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素养引领课堂教学初探

2018-08-27钱静

文理导航 2018年14期
关键词:教师成长学生发展学科素养

钱静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将学科素养融入化学课堂教學,通过教学实例,探究课堂教学,使教师得到成长,学生素养得到发展。

【关键词】学科素养;课堂教学;教师成长;学生发展

普通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了这样五方面的内容: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4.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5.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从这五个方面的内容看,核心素养囊括了知识信息、能力发展、道德品质等方面,在苏州市“聚焦核心素养的化学课堂”的专题讲座中,核心素养是要给学生聪明的脑和温暖的心”这句话给课堂教学点亮了一盏明灯。学科的核心素养既是一门学科的基石,也是灵魂,引领着课堂教学。在课堂中渗透学科素养的中心思想,让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载体,让师生在课堂这个载体中共同创造奇迹,激发各自的潜能,使师生的智慧得以启迪,从而实现教师的成长和学生的发展。

以“Fe■与Fe■相互转化”为例,在学科素养的引领下,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一、注重落实切实合适的教学目标,突出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确立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是提升教学效率的前提,是促进学生个体发展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内在机制。在时间短、任务重的化学教学模式下,面面俱到已经不适应现在的教学要求,突出重点难点,寻求新的突破是更切合实际的选择。

在《铁及其化合物》这一章节中,学生通自主学习,可以知道相关的铁的物理性质,常见的铁矿石和钢铁的冶炼(初中已学),二价铁和三价铁相互转化的问题成为了本堂课开展的一个抓手,二价铁和三价铁的转化是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的巩固和迁移,是知识之间的融合,是本堂课的主要知识目标;实验探究是本堂课实现知识目标的主要手段,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思维能力是本堂课的能力目标;二价铁和三价铁相关知识在生活社会中的应用,及体会学习知识的意义是本堂课的品质目标。

确立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情景与问题,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并加以实施,对学生的学习表现给出适当的评价和引导,促成学生的反思与调节,不仅可以突出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更能使学生和教师的素养得到发展和成长。

二、注重生产生活实际,突出化学知识的社会责任

“结构—性质—制备—用途”,是以往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传统授课模式。在学科素养的引领下,“情境创设—实验探究—知识应用”成为了本堂课的主要设计思想。本堂课与生产生活实际相关的情景有以下几个:

情景一:从贫血如何补铁,补几价铁,如何服用治贫血药等生活常识引入二价铁三价铁的学习。

情景二:补铁剂外面为什么要包一层糖衣,不包糖衣会怎样,怎样通过实验验证药品是否变质?

情景三:乳酸亚铁片配合Vc一起服用。

情景四:介绍印刷电路铜板相关原理。

情景五:设计实验,回收工业中印刷电路铜板反应废液中的铜,并除去铁元素。

通过课堂知识和生产生活实际联系的情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让化学知识不再是课堂中的知识而是鲜活的存在于生活中的知识。

化学理论知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生活中为什么要将三价铁转化为二价铁,工业上又为什么要将二价铁转化为三价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深切地体会到化学学科知识来源于生产生活并服务于生产生活的社会责任,充分体现出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注重科学精神培养,突出实验探究的作用

实验探究是化学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设计合理的实验探究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学生思考、操作有序,充分发挥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功用。在本堂中设置了如下探究环节:

环节一:通过展示实验室配置的高浓度的含Fe■、Fe■的溶液,通过颜色区分Fe■、Fe■。

环节二:分别取少量的含Fe■、Fe■的溶液加大量水稀释,提出问题:“现在还能通过颜色来区分含Fe■、Fe■的溶液吗?”从现象的冲突中,引出学生对Fe■、Fe■的检验的思考。

环节三:围绕乳酸亚铁片配合Vc一起服用这一问题,引出三价铁到二价铁的转化,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对三价铁转化为二价铁进行实验探究;又通过演示实验乳酸亚铁片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变质了,引出二价铁到三价铁的转化,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对二价铁转化为三价铁进行实验探究。

环节四:研究Fe■与Fe■相互转化时,设置了四个有梯度的问题1.选什么试剂?2、为什么要选这种试剂?3.实验中什么现象证明Fe■转化成了Fe■?4.怎样表示这个变化的本质?

环节五:按照由易到难,由基础巩固到能力提升的设想,设置了四个问题:1.FeSO■溶液时间久了为什么会变黄?2.如何防止配制好的FeSO■溶液被氧化呢?3.请设计实验方案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二价铁离子。4.请设计实验方案,从废液中回收金属Cu和FeCl■溶液。

在探究由高浓度和极低浓度含Fe■与Fe■的溶液中含铁元素的检验及验证某溶液中是否含有Fe■等方面,渗透宏观辨析、微观探析的思想;在实验内容的设计上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并以生活背景作铺垫,使实验探究环节条理清晰,切换自然;以有梯度的问题作为辅助,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循序渐进,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采用理论探究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解决高一新生缺乏系统的、具体的、可操作的实验方法的缺点,给出了明确的指导思路,使学生思考问题更全面,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只需要给学生恰当的引导,提供适合本课学习的资料,不需要进行预设,给了学生一个开放的、可突破的空间。例如学生在二价铁转化为三价铁的过程中,有的加了硫氰化钾,有的同学则没有加,这两种方案都可以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达到预期的效果,但这是不同的思路,体现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的科学原理和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的形式分析生活中的具体化学现象,从中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提升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实证求知的态度,使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的同时,逐渐形成科学精神。

四、注重证据推理过程,突出认知模型的建构

从生活化实例出发,结合化学实验,经过学生思维的碰撞,形成了二价铁和三价铁相互轉化的知识网,并应用于生产生活;在关于三价铁离子检验的微观探析过程中,学生从选择氢氧化钠,还是硫氰化钾;从为什么要用硫氰化钾而不用氢氧化钠;从对于含三价铁离子浓度较低的溶液用硫氰化钾检验更灵敏等一系列思维碰撞的过程中,体现了每个知识的产生,不仅仅是结果本身,更关注了知识形成的证据推理过程。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思想是Fe■与Fe■相互转化过程的模型认知,体现了对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再巩固和应用,在此模型基础上生成新知识,做到了知识间的融会贯通。同时,通过实验的探讨,在学生脑海中清晰构建了二价铁和三价铁相互转化的知识模型,把课堂里零散的知识用网络化、模型化的方法建构,有助于学生事半功倍地掌握新的知识并产生深刻的印象。

“Fe■与Fe■相互转化”整个教学设计,突出实验探究的功能,运用了很多的对比试验,不仅仅在知识的教学上突出重点,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掌握二价铁和三价铁相互转化方法的同时,更显示了二价铁和三价铁的相互转化在生产生活中的意义所在。整堂课将科学精神、社会责任、实验探究、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等重要的化学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进行了初步的融合。

学科素养引领课堂教学模式,我们以让课堂成为心灵融合、灵魂对话、智慧碰撞的场所,让课堂真正拥有生命,成为生命课堂为目标。将学科素养融入课堂,能够让教师在教学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走的更远,能够让教师自身真正的成长起来,能够让教师真正认识发展自我素养的必要性;将学科素养融入课堂,切实做到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到丰富的学科知识,更让学生拥有在课堂外自主获得更多知识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明白学习的意义,逐步形成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等关键能力,形成每个学生所需要的品质和价值观念,让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拥有聪明的脑和温暖的心的基石。

【参考文献】

[1]夏立先.对含三价铁离子溶液中亚铁离子的检验[J].中学化学,2014(2)

猜你喜欢

教师成长学生发展学科素养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高中生网络成瘾及其相关因素探究
课堂的点滴,用心呵护
幼儿园教坛新手园本培训的实践研究
拓宽师徒结对思路促进体育教师成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