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卦掌的传承与发展

2018-08-28冯仁娇

武术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传承发展

冯仁娇

摘要:八卦掌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以掌法和步法的变换转换为中心,董海川之后以尹福为代表的第二代传承人将八卦掌发展为包含有尹、程、樊、梁等派的一个有巨大影响力的拳种,与太极拳、形意拳统称内家拳,而如今却鲜为人知。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梳理八卦掌的传承与发展,探究其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困境及其适应性调整。在竞技比赛中的八卦掌套路与注重技击作用的传统组合动作相去甚远,但其突出的观赏价值是发展的一个方向;如今武术的健身、教育、文化等理性价值日益凸显,八卦掌的健身原理需要普适性解读。

关键词:八卦掌 传承 发展

八卦掌的理论来源于八卦图,这种用于解释自然和社会现象的道家思想文化符号深刻的影响着八卦掌的技术体系,并丰富了八卦掌的理论架构。八卦掌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圈为主要特征,一走、二视、三坐、四翻的运动特点,为发展身体的轻捷、灵活,特别是下肢的力量提供了必要的锻炼条件,与太极拳、形意拳统称内家拳。近年来,徐皓峰介绍形意拳的纪实文学《逝去的武林》,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让人们对清末明初的武林浮想联翩;在科技文明发展的今天,影视作品中太极拳频繁亮相,零八年奥运会开幕式中太极拳成为必不可少的项目,邓小平也曾题词“太极拳好”,太极拳运动得到良好的普及,然而与其并称的八卦掌却鲜为人知。

1八卦掌的理论来源——八卦图

八卦是古代人们总结出来的朴实辨证法,它由八个基本图形,乾、坤、艮、兑、坎、离、震、巽,和阴阳鱼组成,这八个符号分布在四正四隅的八个方向,阴阳鱼居于中央。“动极而静,静极而动,动者为阳,静者为阴”,阳变阴合而生出五行,这些符号包含了道家解释自然和社会现象深邃的文化内涵。所说八卦包天地日月风云之妙,藏鬼神阴阳变换之机,是上观天文,下察地理,中辩人物,而五行相生,阴阳和合辨证而来。

练习时拧转、摆扣、趟泥步走圆圈,是八卦掌的一个主要特色,有单换掌、双换掌、双撞掌、穿掌、挑掌、翻身掌、转身掌等基本掌法,合八卦之数,随着技术的衍变与发展,八卦掌直接以卦理解释拳理,如孙禄堂将《周易》中的八卦学融入八卦掌之中,以卦象来印证八卦掌的内在拳理,将起势的静立定为无极,左右旋转定为太极,左旋为阳、右旋为阴,将单换掌、双换掌定为八卦掌之根本。单换掌为两仪,双换掌为四象,其余八掌分别对应八个卦象,由此首创“八形”之说,不仅丰富了八卦掌的技术体系,也提高了八卦掌的理论水平。

2八卦掌的主要流派

资料显示,董海川是公认的八卦掌创始人,过去八卦掌以口传身授的民间师徒传承为主,至今虽不足两百年,但也因其形成较晚,发展为以绕圈走转为基本运动形式,区别于过去流传的拳种,具有显著的技击、健身、美学等价值。八卦掌的第二代传人大都是仰慕董海川的英名带艺拜师,他们本身已是某一方面的翘楚,如尹福精弹腿、程延华善摔跤、樊志涌曾习少林等,因此八卦掌经过他们的体会理解、继承发展,呈现出不同风格的流派:

尹氏八卦掌掌形被后人称为牛舌掌,动作敏捷,分八路,每路八手,共八八六十四式。走自然步,腿法多,以推、拖、带、领、搬、扣、劈、进八个字而概括,讲究手、眼、身、步、气力合一,尚崩弹力,讲借劲使劲,以巧劲破千斤。

程氏八卦掌在掌形上是龙爪掌,整体动作圆活、多摔法、尚横劲。行步时屈腿趟泥,横开直人,拧翻走转,舒展稳健,劲力沉实,刚柔相济。掌式的运转曲线圆活,弧度较大,千回百转,螺旋之力层出不穷,擰裹之劲变化万千。

梁氏八卦掌以掌法变换为主要技击手法,以步法变换走圈为主要运动形式。意领身随,随走随变,身体起伏圆转,拧裹砖翻,换掌如穿梭,敏捷多变。练功以走桩为主,兼有操桩、盘桩,融踢打摔拿为一体。

樊氏八卦掌亦称内圈八卦掌,以无极为起势,以自身为中心。通俗的说法是:以自身为圆心,两脚分开,两手抱于胸前,由无极变为有极,然后进行“三角步、打四面、踩八方、穿九宫”的操练。

郑式八卦连环掌将形意拳中的三体式基本步型和长拳中的行步步法融合,在坚持“以步为本”的思想指导下,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半步跟”和“行步转”两种变架式,完成了从死步八掌向活步八掌的转变,从而创编了郑式经典组合。郑氏八卦连环掌老的组合动作,从动作结构来看较为单一,但讲究功法的实用性,注重技击功能,以走为本,每种掌法自成体系;而新的郑氏八卦连环掌套路则讲究动作的美观性,注重技击与健身功能,掌法一环扣一环,与步法、身法相连接,串构成无数个组合动作。整套拳术具有出步如趟泥、换步如流云、势法分明、快慢相兼、起伏折叠、内气回归、步随身转、步变身变、随走随变、纵横连贯、上下相随、掌法多变、手脚兼用的风格特点。

3八卦掌的现状

3.1八卦掌的困境

八卦掌以走圈配合运掌来完成“以斜取正”或“以正取斜”的目的,走圈不仅是方法,也是技击的战略战术。后人在练习八卦掌的时候,常常以树作为一个标准转圈,转树是为了走出人体本身翻滚拧转的力量。树为有形,走转为无形,就是有形与无形之间,人与树结合,树在长,人也在长,功夫就在走转中日益增进。这里的功夫指技术水平,也指时间——练习八卦掌所耗费的时间,没有时间的堆砌,也就没有技术的长进。“起如风,落如箭,追风赶月还嫌慢”,当年的武林高手、豪杰义士,在祖国的山河上曾谱写过豪情盖世义薄云天的壮丽诗篇,那是当时的生活环境下,老一辈的武术人穷其毕生精力习武所追求的艺术造诣和境界。然而社会环境的变化带来生活方式的改变,习武的动机、风格、主体等也在迅速翻新,老实说,现代人想要传承武艺要面临的阻碍、要付出的努力比老一辈的人更多。现在的人习武大部分只能是业余爱好,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需要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之余挤出来,不仅有来自生活的压力,有时还要以牺牲个人的利益为代价。如今简单、快速、现代化的项目才能适应人们快速、高效率的生活节奏,显然需要经年累月修习的八卦掌缺乏这些要素。

3.2八卦掌的创新——竞技套路

创新发展既要立足于传统武术的基础,又不能拘泥于传统武术的形式;同时,这种创新发展,既要受制于武术竞赛规则,但又应有策略地、有预见性地超越规则,从而超前地把握规则的发展,使自己立于“领潮”之地位。“竞技”以突破人体极限,追求更高、更快、更强,是传统武术区别于现代竞技武术最主要的特征,传统武术偏重于技击和修身养性,现代竞技舞台上的比赛则把武术作为一个项目以竞技为本质追求。走圈作为八卦掌的重要特征仍然是竞技武术套路中的基本步法,但也融入了许多其他拳种的直线步法。从现在的比赛中可以看出,八卦掌动作更加舒展大方,每一个动作都尽量做到极致,常有极速演练动作又戛然而止的制动力度,节奏分明、快似游龙、静若磐石。以定势动作表现表演者体能与技能的紧密结合,继而表现出一种武术动作特有的动作形态特征;动作徐缓流驶又似行云流水的延绵力度,动作发力配以音乐渲染气氛,突出观赏性。这些都与传统套路注重技击实用价值所不同,但确实给人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新的动作可以编入文艺影视表演中,为其现代化适应性调整找到一个方向。

3.3八卦掌的出路——全民健身

健康是人们参与体育运动最直接的动力,在失去了技击实战环境的现代社会,八卦掌的健身价值是人们练习八卦掌的主要原因。八卦掌的养生理论讲究顺其自然,所谓自然指的是机体生理机能的维持和调节,肌肉、血液、呼吸等系统的运行都遵循一定的规律,练功是为了达到健身的目的,必须顺应生理上的规律自然而然地练习。《皇帝内经》记载:“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阳盛则热,阴盛则寒。”在人体复杂的经络系统中,奇经八脉主导和统帅着阴阳盛衰,八卦掌运用“吐纳导引之术”疏通经络,调理阴阳,在不停的走转变化中刺激各条经络和穴位,使人体气血顺旺,达到强腿壮腰、延年益壽的功效。八卦掌以“易经”为拳理,阴阳变化为法则,要理解其健身原理需要有一定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及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普通民众无疑是有难度的。因此要推动八卦掌在全民健身中的发展,需要对其理论进行普适性的解读,让每一位练习者能理解其科学的健身方法与理论。

4结语

八卦掌作为我国的优秀拳种,曾演绎过光辉灿烂的生动岁月。时至今日,其生存的社会大环境早已不同往日,它需要用新的解读方式,在现代的土壤里繁衍发展,让人民继续享受它所带来的益处,中华文明也将随它的传播,深深影响新一代的人们。

猜你喜欢

传承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