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中的冈仁波齐

2018-08-28

成才 2018年8期
关键词:冈仁波齐慰安妇

阅读提醒我成为一个平静的人,可以隐居在自己的心灵里井然有序,飘逸自在。——自语

月初,和两个朋友吃饭,他们异口同声向我推荐《冈仁波齐》,推荐词是这样的:你得去看,你就没看过这样纯净的心灵,他们对生活的要求极致地简单,对灵魂的坚守感人至深。

我赶紧麻溜地去看书。

作者选择用纪实的方式展现人的信仰,信之越深,越不顾一切。一个婴儿出生在朝圣的路上,母亲产后不做休养,带着婴儿一路磕头;拖拉机坏了,丢了车头拉着车身就走。男人们拉车走前面,女人们在后面磕头,走到几百米的远处,再折返回去,重新磕头回到原地,一步都不敷衍。从大雪纷飞到桃花盛开,再到绿树成荫,在虔诚的仪式里走向心中的圣地。

的确不错的一部书,年轻的母亲次仁曲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是我心未动矣。

想起了我看过的一部电影《二十二》,2012年中国公开身份的慰安妇幸存者仅剩32位,而2014年这个数字只剩下了22。

影片中有位93岁的老人是广西“慰安妇”幸存者韦绍兰。1944年,20岁出头的她被迫成为慰安妇,并生下了有日本血统的儿子罗善学。

整整73年间,母子俩在耻辱中认真地活着,在贫困中努力地活着。在镜头下,她笑得没心没肺,皱纹密布却面如婴儿般天真。

大文豪雨果曾说过:释放无限光明的是人心,制造无边黑暗的也是人心。光明和黑暗交织着,厮杀着,这就是我们为之眷念而又万般无奈的人世间。

而韦绍兰说:这个世界太好了,就是吃野物也要留出这条命来看。这句话直击我心——简单、粗暴,但痛快淋漓。

在我看来,雨果讲的是道理,后者吐出的是力量。活着就是信仰,活着就是虔诚。相比次仁曲珍未经世事的天真,我更珍惜韦绍兰老人历经沧桑的纯粹。

水的清澈,并非因它不含杂质,而在于懂得沉淀;心的通透,不是因为没有杂念,而在于明白取舍。所谓世事万物,无处不道,隐于山林为道,彰于庙堂亦为道。只要其心至纯,又何必执念于立身何处?

芒康——邦达——然鸟——林芝——米拉山口——拉萨——冈仁波齐,跨越了昆仑山、唐古拉山两大山系,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河网密布,沼泽绵延不绝,年平均气温只有零下5摄氏度,永冻土层深达120米,空气中的含氧量也不足海平面的一半。60年前,在人力、物资、技术极其匮乏的条件下,慕生忠将军率领官兵切断25座横亘的雪山,建成这条通向世界屋脊的路。3000名烈士永远留在了雪域高原。一坑一凿、一步一铺,年青的工程兵就这样在生命禁区书写了一个国家的传奇。

这条路见证了每位修路者的虔诚,他们心中的圣山并不为世人所知,但他们的付出撑起了别人的梦想。如果没有这条国道,会有多少人死在朝圣的路上,会有多少人完不成朝拜的梦想。

80年前,曾经也有那么一群年轻人,每一次起飞都可能永别,每一次落地都必须感谢上苍。他们战斗在云霄,胜败一瞬间,他们必须无所畏惧,但也无所遁逃。

他们有的来自顶尖学府,有的是归国华侨;有的出生名门望族,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他们颜值逆天。

这是他们学校的校训: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

周志开,中央航校第七期,第一个获得“青天白日勋章”的飞行员,牺牲时年仅24岁。

《冲天》讲述了一段尘封的历史,将中国历史上第一代战斗机飞行员,将这群20多岁的大孩子带到了我们面前。这样年轻,这样美好。如果死神来敲门,他们没有任何躲闪的余地,纵使有再多的不舍,他们必须下定决心,斩断自己的未来,才能让他们所爱的人有未来,走进生命的幽谷,开创国家出路。

1200名空战员牺牲时,平均年龄只有23岁。

看着这些被硬生生掐断的青春,我难过不已,想了解当年的中国准备拼死抵抗时的底气何在?我翻看了抗战中日实力对比表,真的是实力震惊: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时

无论是经济形态、技术形态,还是军事形态,当年的日本已经遥遥领先中国一个时代。国力如此悬殊,中国凭何而战?

凭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

凭退无可退,如果后退,祖宗安息之地何在?子孙生存之所何在!

凭大汉民族拥有菩萨低眉、怀柔四海的天性,骨子里还藏着天道好还,金刚怒目的侠气。

1931年9月18日23时的沈阳警察高曙光,1945年8月14日16时的抗联战士孙国栋,他们是抗战期间有姓名可考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牺牲者。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带着“曙光”和“国栋”这样的名字生活,该是被赋予了怎样的爱和希望?

上周五数学晚自习,我上楼查堂,在窗外侧身而立。教室内孩子们与张老师正津津有味地在几何图形上找辅助线。我不由想起百年前,清朝留学生出国时也是这般年龄,那稚嫩的声音似乎在耳边响起:此去西洋,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别无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

那一刻,夜幕下的“三寄宿”,岁月静好,我不觉潸然泪下。沿着走廊,经过2班,在1班的后门处,隔着栏杆被猎猎作响声吸引,我停下了脚步。起风了,夜色中的红旗风姿英武。人说,风中之旗,可以招魂,而我背对教室,并不害怕。凝视着不远处的万家灯火,我宛若置身于星辰大海中的一艘巨轮——面前明灯无数,温暖可依;背后学子莘莘,未来可期。

刹那间,我看到了一座清晰的冈仁波齐——

它历经数千年屹立不倒,护佑中国人血脉绵延、生生不息。

它是国家治平,经济繁荣,教化昌明;

它是皈依天地正道,叩首华夏先贤,传承中华文明;

它是故土难离,落叶归根;

它是上敬天地祖宗,下佑子孙万代;

它是身无饥寒,父母未曾亏我,人无长进,我何以对父母;

它在普通人的步履匆匆、从不懈怠中;

它在屋檐下的一粥一饭、一针一线中;

它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坚守和担当中,走向熠熠生辉。

猜你喜欢

冈仁波齐慰安妇
贺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
冈仁波齐的祈祷
在途中(组诗)
“慰安妇”幸存者黄有良离世
普兰:荒芜之地的惊喜
韩慰安妇拒绝日本“治愈金”
台湾慰安妇纪录片《芦苇之歌》赴日首映反响热烈等6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