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视角下英语词汇教学刍议
2018-08-27李宣颖
摘 要: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多模态话语研究,在教学中主张充分利用多种符号资源和教学方法来达到教学效果的,多模态理论应用与英语教学研究已取得了很多成就。英语词汇学习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步骤,对于英语学习的效果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讨论了在多模态系统理论背景下,大学英语课堂中的词汇教学方面使用多模态手段。从文化层面、语境层面、意义层面、形式层面以及媒体层面分析大学英语课堂中的词汇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并且从听、说、读、写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关键词:多模态理论;英语词汇;语言学习
多模态的理论源于韩礼德(Halliday,1978),他把整个语言看作一个社会符号系统(即一个表义系统),表义系统除应该包括语言系统。从多模态角度出发来看表义系统,还应该包括其他非语言的表义系统,例如,音乐、舞蹈、书画等等。他认为这些非语言的表义系统也是意义生成的资源,意义的表达是由多种模态符号来共同实现的。因此语言的习得一定可以通过除话语之外的形式表达出来,并且习得这种语言的过程可以更快,更有效率。多模态理论应用于英语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英语词汇在英语的基本能力——听说读写中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足够的词汇量作为基础,任何能力的提高都将是空话,因此,从理论上讲,对多模态理论应用于词汇教学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在多模态理论的基础上,大学英语课堂的词汇教学摆脱了以往传统的中文意义到英语单词的学习和教学方法,从多模态的五个层面进行词汇教学。
(1)文化层面。包括作为文化的主要存在形式的意识形态和作为话语模式的选择潜势的体裁或者称体裁结构潜势。文化的传播和渗透是语言学习的重要任务,在掌握词汇的同时了解词汇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意义非常有利于学生对词汇产生兴趣,从被动机械的背单词转变成主动了解文化背景,从而提高学习词汇的积极性。例如,《新视界大学英语》第二册第四单元的主题为古希腊的体育运动,这一单元涉及的词汇较多且属于长难单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机械的记背单词难度较大,而且容易混淆。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以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为线索来讲解单词,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掌握单词,既了解了文化背景又对单词印象深刻。
(2)语境层面,包括由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组成的语境构型。词语的意义常常需要在语境中确定,并且随着语境的变化而改变意义,因而在词汇教学中使用语境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是教与学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所以,一个单词的意义是由它所处的语境环境来决定的,没有语境的支撑和帮助,词语的意义就难以用具体的含义来确定。学生习得词汇的目的就是要用于听说读写等方面,在语境背景下习得的词汇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应用,并且更能准确的使用所学词汇。
(3)意义层面,包括由几个部分组成的话语意义及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谋篇意义。传统的学习词汇的方法多数是从词汇的意义出发的,學生在最初接触一个英语单词的时候往往是首先了解词汇的意义。但是这种层面的意义仅限于汉语翻译的意义,而词汇的深层意义,例如用法,语法意义等是不能通过汉语翻译理解的。通常汉语翻译理解的意义与词汇的具体语法意义是不符合的,学生在掌握的时候难度较大。在整句输出时往往不考虑词汇的话语及概念意义,整篇意义,仅凭汉语翻译凑词汇,这样的语句一定是错误的输出,从而有碍学生整句输出水平的提高。在讲解词汇的同时解释词语的多层面的意义是很重要的,对语句的输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形式层面,包括视觉、听觉、触觉方面的表现形式,其中每一种形式也分为表意系统和语法系统。
在设计词汇教学方案时,以不同的形式系统实现词汇的展示,这一方法比较适合在词汇练习中使用,实现从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词汇再现,从而达到习得的目的。
(5)媒体层面,话语可以表现为语言类和非语言类两种。语言类有纯语言的和伴语言;非语言类包括身体性的和非身体性的两类。同时张德禄还强调,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多模态话语分析和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现代的多媒体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同时也是外语学习的必要部分。大部分多媒体都会应用于英语听力和口语教学和学习。词汇学习亦可使用多媒体手段,使学生更直观更生动的学习词汇。
对于不同模态的语法和词汇,它们之间在共同体现话语意义上的关系以及一定的话语以什么模态和媒体表达最为有效,是需要进一步认真研究的课题。
将多模态理论应用与外语教学是近年来学者们研究的重点,查阅近年来出版的期刊发现,大部分的关于多模态理论应用与外语教学的研究都着手于大学英语听力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从张德禄等学者的研究来看,把多模态理论应用于英语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对于词汇的教学与研究基本属于凤毛麟角,并不多见。
英语学习中词汇掌握一直是困扰广大英语学习者的一个难题,同时也是广大教师研究的问题,如何能让学生又快又轻松的掌握大量的词汇是教师们一直在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
[2]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5).
[3]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5).
[4]王初明.外语教学与研究[J].外国语文双月刊.2010(4).
[5]申厚坤.外语文化教学中的角色扮演活动[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6).
[6]张德禄.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中多模态功能的实验研究[J].外语界2013(5).
作者简介:李宣颖(1979—),女,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注:本文系“2016年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创新发展专项基金项目”,项目编号:长旅创字201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