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扶贫关键在“深”
2018-08-28雷明
雷明
目前所剩的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深度贫困地区,特别是残疾人、孤寡老人等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人口以及部分教育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能的贫困群众,需要通过加大投入完善社会保障来实现脱贫。因此,深度贫困地区首要任务是通过完善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准+精+可持续”是精准扶贫的三个层次。实现“可持续”层次的扶贫,需要通过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和政策支持,切实解决贫困群众土地流转、确权股改、三权分置、三次收入分配等深层次问题。同时,要注重从硬实力扶贫向软实力扶贫深入,从过去关注基础设施物资领域公共服务,转向文化建设、精神扶贫等软实力的帮扶上,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抓,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建议可以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横向转移支付+对口帮扶”、区域联动、“行业协会”帮扶、“民企帮扶”等“五位—体”社会大扶贫格局,促进深度扶贫从区域内在化扶贫向区域联动式深入.;从单纯供给式扶贫向“供给+消费”式转变,深^.探索供给保障式扶贫向供给消费保障式扶贫转变的路径;从依靠社会主体带动向依靠‘礅府+企业+社会组织+个人+贫困户”参与转变,打造常态化规范化的扶贫生态,实现从行动扶贫向制度扶贫的转变。
深度扶贫重点是帮助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自身发展能力,全面享受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对症下药”,实现真脱贫、不返贫。
2020年之后,要实现可持续性减贫,单靠政府远远不够,因为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要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如通过碳排污权交易市场等市场机制的引入,能够找到把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新路。因此,必须要解放思想,按照改革以来的最成功的两个关键要素——改革和开放,通过创新找到新路。
深度扶贫要从根本上激发广大贫困群体自身内在的脱贫动力。对贫困对象自身而言,扶贫要扶智、扶知,更要扶志,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首先,不以贫困为荣,重拾自信。要防止落入“贫困陷阱”,即集体以列入国家级贫困县为荣,个体以列入贫困户吃上国家优惠政策为荣。徇私舞弊走后门成为贫困户,是另一种寻租,即使物质脱贫了,精神也会陷入贫困。要倡导“致富光荣、贫困志不贫”“守贫可耻,脱贫光荣”。同时,不应刻意突出贫困对象的贫困身份,而是平等对待,予以他们平等的机会和平等的舞台。为此,要构建有效参与机制、全程参与机制,变普遍的被动扶助为主动参与。
其次,建立自我目标,形成自我激励约束机制,实现自我认知。要使得贫困群体跳出仅仅自我生存、吃饱不饿型的低层次追求目标,向着追求更高层次的美好幸福生活梦想转变,从“要我”到“邀我”、再到“我要”转变。明确政府底线才能把握扶贫主动权。扶贫不应是無限、无节制扶贫,而是要推进生产发展式扶贫方式。要使贫困人口从一个小农型的自然人向具有自我完善认知的社会人转变,由一个封闭的传统个体向一个开放的社会群体转换。
深度贫困地区在2020年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深度贫困地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重要性、紧迫性,采取更大力度的支持、更加有效的举措、更加有力的工作,扎实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责编/姜成美编/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