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位一体”教育模式下通识课《正义论》课程改革分析

2018-08-27宿佳佳

报刊荟萃(上) 2018年7期
关键词:通识课三位一体课程改革

摘 要: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是一所服务于中国崛起的信息产业商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学院逐渐开创了“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形成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完满教育”交叉影响、螺旋上升的“三重螺旋”教育体系。在“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中,通识教育尤其重要,而《正义论》在通识教育“道德承担与价值塑造”中承担重任,为使课程价值与目标更符合通识教育理念,文章从课程改革角度分析《正义论》课程开设目前存在的困境,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历提出教改建议,以为更好开展通识教育,优化“三位一体”教育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三位一体”;通识课;《正义论》;课程改革

一、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三位一体”教育模式下的通识课《正义论》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成立于2002年,是经教育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一所以信息科技为特色,经、文、理、工、农、管、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技术大学。国内高校从2000年开展通识教育以来,以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作为先行者,确实在通识教育领域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和完善的体系,但国内绝大多数高校通识教育面临诸多问题与新的挑战。尤其是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作为一所独立院校,率先在同类院校中开展了“三位一体”(“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完满教育”)教育模式,重点推广通识教育。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构建的“三位一体”良性互动的教育模式已初见成效,2018年4月2日,山西省教育厅发文公布了2017年山西省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获奖成果名单,学院姬宇教授主持的《应用型高校“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实证研究》项目获省二等奖,该教学成果已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具有明确创新性和重要应用推广价值,对培养人才产生较好效果。按照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学院构建了通识教育六大模块,具体包括:“人文精神与生命关怀”、“科技进步与科学精神”、“艺术创作与审美经验”、“交流表达与理性评价”、“社会变迁与文明对话”、“道德承担与价值塑造”。《正义论》就属于“道德承担与价值塑造”模块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目前,在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正义论》课程所占学分为2学分,学时共计32学时,以合班方式授课,以论文写作方式考核,班容量在100人左右,所有专业在大二这一学年都必须修满该课程学分。

二、通识课《正义论》课程开设目前存在的困境

《正义论》课程开设中存在的问题一部分为通识课共性问题,另外一部分为课程本身显现的特殊问题,综合而言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课程缺乏教材大纲,系统知识难以呈现

第一,本门课程无指定参考教材,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主要以美国哲学家、伦理学家约翰.罗尔斯所著《正义论》为参考,比如由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翻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4年第四次出版的《正义论》。同时参阅国内学者研究《正义论》所著理论书籍,比如《罗尔斯》(姚大志著,长春出版社,2011年第一版)。这些参考书虽能为教师备课提供参考,但是对于不同专业没有接受过哲学基础课程教育的学生而言稍显晦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没有资料能提前预习,课后也没有辅助材料巩固。仅凭课堂90分钟的时间,学生很难掌握到正义理论核心知识。第二,国内众多院校中开设《正义论》课程的寥寥无几,为数不多的院校开设的《正义论》较多为哲学类专业课或政治学、社会学类选修课,更多院校的哲学专业、政治学专业以及社会学、法学专业只是将其列为研究生阶段必读书目之一,本科涉及的院校较少,以通识课身份开设的更是凤毛麟角。所以,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没有其他院校成熟的课程教学大纲作为参考,只能以教研室为单位,以代课教师为主,按照学校要求,课程需求,学生特点自行修订大纲。由于教师基本属于摸着石头过河,在指定教学大纲过程中极容易出现核心思想难以把握,难重点难以权衡,教学目标与培养能力的确定较为疑惑等问题。

(二)合班授课大班为主,教学方式难以突破

《正义论》在授课时以合班大课方式进行,班容量在100人左右。纵观国内外已经开设通识课程的高校,以大班授课方式讲授通识的也不在少数,比如,香港中文大学理科通识课《天文学》也大概有100人左右的班容量。大班授课模式确实在通识课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共性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重视,最典型的问题体现为:由于班容量较大,在授课时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满堂灌”的情况比较常见,要开展多種形式的教学尝试难度很大。比如,要展开小组讨论时,在小组划分,主题确定,以及讨论成果展示时,会占用大量的课时;开展实践教学、校外教学时,由于涉及人数太多,协调困难,而且出于安全等多方面因素考虑也较难推行。

(三)教师缺少系统培训,通识能力略显不足

在我校,由通识课教学部承担全校通识课的讲授工作,教师队伍主要以中青年教师为主。教师在自己学习经历中几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通识教育,在工作后前往国内其他开展通识教育较早高校学习培训的机会虽然也有,但难以覆盖每一名教师。而且,由于开设的通识课分属不同学科,担任同一门课程的教师大概只有2-3名左右,教师仅凭自主学习来了解和掌握通识教育理论,在教学过程中以其他高校为参考进行自我摸索,开展通识理论研究时确实存在较大困难。以《正义论》为例,本门课程由两名教师共同承担,主讲教师主要靠自主学习来了解课程知识,并且以教研室为单位提炼《正义论》中凸显的通识理论,在整体通识能力把握上略显不足。

(四)学生通识意识懵懂,学习热情差强人意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于2011年引入通识教育,2017年通识教育六大模块课程已经全部面向全校专业开设。但对于刚刚升入大学的学生而言,由于在之前受教育过程中没有系统接受过通识教育,对通识理念了解不甚清楚,导致学生认为通识课和其他课程相比不重要,在思想认识上不够重视。尤其《正义论》课程,学生并非相关专业出身,没有专业基础,在学习时略显吃力,极大的影响学习热情。再加上《正义论》和其他大部分通识课程一样在期末采取撰写论文的方式考核,而平时考核只占到30%,学生通过率较高,也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学习热情不高。

三、通识课《正义论》课程改革建议

笔者自入职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一直承担《正义论》课程的教学任务,我校也一直鼓励教师大胆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积极编撰教材,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教师教学质量,使通识课在“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中发挥最大作用。所以,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正义论》课程改革提出以下改革建议。

(一)尽快编写教材大纲,系统梳理课程知识

目前,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部分通识课程已由教师自主编写并出版了相关教材。比如,《幸福课》已出版相应教材《幸福的持续》,《从小说到电影》出版教材《刚好遇见你》。《正义论》课程相关教师已梳理出较为系统的一套课程大纲,在大纲中,课程知识以约翰.罗尔斯所著《正义论》理论体系为主线,结合交叉学科知识,联系社会实践,将其打造成为一门哲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融合的课程。目前,任教教师主要的工作为在教学大纲框架之下,结合授课讲义,尽快编写可供学生参考的教材,以使课程知识能系统的呈现于学生面前,不管课前预习还是课后复习,学生均可随时参考。

(二)立足传统授课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由于通识课面向全校开设,学校师资力量也较为有限,所以打破合班授课以大班为主的授课模式在短期内较难实现,而模仿其他高校大班授课小班讨论,配备课程助教的模式也实施难度较大,所以,在课程改革方面,教师应立足于传统教育模式,把复杂的理论知识以通俗的语言,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进行转换,将通识教育理念融合在课堂教学之中。比如,教师在讲授罗尔斯《正义论》中“作为公平的正义”这个理念时,为使学生能对“公平”产生更直观的认识,以现实生活中很常见的衡器“称”为例,通过介绍其演进史,以及由其而来的词语“权衡”、“半斤八两”来体会人类为何将公平作为社会永恒主题;由舞台幕布的设置来诠释罗尔斯的“无知之幕”;以企业选择最佳营销方案来实际推导最大最小化规则;通过《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孙悟空用金箍棒画圈保护师徒三人来理解为何自由都是有所限制的;通过经典案例“辛普森杀妻案”来了解程序正义的内涵,通过电影《十二公民》理解法治的精神,通过“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来通俗的理解为何自由具有优先性,等等。将晦涩难懂的西方巨著《正义论》以我们生活中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经常可见的案例表现出来,在课堂上学生需要通过情节剧表演来展示正义原则,通过辩论和演讲知晓正义理念,通过模拟法庭来理解法治内涵,这样即增加了课堂趣味性,又开拓了学生视野,使得“通者达、识者慧”的通识教育真正得以实施。

除此之外,课程考核要和课堂所学内容密切联系起来,在本学期的《正义论》大纲修订中,授课教师拟打算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提高平时成绩比重,强调过程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采取开卷以回答开放性问题的方式来进行考察,真正考查学生平时学习成果,使考核结果更公平正义。

(三)整合线下线上资源,提高教师通识能力

在知识共享时代,为了提高教师通识能力,我校可从线下线上两方面为教师提供更多参观学习的机会。比如线下,目前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和兄弟院校——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一直在加强通识教育教学能力方面展开合作,双方教师前往对方院校展开学习,开展交流,共同探索研究通识教育的新举措。我校也拟计划在山西省开展通识教育的高校内成立通识联盟,虚心向山西省内兄弟院校学习通识教育的先进理念和优秀经验。线上主要借助网络,以MOOC或公开课的方式学习《正义论》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习国内一流高校教师在通识课方面的先进理念,以培养教师良好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

(四)加强学校院部合作,打造实时通识氛围

之前,为使学生能将通识学习的热情从课堂延续至课下,通识教学部充分利用手机微信等现代化工具,创办了通识公众号,通过不同的方式向学生传达通识理念。比如,微信公众号“师说”,就是以教师推荐书籍的方式倡导大家坚持阅读,领略不同学科之美。在公众号中還有通识选修课攻略,科程介绍等等相关内容,使学生能随时随地了解通识的新进展。在2017年我校决定开展书院制之后,通识和书院即开始密切合作,比如“师说”节目由线上走下线下,在杏花书院举办了第一届读书活动,可以说将通识教育真正从课上带到课下。通识教学部面向全校举办的通识知识竞赛今年已经是第三届,在今年,通识教学部和箕城书院合作,以书院为单位参加比赛,将全员参与通识学习的理念更深刻的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

笔者虽对《正义论》课程改革提出了浅显的建议,但要从实质上解决我校当下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并能灵活应对通识教育新的挑战,这些研究还远远不够。通识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课程改革研究的内容也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课方式、考核等外围领域,而应从课程知识体系入手,深入挖掘课程通识内涵,将理论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内在的能力,不仅要将学生培养成为懂知识、勤思考、善思辩、有情怀的具有正义感的符合当代社会要求的新时代人才,更要使学生具备反思、批判、重构的世界公民意识。

参考文献:

[1]王洪才,解德渤.中国通识教育20年:进展、困境与出路[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6).

[2]陈小红.通识教育课程模式的探讨[J].复旦教育论坛.2010(05).

[3]刘念.新建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现状研究——以H学院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2017(05).

作者简介:宿佳佳(1986—),女,山西太谷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经济法。

猜你喜欢

通识课三位一体课程改革
理工院校通识课程与学生跨文化竞争力培养探析
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深化改革的浅思考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电子商务通识课程考试成绩多维度分析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