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8-08-28史小倩康文翠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8年5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微课小学数学

史小倩 康文翠

摘 要 微课是教育现代化不断发展下的产物,带来数学教学的新模式。针对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出几点实践策略,通过应用微课,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 小学数学;微课;自主学习;互动平台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05-0115-02

1 前言

微课教学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新课标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1]。通过微课,能够将抽象知识以生动形象、直观具体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帮助学生攻克重点与难点,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微课的优势作用,增强教学效果。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的应用

微课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能够起到积极作用。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介绍对微课应用的实例。

借助微课预习,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2]。可见,疑问是思维产生的开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引导学生在质疑中探究,在质疑中发现,在质疑中进步。为此,教师应积极利用微课资源,巧妙设计新颖简短的“微预习”,具体包括预习视频、预习任务单、预习题目等,通过设置个性化预习活动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自主预习一般在小学高年级进行,因为高年级学生已经具有相应的分析能力和关联能力,对于新鲜知识和信息具有较强的敏感性,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家校交流工具”将微预习视频上传至群中,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相应的预习活动。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在预习中提出疑惑,并尝试自主分析,提出具有个性化的见解,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良好的质疑能力。

如在教學“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应针对本课的知识重点与难点,设计简短的预习微视频,先温习之前所学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然后展示由这些图形向平行四边形进行转化的过程,再结合预习单设计练习题,要求学生自主预习,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微课中,教师应设计生动有趣的动画形象,配以简洁明了的旁白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轻松完成预习任务。学生自主预习之后,会自主提出疑问。有的学生预习本课之后,会在互动平台中提出问题:“要想把平行四边形变为长方形,必须沿着高进行剪裁吗?随意剪裁可以吗?”还有的提问:“是不是任意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为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宽跟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之间有什么关系?”

通过互动平台,教师可以清楚看到学生的疑问,便于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从而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案,并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为第二天的课堂讲解做好充分准备。因为学生的思维是跳跃的,而微视频是动态变化的,所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质疑,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巧妙运用微课,创设趣味情境 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容易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分散注意力,尤其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知识,更容易出现思维逃离课堂的现象。为此,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微课具有时间短、针对性强等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可以设计有趣的动画微课,以最快的速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如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动画视频:

三只小猴子采摘了一篮香蕉,它们商量怎样分香蕉。小猴A分到了这篮香蕉的1/4,小猴B分到了这篮香蕉的1/2,小猴B很不高兴,问为什么自己比小猴A分得少?这时小猴C说:“你分到的香蕉最多。”小猴B的头上出现一个大大的问号。

在动画视频的引导下,每一位学生都非常专注,逐渐进入分数的世界。此时,教师鼓励学生针对这一问题展开探究:“为什么小猴C说小猴B分到的香蕉最多?”学生纷纷开始思考探究,教师也应加入学生的探究过程,适时给予指导和点拨,最终学生明白了“分子相同时,分母越小,分数越大”的含义。

实践证明,通过微课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成功体验,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在教学“空间与图形”时,教师可以将本课的主要知识包括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等内容制作成微课,重点对图形测量、图形与位置这两部分进行讲解,引入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几何图形来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呈现自主学习内容,鼓励学生自己观察、分析、操作、实践、想象、推理,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维空间,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确保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合理引入微课,帮助答疑解惑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强,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理解起来会比较困难[3]。因此,如何让学生掌握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知识,是广大教师最关心的,因为这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质量水平。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在哪些地方存有疑惑,从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方案,将学生引导进教学活动中来,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提高教学的质量水平。

如在教学应用题的时候,遇到这样一个经典的问题——“间隔植树”,很多学生会产生疑问:两端需不需要栽树呢?这并不能怪学生,因为他们并没有见过栽树的场景,有疑问也是理所当然。教师可以借助微课的形式将栽树的实际场景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明白两端都需要栽种;然后将间隔问题抽离出来,为学生展示“间隔”的数学模型,加深学生对“间隔”概念的理解和认识;接着为学生展示一些和植树有关的问题;最后,借助点与点连接成线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其中的规律。经过微课的铺垫,学生在正式学习“间隔”的数学概念时就会联想到之前的例子,从而避免出现混乱,学习效率大大提升。

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利用微课为学生进行直观演示,将两个一模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让学生比较观察,最终发现可以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上底+下底)×高÷2

然后为学生展示第二个场景:将一个梯形沿着腰中点的连线进行分割,再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样也可以得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动画技术进行动态演示,将知识发生的过程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

3 微课应用中的几点注意事项

为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微课的作用,教师在制作和应用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明确目标和方向 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微课,目的在于提高教学效率。所以在利用微课实施教学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与教学计划,正确把握教学方向,明确知识要点,通过最佳方式加强课堂与微课的有机结合,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扫清学习道路上的障碍,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与目的性。

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时,其中“字母所代表的含义以及怎样找出字母与其他数字之间的关系”是这节课的难点知识,为了促进学生理解,帮助学生攻克难点,教师可以利用微課对这一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

符合学生实际情况 因为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各不相同,所以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差异性。为了满足每一位学生的认知需求,教师在设计微课时应尽量从学生实际出发,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微课教学与学生学习特点和习惯相联系,确保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微课学习中获得提高,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这一课时,学生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掌握程度不尽相同,有的学生对于圆锥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没有完全掌握,所以无法进行下一步的教学。此时,教师应借助微课,针对圆锥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行详细讲解,确保学生灵活掌握,然后才能最终攻克体积公式。

选用适当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包括范围较为广泛,如教材、设备、素材、系统等,都是重要的教学资源,而选择适当的教学资源是顺利开展教学工作的基本前提。尤其在微课教学中,教学资源的合理性更为重要,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能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

微课视频的录制方法多种多样,除了利用手机、平板电脑以外,还可以利用电脑软件进行制作,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灵活选择不同的资源进行制作。如果可以将教师的声音录制在内,便可以创设真实的教学氛围,能够引发学生浓厚的好奇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4 结语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下,微课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认真研究数学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层次水平,制作小而精的微课,增强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黄薇.小学数学教学对于微课的应用分析[J].赤子,2015(14):203.

[2]郑汛.抓住微浪潮,上好小学数学微课[J].海峡科学,2015(7):88-90.

[3]雷利华.探索微课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5(11):67-68.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微课小学数学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