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凡的世界》与《创业史》的互文性解读

2018-08-28闫兰娜

北方文学 2018年21期
关键词:创业史平凡的世界互文性

闫兰娜

摘要:《平凡的世界》与《创业史》是两部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颇深的代表作,反映了中国农村历史命运的转折。从互文性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从小说的主体建模以及任务构造模式等存在一致性,两部作品实现了跨时代的对话,意在向读者说明传统文学精神对创作的影响与意义。

关键词:《平凡的世界》;《创业史》;互文性

柳青的代表性作品《创业史》与路遥的代表作品《平凡的世界》是两部反应中国上世纪农村改革的经典著作,具有超强的时代性与改革借鉴性。对这两部经典著作进行互文性解读可以发现两位作者之间的关系,路遥视柳青为文学教父,无论是在创作技巧当面还是在文学精神方面都师承于柳青。当然,路遥《平凡的世界》基于柳青《创业史》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最终无论是模仿还改进,都实现了二者对文学内涵跨时代的对话。

一、浅析《平凡的世界》与《创业史》主题建构模式的相同点

上世纪50年代,我国农村社会的发展现状以合作化运动为主导,基于社会这样的背景之下,柳青的《创业史》充分的借鉴了这一历史题材,集中反映出当时社会面临社会重大历史转型时期经历的政治与经济性事件[1]。在新中国经历社会历史转型之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依然将创作的题材放在这一历史时期,继续对当时社会的现状进行历史反讽。由此可见,柳青及其作品对一代又一代的影响,犹如精神火炬一般引导众多学者向前探索,路遥就是其中一位。

从两部作品的表层来看,《创业史》主要是突出当时从个人到集体的社会历史转型,而《平凡的世界》主要强调的是从集体到个人的社会历史转型,但这两篇作品在内容上却具有一致性,都在阐述当时社会新的政治政策。

由此可见,《平凡的世界》与《创业史》这两部著作在主体建模上的相同点都在通过农村青年历史命运的转折,来突出时代历史性所蕴含的农村历史命运的思考。万变不离其宗,表现出两位作家分别所处时代政治以及经济政策的合理性,并且通过二人的关系以及分别创作作品上主体建模的类似,两篇作品的互文性充分的显露出来。

二、《平凡的世界》与《创业史》类型化人物塑造解读

《平凡的世界》与《创业史》这两部著作之间的互文性关系,不仅体现在两人所处时代社会历史转型的主体建构模式上,还体现在对作品人物的塑造上[2]。两部作品的人物存在类型化人物塑造模式,体现出一对一的关系。以《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与《创业史》中的梁生宝为例进行分析。

《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与《创业史》中的梁生宝这两个人物在作品的设置中具有相同的意义,柳青与路遥分别通过塑造这一类型的人物,突出对当时社会农村历史命运的关注。此外,路遥塑造的孙少安明显在模仿柳青塑造的梁生宝,从两人在各自文中的社会地位、择偶姿态以及政治关注度就能明显的看出。

柳青塑造的梁生宝在《创业史》文中起到典型的带头作用,他是合作化运动互动小组的组长。而在改革开放之后,路遥《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他是县里生产队的队长,是县里杰出青年农民的代表。

梁生宝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积极地投身到合作化运动中,在徐改霞与刘淑良之间选择了刘淑良,只因为刘淑良能够在事业上帮助到自己,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而孙少安为了能够在劳动方面帮上自己,毅然在田润叶与贺秀莲之间选择了贺秀莲,二人都是这种互助型的择偶姿态。

并且这两部作品在政治关注度上也具有异曲同工,柳青通过创作《创业史》充分的表达出当时历史时期合作化运动的政治与经济政策的合理性,而路遥通过创作《平凡的世界》表现出改革开放后政治与经济政策以及潮流的合理合法性,发人深省。

三、《平凡的世界》与《创业史》不同时代下的对话关系

(一)历史对话

柳青《创业史》通篇所要表现的是改革开放前合作化运动中农村命运的转折,农民从个人走向集体道路的心路历程,在当时国家政策上具有一定的合理合法性[3]。路遥《平凡的世界》通篇所要表現的是改革开放之后农民从集体走向个人对时代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作为不同的历史时期,但两部作品完美的进行了时间上的连续,两部作品的历史内容都在不同程度的歌颂当时社会政治与经济政策的主流,实现了历史性的重要对话。

(二)政治对话

柳青《创业史》中基于当时社会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青黄不接之时,为了能够充分的适应当时历史时期的合作化运动,将全文的典型农民代表人物梁生宝塑造成农村合作化运动的领导人物,将知识青年代表人物徐改霞塑造成去工厂当学徒的形象,体现出当时我国社会对教育的轻视。而在路遥《平凡的世界》中,同样为了充分适应当时社会转型之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思潮,将青年农民孙少安塑造成生产队队长的领导形象,带头兴办砖厂积极投身到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中去,而将知识青年孙少平塑造成舍身取义的形象,舍弃了为他提供跻身城市体制的机会,投身到矿井为国家做贡献。通过以上分析充分强调二部作品政治阶层的不同,导致政治对话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四、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平凡的世界》与《创业史》这两部著作互文性的解读,可以深入的挖掘出这两部作品基于农村历史命运题材下的类似化主体建构模式,类型化任务塑造以及不同时代下的历史性、政治性对话关系。通过两部分析文章还能够发现两部作品各自的作者柳青与路遥之间的师承关系,加深了互文性的印证,并充分的体现出文学精神以及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范潇瑶.《创业史》和《平凡的世界》之比较[J].学周刊,2018(05):186-188.

[2]肖庆国.《平凡的世界》与《创业史》的互文性解读[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01):84-87.

[3]廖晓军.红色经典中的时代英雄与平凡世界的普通人——《创业史》与《平凡的世界》比较分析[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04):127-131.

猜你喜欢

创业史平凡的世界互文性
“无尽”的《创业史》——我的父亲柳青
我们需要带有泥土的生活
《红楼梦》与《金瓶梅》回目互文性解读
“浪子回头”中的伦理叙事——《基列家书》与《家园》的互文性解读
青年志 三位青年“创业史”——心思始终“钉”在超越前辈
李书福 自书40年创业史 致敬改革开放
《平凡的世界》(双语加油站●跟我学)
《平凡的世界》里的4代人
“谷歌退出中国”美方新闻报道的互文性分析
互文性理论与文学批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