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残疾人体育健身相关问题的研究
2018-08-29魏佐涛
魏佐涛
(乐山师范学院,四川 乐山 614000)
残疾人体育作为我国体育事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2011年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残疾人体育”。针对残疾人体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十三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也对2016—2020年期间我国残疾人体育各项工作做出切实可行的安排与部署。而残疾人体育健身作为全民健身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关心和体育研究工作者的关注。为此,本文就近年来残疾人健身相关研究内容进行了梳理、统计与分析,以期为我国残疾人体育健身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一定的现实参考和理论依据,力争为残疾人体育健身事业的健康发展起到起到积极的作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近年来我国残疾人体育健身相关问题。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优秀博硕士优秀论文全文数据库,以“残疾人”为关键词进行初步检索,又以“残疾人体育”为关键词进行二次精确检索,筛选出近年来残疾人体育健身相关论文156篇作为论文的基本研究单位。对选取的论文进行认真梳理和细致研读,以获取直接和间接、历史和现实的第一手资料,为该论文研究提供必备的理论依据基础和搭建起较为可行的研究框架。
1.2.2 专家访谈法 对残疾人体育研究和发展中的凸显出来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残疾人体育健身内容研究分类的相关问题征询了该领域数名专家、教授,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人。
1.2.3 数理统计法 对选取的研究论文及文献依据研究的客观需要进行数理统计,进而寻求揭示研究中呈现出的共性与个性、特点与不足。
1.2.4 逻辑分析法 对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获取的有效信息采用归纳、演绎、比较等逻辑方法,进而提出残疾人体育健身研究方面的相关建议。
2 结果与分析
2.1 近年来我国残疾人体育健身研究论文基本信息统计
2.1.1 “残疾人体育健身研究论文数量”统计 通过中国知网(CNKI)对2002—2015年对残疾人体育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共检索到与残疾人体育健身相关且满足研究需要的论文156篇。按发表年份讲行统计后结果如图1所示。最为典型的特征是,该领域论文发表数量最高年份出现在2011之后。究其原因,与国家出台《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有直接关系。《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中就明确“大力推进残疾人体育”,这为包括残疾人健身内容之内的残疾人体育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和导向作用。(图1)
2.1.2 近年来“我国残疾人体育健身论文研究者基本信息” 从研究者的年龄结构分析,46岁以上的研究人员占残疾人体育健身研究论文总量的73%,45岁以下的研究人员占统计总量的33%。由此说明,残疾人体育的研究必须注重梯队建设,注重培养年轻力量。从研究者的职称结构分析,副教授以上的比例最高,占统计总数的7成以上,而讲师以下的比例仅占统计总数的3成左右,由此反映出目前引领残疾人体育健身研究的推动者是具有高级职称的科研人员。从研究者的单位分布看,比例最高的当属高等院校和专业体育院校,所占比例接近统计总数的7成(包括高校和专业体院),而体科所和机关的研究人员相对较少,仅占比例的22.4%。(表1)
图12002—2015年我国残疾人体育健身研究论文数量折线图
通过分类比较对近年来我国残疾人体育健身研究内容进行统计后发现,涉及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开展的现状的研究比例高,占研究总量的50%,其次分别是残疾人参与体育健身活动影响因素、残疾人健身模式、健身路径、健身方法内容的研究,所占比重均达到研究总量的20%以上,具体见表2。
2.2 近年来涉及我国残疾人体育健身研究的具体内容
2.2.1 “残疾人体育健身”的内涵 “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开展残疾人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体质,康复身心。”这是200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的意见》中对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做出的明确界定。首次对我国残疾人体育健身做出准确定义的是中国残联,具体界定为:“由广大残疾人直接参与的,在其居住区域范围内组织开展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业余体育健身活动。”并且中国残联进一步从4个方面概括了残疾人体育健身的特点,即参与者的广泛性、内容形式的多样性、组织开展的灵活性、功能的康复性。
2.2.2 “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开展的现状与对策”的研究 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如下: 李之俊对北京等6大城市残疾人健身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依此提出残疾人体育健身合理化的对策与措施;周坤、在全面分析残疾人体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促进残疾人体育健身的措施,即加大宣传力度、制定残疾人发展规划和目标、加强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发挥地方残联组织管理;谭丽清对湖南省残疾人体育发展现状和对策进行了研究;高小爱对甘肃省残疾人体育健身现状与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朱琳对广州市残疾人健身相关状况进行了研究;汪玉涛对成都市残疾人体育健身现状调查研究表明,残疾人能参与体育健身,以强身健体、愉悦身心和获得交际为主要动机,健身项目以简单易行为主,健身场所以家里、学校、公园、社区为主,并指出提高残疾人体育健身的首要举措是增加残疾人经济收入水平。由此可见,涉及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开展的现状与对策的研究,主要分为整体(涵盖地域广泛的残疾人)和局部(某个城市的残疾人)的研究。从内容上看,残疾人体育健身现状因地域不同导致结果也不尽相同,主要体现在经济发达地区残疾人体育健身开展的状况要明显好于欠发达地区。
2.2.3 “残疾人体育健身影响因素”的研究韩会君等通过我国残疾人健身影响因素方面研究显示,造成残疾人体育健身滞后的主要原因是个别领导认识不到位,认为残疾人不需要体育健身。客观原因是针对残疾人体育健身的场馆设施相对偏少、数量有限、缺乏有效组织和科学管理,难以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李天珍等认为,残疾人自身存在经济压力和心理上的原因是导致其体育健身在具体实施中受挫的重要原因。熊丽华等认为,制约残疾人体育健身的原因主要有经济支付能力有限、体制机制不健全和文化思想观念落后。张继波等研究认为,制约我国残疾人体育健身的因素主要包括残疾人文化程度不高、经济收入相对较低、心理存在一定问题及社会为残疾人体育健身场所数量有限。吴燕丹指出,制约残疾人体育健身的原因主要是法律不健全、管理不到位、主业人才缺乏、科学研究跟进不足未形成体系等。由此可见,影响我国残疾人体育健身的主要因素分为内在因素(残疾人心理、经济收入、文化程度等)和外在因素(社会体制机制、领导重视程度、残疾人体育场馆设施、缺乏有效组织与管理、专业指导人员不足等)。
2.2.4 “残疾人健身方式”的研究 王军具体提出了我国社区体育中如何构建残疾人健身模式及相关事项;肖丽琴以杭州市为例,提出残疾人健身路径的构建具体措施主要包括经费保障、政策落实、强化健身指导、器材研发等。总体而言,对残疾人健身方式的研究大多还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2.2.5 其他研究 主要包括残疾人体育健身中“体育服务体系的保障、残疾人体育服务人才及体育权利的维护”等方面。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体现为:张健研究指出,残疾人体育健身服务保障体系应从残疾人体育健身市场开拓创新、制度配套、典论引导、运行保障以及残疾人受教育和就业等方面作为抓手;吴燕丹提出,残疾人体育服务人才的培养在政策体现上要以保障民生为前提,形成多部门合作的立体化支持平台,重视残疾人体育服务人才职前和职后教育力度,营造残疾人无障碍的体育参与环境;孟亚里从体育权利及保障策略方面对残疾人体育健身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残疾人体育权利难以实现一方面与残疾人身心存在缺陷、体育技能基础薄弱、生活条件较差有关,另一方面与社会对残疾人体育支持力度不够有直接关联。为维护残疾人体育权利,应从加强残疾人体育教育、完善体育配套设施、尊重残疾人人格等方面予以重视。可见,上述研究主要包括残疾人体育健身中“体育服务体系的保障、残疾人体育服务人才及体育权利的维护”等方面。
表1 近年来残疾人体育健身研究人员基本信息一览表(只统计第一作者)
表2 近年来我国残疾人体育健身研究内容一览表 n=156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近年来,我国残疾人体育健身研究成果论文数量最高的年份出现在2011之后。究其原因,与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有直接关系;从研究者的年龄结构分析,46岁以上的研究人员所占比例最高;从研究者的职称结构分析,副教授以上职称的的研究者比例最高;从研究人员的单位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包括体育科研院所)。残疾人体育健身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开展的现状、影响因素、对策及残疾人健身模式、健身路径、健身方法、体育服务体系等诸多方面。
3.2 建 议
3.2.1 建议残疾人体育的研究要重视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寻求共性与个性问题,以增强所提对策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3.2.2 因其残疾人健身活动的开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建议要形成“政府—社会—社区单位—家庭—残疾人自身”多方联动机制,共同推动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向纵深开展。
3.2.3 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要大胆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以点带面,大力推广,形成辐射带动,连片推动的效益;
3.2.4 要重视残疾人体育研究工作,打造科研团队,注重后备研究人才的培养力度,鼓励国际间、校际间、地域间、单位间的合作,为残疾人体育健身的有效开展提供科研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