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非统计学专业应用统计学课程理论与实践应用研究

2018-08-28邰志艳马野张若东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8年5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

邰志艳 马野 张若东

【摘要】通过对普通高校非统计学专业应用统计学课程现状进行分析,结合作者教学改革经验对该课程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理论与软件相互融合以及提高教师教学素养等方面进行总结,从而为各高校在本门课程的改革提供理论依据以及实践经验,有效地推动了应用统计学课程改革。

【关键词】应用统计学 SPSS 课程改革

2011年,国务院学位办公布的最新学科目录,统计学升格为一级学科,但对于部分开设统计学课程的高校来说,应用统计学课程还只是基于理论内容的学习,为了适应如今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传统的统计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已不能适应需求。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本人多年从事医学院校统计学系列课程的教学并对其进行改革,现从以下几方面做下总结。

一、引言

统计学是通过搜索、整理、分析、描述数据等手段,以达到推断所测对象的本质,甚至预测对象未来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应用统计学从内容上说是将统计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学科相结合的统计方法,主要通过利用概率论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所观察系统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总结,做出推断和预测,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应用统计学从应用的角度看,根据其在不同专业、不同行业领域等的应用而分为医学统计学、生物统计学、心理统计学、社会统计、人口统计学、经济统计学、档案统计学等相关统计学。

二、普通高校非统计学专业的应用统计学课程现状

由于应用统计学在各个专业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作为非统计学专业的应用统计学课程在普通高校的各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大都设置了应用统计学课程。而这些课程尽管应用在不同学科领域,其内容主要包括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集中趋势、离散趋势的统计描述、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相关分析、统计图表以及实验设计等部分。随着互联网+时代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这些内容无论是老师做科研还是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电商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等实践过程来看,想要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真正的和实践相结合都还远远不够。

三、应用统计学课程改革

传统的应用统计学课程由于受到学时、计算手段等的限制,课堂上用较多的时间去介绍手工计算的步骤与技巧,学生缺乏对基本统计学概念和思维方法的理解,更无法涉及近代统计学方法。这样,势必会造成学生在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缺少灵活性和变通性,特别是碰到教材上没有提到的实例时就束手无策,而误用和滥用统计学方法,致使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势在必行。

首先,在课程内容上改革。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教育部要求高校本科实训实习课时须占总课时30%以上。这就要求部分高校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设置、学时分配,使得原本作为工具和应用手段的统计学课程学时只减不增。改革后,在重新修订教学大纲时把相应的基本概念压缩,学生能看懂的不需要解释的部分自学完成,课堂上只做引导、案例举例和总结。充分发挥课上课下相结合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能力。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主讲,学生听讲,单向信息传递。这种方法容易使学生觉得课堂枯燥乏味,一部分学生平时不听讲,考试前临阵复习,考完试真正掌握的知识、收获的信息很少。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崭新的教学方法全面铺开,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等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教师自身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跟进新形势,同时抓住资源共享,根据同一课程不同学校不同教师

讲授的内容结合自己学校人才培养定位,整合成适合专业发展人才培养需求的课程内容,内化成相应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第三,应用统计学的理论课与软件课有机融合。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手工计算、计算器等工具已不能对实际问题中遇到的大规模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分析。相应的统计分析软件也伴随着计算机的产生而出现。SPSS统计软件是世界上问世最早、应用最广、最易操作的软件,同时也是我国非统计学专业的师生使用最多的软件。由于学时所限和教师对于软件应用的不熟悉,一些高校把SPSS统计软件作为选修课或者作为实验课单独成立一门课程在学完应用统计学课程后在某个学期开设。这样上课的结果往往是学生在学习理论课时因为公式的复杂难算,失去了学习兴趣,即使是通过了考核,当再学软件时已忘记了当初学习的内容,使得教师在讲SPSS软件应用时还要讲理论,浪费了学时。因此,我们应在应用统计学课程中利用SPSS统计软件辅助教学,摒弃统计过程中繁琐的计算步骤,在运用统计软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分析不同数据资料类型不同统计分析方法不同,不同的设计方法采用不同的分析手段,通過案例分析掌握相应的统计知识。真正意义上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做到知行合一。

第四,合理利用时间。通过理论与软件的融合可以不增加或仅少量增加学时来完成教学任务,增加每个章节知识点的统计软件的实际操作。用减少课堂上手动计算的过程节省的时间,在课堂上给同学们展示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的魅力、技能和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入门操作介绍后让学生自学完成,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对学生们参加各种技能大赛以及毕业论文的撰写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为将现代信息技术全面融入教学改革,推动信息化教学发挥重要作用。

四、提高一线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

高校教学改革的倡导者、实施者是教师。随着学科发展、人才培养要求的不断精细化,教师要适应高校发展需求,必须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并身体力行。

首先,及时更新专业知识,跟进学科前沿动态,学要有用,不能纸上谈兵。

其次,要跟上时代发展步伐,紧跟信息时代潮流。我国高校教学信息化已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互联网+网络课程+平台”阶段建成了国家级精品课程达到3700余门,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10000多门。“互联网+网络视频教学+师生互动”阶段MOOC、微信等信息技术已融合应用。这些共享资源不应是少数学校少数学生的应用,更多的是一线教师抓住机遇,整合资源,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能力,站在各校资源的最高点提升自己,进而受益于学生。

普通高校非统计学专业应用统计学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在短短的二三十年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发展了几十门课程,将原来的应用统计学细分为拥有自己行业案例数据的各个专业各个领域的统计学课程。随着改革的推进、知识的不断更新,还会有大批的应用统计学课程和相应的统计软件出现,相应的课程改革仍会继续,在高等教育协同育人机制不断完善下,普通高校非统计学专业应用统计学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应用课程越办越好。

参考文献:

[1]耿显亚,许峰.应用统计学专业的学科建设与实践教学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02) :126.

[2]胡建雄.浅谈高职经管类专业教学改革——以应用统计学为例[J].继续教育,2017,(07) :30.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