实型、语言型、心理型、情态型、事件型和环境型六种类别。客观表达事实的外壳名词为事实型,涉及动作发生、位置转移、状态变化等语义内涵的为事件型,与书面或口头语言相关的为语言型,表达信念、观点、期望、思维过程等心理活动的为心理型,表达可能、能够、需要等情态的为情态型,与位置、地点、环境等相关的为环境型。立场特点参照Biber 等(1999: 972)对名词功能的划分,即外壳名词的使用通常表达两种立场:认知立场和态度立场。认知立场通常表示说话人对命题的确定性、可能性或真实性的了解或评价。态度立场一般传达的是说话人对命题的态度和情感。

2研究设计

2.1 研究问题

(1)美国总统就职前后演讲语篇中外壳名词在语义类别上有何异同?

(2)美国总统就职前后演讲语篇中外壳名词在立场特点上有何异同?

2.2 数据收集

本研究使用两个自建语料库,一是特朗普竞选总统期间演讲语料库,包括72篇演讲语篇,计23万多词。第二个语料库是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的演讲语料库,包括115篇演讲语篇,计17万多词。为了保证检索的有效性,本研究对语料进行了处理,只保留标题和正文部分的内容,旁白、致谢等内容均删除。

2.3 外壳名词的提取识别

用AntConc 3.3.4识别并提取语料中所有“N+that”结构中的外壳名词并确定其频数。首先,用正则表达式检索所有包含“N+that”结构的例句,对索引行排序后,人工筛选出后面是名词用法的例句。然后在语境中判断该结构中包含外壳名词的例句,计算外壳名词的原始频数和标准频数。本研究采取宽式提取频点,即20次/MW,剔除低于该提取频点的外壳名词。最后,确定高频外壳名词的形式,并分析其使用特点。

3结果与讨论

3.1 语义分类特点

本研究首先探讨特朗普演讲语篇高频外壳名词的语义分类特点,具体探讨其竞选期间和就任总统后演讲语篇中的外壳名词语义分类特点。结果显示,特朗普竞选期间演讲语篇“N+that”结构中高频外壳名词共14个,就职后高频外壳名词共22个(见表1)。依据Schmid (2000: 4) 的分类标准,结合语境,本研究对两个语料库中的高频外壳名词进行语义分类和对比。结果显示,竞选期间,事实型外壳名词共4个(28.6%),事件型外壳名词共4个(28.6%),语言型外壳名词共2个(14.3%),环境型外壳名词共2个(14.3%),心理型外壳名词共1个(7.1%),情态型外壳名词共1个(7.1%)。就职后,事实型外壳名词共6个(27.3%),事件型外壳名词共6个(27.3%),语言型外壳名词共3个(13.6%),环境型外壳名词共3个(13.6%),心理型外壳名词共2个(9.1%),情态型外壳名词共2个(9.1%)。由于就职前后表达语言、环境、心理、情态的外壳名词所占比重较小,故不做深入讨论。本文主要讨论事实型和事件型外壳名词的语义特点。

表1 外壳名词频数分布表

3.1.1 事实型外壳名词

竞选期间事实型外壳名词为“thing(s)”“ fact”“something”和“deal(s)”。就职后的事实型外壳名词除了这四个词之外,还有“problems”和“anything”。“things”是就职前后演讲中的最高频外壳名词,竞选期间标准频数为139,就职后为224。通过语境分析发现,竞选期间演讲中,things后面隐藏了丰富的信息,大致可以归为两类。第一,肯定自己。“things”后面出现下列词汇:“out date”“ tradition”“ fantastic”“rebuild”“replacement” “great things”。特朗普认为当前的体制、政策过时,奥巴马政府行事风格传统、保守。同时表明决心:如果自己当选总统,将会重建美国,取缔一切不合时宜的政策。第二,否定对手。“things”后面出现的“Hillary Clinton”“shame”“guilty”“destroyed”“corrupt”等词透露出,特朗普对竞选对手希拉里“邮件门”事件欺骗大众这一行为强烈谴责,以迎合当时美国选民的心理,力图削弱竞争对手。就职后演讲中,“things”也传递了大量的信息,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示政绩。出现在“things”后面的“health care”“tax policy”“jobs”“politics”等词表明,特朗普在当选总统后,在医疗、税收、就业、政治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并取得相应成果。第二,表决心。“things”传递的“government”“plan”“Obamacare”等信息,表明新政府将吸取奥巴马政府的教训,不断改进,制定各项利民政策。可见,“things”因其可以包含大量而丰富的信息,成为特朗普最钟爱的外壳名词。

“fact”一词就职前后频次差异显著。竞选期间“fact”为高频外壳名词,而在就职后则频次较低。“fact”是典型的事实型外壳名词,不同于其他事实型外壳名词,“fact”强调的内容不是外壳与语境的相关性,而是“that”从句后面表达的事实(Schmid,2000: 97)。语料库对比显示,“fact”在就职前后演讲中传递的信息不同,所起的作用也有差异。竞选期间,“fact”主要作用是帮助演讲者获得更多支持,其后常出现“jobs”“media”“refugees”“Immigrants”“workers”等词,覆盖范围较广,且都与民生息息相关。如2016年3月在密歇根州的演讲中fact一词频繁出现,其包裹的工作机会减少和收入大幅下降的信息,引起了广大劳动者的共鸣。竞选结果显示,67%的低学历白人劳动者投票支持特朗普,其选票也多集中在传统制造业发达的州,如密歇根和威斯康星。而就职后,“fact”后面多为“right”“Cabinet”“U.S.”等与政治领域相关的词,以说明其政策的正当性和合理性。2017年6月特朗普在白宫玫瑰园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该演讲中特朗普频繁使用“fact”一词,旨在陈述如下事实:该协定对美国不公平,让美国经济付出诸多代价,因此退出。

同样,“something”就职前后频次差异较大,但“something”是就职后的高频外壳名词,而在竞选期间的频次较低。通过语境分析发现,就职前后,“something”的后置修饰语数量和类别发生明显变化。竞选期间演讲中,“something”的后置修饰语多为消极形容词,如“tough”“ bad”“inappropriate”等,表达出竞选期间演讲者作为总统候选人对奥巴马政府领导下的美国具有诸多不满;就职后,“something”的后置修饰语多为积极形容词,如“important”“excellent”“positive”“amazing”“outstanding”等,表明就任美国总统后,特朗普认为新政府领导下的美国充满希望。就职前后,演讲者使用这些较具代表性的事实型外壳名词,以陈述事实方式,在增加其诚信度的同时,也赢得了受众的支持。

3.1.2 事件型外壳名词

竞选期间事件型外壳名词为“change”“programs”“entitlement”和“wars”就职后为“plan”“reforms”“budget”“process”“legislation”和“projects”。虽然事件型外壳名词在就职前后都不相同,但竞选期间的“change”和就职后的“reforms”都有“变化”的含义。“change”传递的信息词包括“policy”“campaign”“power”等,演讲者承诺如果竞选成功,将会改变美国当前腐败、过时的政策,并将更多的权利转移到美国人民手中。就职后演讲中,表达态度立场的外壳名词如“reforms”,包裹的信息词有“financial”“legal”“health insurance”“Obamacare”等,特朗普就任总统后,在财政、立法、医疗、保险等具体方面进行了改革。“change”是特朗普竞选期间的常用词,以彰显其致力于改变的决心,引起受众共鸣。就职后不再使用“change”而是多用“reforms”,这符合当权者的身份。就职前后身份的转变,使得演讲者看待问题的立场发生变化,所用词汇也随之改变。

同样,竞选期间的“program”一词,主要包裹“school”和“administration”两个方面的信息,具体阐述特朗普在美国教育和行政领域的计划,表明其想要改变的决心。就职后演讲中使用的是“plan”一词,“plan”后面包裹的信息基本都是“health care”,表明特朗普就职后在医疗方面的规划最多,最显著的就是其就职后,曾多次提出废除“奥巴马医改”。外壳名词“program”和“plan”语义相近,但竞选期间演讲中提取出的外壳名词没有“plan”,就职后也没有“program”,表明不同的演讲者身份对这两个词的偏好不同。候选人侧重谈“program”,总统则必须谈规划,如同中国政府所提的五年规划一样,都使用plan。

总体而言,两个语料库外壳名词各语义类别所占比例接近。事实型和事件型外壳名词在就职前后所占比重均较大。特朗普就职前后运用不同的外壳名词,以达到或呼吁、引导受众支持,或阐述总统命令正当合理的目的。因此,多用“事实型”与“事件型”外壳名词。而两个语料库中“心理型”和“情态型”外壳名词使用频次均较低。这与学术语篇外壳名词的分布相同。刘芹(2016)认为学术论文摘要因文体的简洁性与概括性使得心理型、情态型和环境型等与细节相关的名词不宜过多使用。演讲体裁也具有简洁性和概括性的特点,这也是表达心理和情态的外壳名词低频出现的原因。

3.2立场表达特点

本研究以Biber 等(1999: 972)功能分类为依据,对两个语料库中提取出的外壳名词进行分类和对比。结果显示,竞选期间,共10个外壳名词表达认知立场,占总数的71.4%;就职后,共14个外壳名词表达认知立场,占总数的63.6%。竞选期间,共4个外壳名词表达态度立场,占总数的28.6%;就职后,共8个外壳名词表达态度立场,占总数的36.4%。

3.2.1 认知立场

就职前后,表达认知立场的外壳名词均占有绝对优势。表达认识立场的外壳名词“thing(s)”“fact”“something”“deal(s)”“regulations”和“nation”都出现在竞选期间和就职后。其中,“fact”“something”“things”和“deals”,都是事实型外壳名词。语境分析显示,“fact”包裹着美国各领域的民生信息,“something”传递演讲者对这些现状的不满,“things”表明其当选后改变现状的决心,“deals”则描述当选后改变的具体方面。这四个事实型外壳名词看似独立,实则紧密联系,它们传递的信息逻辑清晰,使得认知立场的表达有条不紊,为竞选成功造势。就职后,事实型外壳名词“fact”“things”“deals”“anything”“problems”“something”“fact”显示出的是特朗普对政权的巩固意识,things展示了其就任总统后的各项政绩,“deals”和“anything”凸显经济和税收方面的成就,“problems”表明仍有较多问题有待解决,“something”表达对美国前景的美好展望。相比竞选期间,这些事实型外壳名词的使用相对独立,频次也高低不一。就职前事实型外壳名词的使用主要是为演讲者增加个人诚信度,就职后的使用则是为了让受众对美国未来充满信心。

此外,“regulations”也同时出现在就职前后,但就职前后的频数差异显著。竞选期间的演讲中,“regulations”包裹的信息几乎都是“jobs”和“tax”,表明演讲者对美国国内就业法规和税收标准的不满,也传达其当选后改变相关法规、鼓励创业就业的决心。该认知立场表达的主要目的是为其获得更多工人阶级的支持。就职后的演讲中,“regulations”包裹的信息有“economy”“job”“manufacturing”“innovation”“growth”“future”等,信息覆盖范围较广,除就业和税收外,还包含宏观的经济、制造业改革、技术革新、经济发展,并展望未来。竞选期间,演讲者的认知立场从微观角度出发,主要集中在就业、税收等选民最为关心的方面,为其竞选赢得支持。就职后认知立场的表达则覆盖经济、教育、就业等各个领域,范围较广。

除就职前后都出现的外壳名词,表达认知立场的外壳名词竞选期间还有“policy(ies)”“wars”“programs”和“system”;就职后还有“plan”“future”“anything”“process”“projects”“place(s)”“level”和“legislation”。其中,“policy(ies)”的认知立场特点较为突出。“policy(ies)”是竞选期间使用频次较高的外壳名词,标准频数达91,其后面包裹的信息词有“economy”“education”“crime”“job”“technology”“political”“medicaid”等,表现出演讲者对美国经济、教育、犯罪、就业、科技、政治、医疗等政策方面的认知,其中,“economy”出现的频次最高,表明特朗普对美国的经济政策最为关心。美国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但近年来,经济增速缓慢,就业率持续低下,外债情况严重,美国经济问题日益成为国民关注的焦点。

3.2.2 态度立场

表达态度立场的外壳名词在语义类别分布上较为接近。“hope”是唯一一个出现在就职前后表达态度立场的外壳名词,但就职前后频数差异明显。通过语境分析发现,竞选期间演讲中,“hope”传递的信息主要围绕两个词:“vote”和“justice”。竞选总统期间,其主要的态度立场就是希望选民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进行投票。就职后的演讲中,“hope”传递的信息主要围绕“unity”和“peace”两个词展开。特朗普呼吁团结,共同为美国的未来努力。其态度立场较为突出的一点就是强调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有义务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此外,竞选期间表达态度立场的外壳名词还有“change”“entitlement”“establishment”;就职后还有“reforms”“ideology”“budget”“promise”“evil”“doubts”和“problems”。其中,“promise”的态度立场表达较为突出。该词表达的主题主要是对竞选期间各项承诺的兑现。特朗普和美国前几任总统不同,他逐步兑现了竞选时的很多承诺,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自特朗普发布“制造业回流”政策以来,已经有一大批企业响应并宣布回美投资。如IBM宣称在未来四年里在美投资10亿美元,惠普和英特尔也将部分项目回撤美国。

4 结语

本研究基于美国总统特朗普就职前后演讲语篇语料库,考察了“N+that”同位语结构外壳名词的使用情况,对比分析高频外壳名词的语义类别和立场特点。总体而言,特朗普就职前后演讲语篇中使用的外壳名词总频数相近,各语义类别所占比例接近。“事实型”与“事件型”的外壳名词在两个语料库中占多数,“心理型”和“情态型”外壳名词使用频次较低。其中,“things”是就职前后使用频次最高的外壳名词,在就职前后包含大量而丰富的信息,特朗普竞选期间采取肯定自己,否定对手的策略,以赢得受众的支持;就职后示政绩,表决心,更是让受众对美国的未来充满信心。“fact”和“something”是就职前后频次变化最为显著的两个事实型外壳名词。“fact”表明特朗普就职前后关注焦点由民生转变为政权,“something”显示对政府的情感由不满(奥巴马政府)到憧憬(特朗普政府)。随着前后身份的转变,演讲者所用外壳名词的数量及其内含差异显著。

就职前后表达认知立场的外壳名词均占优势,但就职后表达态度立场的外壳名词多于竞选期间。就职前后立场特点变化显著,竞选期间特朗普作为候选人,从微观角度出发,提出各项民生计划;就职后作为总统,从宏观角度出发,规划全局,内容更加丰富。竞选期间特朗普没有提出旗帜鲜明的政策选项,而就职后的演讲则态度立场鲜明,个人演讲风格凸显。就职前后,认知立场的表达与语义分类交互作用较明显,主要通过事实型外壳名词来实现。竞选期间的事实型外壳名词都是高频词,且所含语义逻辑清晰、联系紧密,以达到为演讲者增加个人诚信度的目的。就职后的事实型外壳名词使用相对独立,标准频数也高低不一,呈现的基本都是演讲者对美国现状的美好认知,期望受众对美国未来充满信心。表达态度立场的外壳名词语义分类范围较广,各类别之间的数量较为接近。

本研究结果对政治语言学和批评话语分析有借鉴作用,亦对政治语篇的写作教学有启示作用。但亦存在一些不足,如未对其他类别的外壳名词进行对比分析等。这也是值得后续研究继续探讨的议题。

猜你喜欢

演讲者外壳立场
设计立场和手工生产关系的辩证认识
武术研究的立场
外壳层最近邻交换相互作用对Blume-Capel模型相变行为的影响
U盾外壳组件注塑模具设计
扬 善
塑料外壳注射模设计
隔爆外壳水压试验工艺探讨
会计时的话筒
阅读自然的艺术
生日快乐等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