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结构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2018-08-27明道福
明道福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提升高中生的整体素质成为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尤其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由于课程的难度较大,对学生的理解、思考等综合能力要求较高,所以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普遍处于低落的状态。为了化解这一难题,高中教师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补救。本文提出的“结构化教学模式”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一切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的方案,显然这一模式赢得了师生的一致认可。但是要想高中物理与结构化教学形成完美的融合,教师仍需不断地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加强对概念的辨析,待基础稳固后,再往运用的层面上发展,形成合理的上升趋势。
【关键词】高中物理;结构化教学模式;有效应用
所谓“结构化教学模式”,其实质就是教师帮助学生建立出完善的学习框架,并以其作为教学的主要导向系统,明确具体的知识脉络和教学目标。在高中物理中,由于知识的抽象性色彩非常强烈,学生通常会在学习的过程中萌生退却的想法,殊不知物理知识也是具有共通性的,只要教师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就能起到吸引学生兴趣的作用。通过真实的教学实践,我们不难总结出“结构化教学”非常适用于当下的高中物理课堂,它的宗旨不仅仅是培养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与技能,同时还巧妙地利用了结构化与视觉化的方式创设了氛围浓厚的学习环境,帮助高中生更纯粹地理解周围的世界。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放大不同学生的视觉效果
众所周知,高中物理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这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为了更加直观地带领学生走进物理学习的殿堂,教师可将多媒体引进我们的课堂中,用生动形象的图像、音频、视频等新元素来代替课本中的静态知识,从而给予我们的学习课堂新鲜的活力。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投影仪播放PPT,再结合全面的讲课方式进一步突出物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就会让教学显得更加有结构性,同时也为学生日后解决难题奠定了理论基础。
例如,在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时,显然“力”这一概念在现实生活中是无形的,为了将其幻化为有形的事物,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出具体的“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步骤。对于一些关键点,多媒体还可以将图片进行合理的缩小与放大,从而更加容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法则”的核心内容。再者,运用多媒体教学法,教师省去了板书的时间,就可以将更多时间与精力放在课件整合上,这样一来,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也会变得更加明确,结构性也会愈加显现。
二、重视实验教学,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
高中物理的一大教学重心就是——实验,毫无疑问,实验在教学中占据着非常关键的地位。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目前的实验教学并未在学生群体中流行起来,这一做法造成了学生“满瓶不动半瓶摇”的现象,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高中生们的探究积极性。所以,物理教师一定要重视实验教学,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情境下找出自身学习中的问题和漏洞,从而弥补器件不齐全的问题,提升实验的有效性与演示的效果。
例如,在“确定磁场中磁感线的分布”这一实验中,在学生做完预备工作后,他们就会知道“磁感线”这一说法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这是物理学家衍生出来便于我们理解的一个专业名词。所以我们在实验的过程中,可以用铁屑的分布来模拟磁感线的存在。实验需要的器材有立体的磁感线演示器、两根大小相同、形状相同的条形磁铁、不导电的玻璃板、适量铁屑等。首先,我们将铁屑均匀地撒在玻璃板上,将一根条形磁铁的S极与另一根磁铁的N极相对,并同时放置于玻璃板上,用笔等工具轻轻敲击玻璃板,使得铁屑产生震动,而后观察玻璃板上铁屑的分布情况;其次,其中一根磁铁不改变位置,另一条磁铁掉转方向,重复第一次实验,继续观察铁屑的分布情况;最后,拿去一根条形磁铁,将另外一根放置在立体磁感线演示器的中心,观察铁屑的分布情况。由此可见,对于同一问题的物理实验,可以采取多種方法进行验证,这样也能够凸显实验的结构性。
三、采用分层次教学法,更好地管理学习时间
在高中阶段,由于学生的学习层次与水平不尽相同,所以他们的理解接受能力也大有差异,如果教师仅顾及优等生的感受,则会让自己的班级形成落差更大的分水岭;相反,若只考虑差等生的立场,也会造成学生之间的矛盾,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在双方之间选取一个平衡点,进行分层次的教学,引导学生更加合理地管理自己的课余时间,并可以总结出属于自己独特的学习经验。
例如,“平衡问题”是高中阶段物理教学中非常具有典型意义的一类问题,其中“三力平衡”“动态平衡”“多力平衡”对于初学者而言都是较难理解的内容。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结合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不同层次的划分。对于第一层次的学生,在讲完对应的平衡概念后就可自主地寻找例题展开针对性的巩固;而对于第二层次的学生,教师需要举出具体的例题,将合成法和正交分解法、函数分解法和图解法等用法呈现于学生面前;而对于最后一个层次的学生,教师必须要适当地降低要求,只能选取思路简单而又典型的三力平衡问题作为教学的支撑。但是,分层教学中的每种结构都需要学生的参与,否则将无法发挥知识迁移的效果。更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层次的学生有足够的自觉性,学会温习教师课堂所传授的内容,凸显“笨鸟先飞”的关键意义,争取“今日事今日毕”。
四、采取“先整体,后部分”的教学方法,降低压力
显然,结构化教学能够使教师的教学思路变得更加清晰,所以,为了提升高中生在物理学科中的解题能力,教师必须着手完善学生的解题思想,因为思想乃解题的基础,只有清晰完整的思路才能引导学生获取正确的答案。再者,高中阶段的学生本就承受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如果教师仍一味地追求短时间内提升学生的成绩,将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事倍功半的恶效,为了让学生徜徉于物理学习的意境中,教师理应采取“先整体、后部分”的教学手段,逐一地推进教学进程,从定义介绍过渡到概念理解最终提升至实际应用,都需要教师与学生的紧密合作。
例如,在教学《万有引力与航天》的相关知识时,由于与之相关的内容非常的繁琐复杂,如果教师直接“切入正题”,很有可能造成学生一知半解的现象,这种做法对学生后面内容的整合与理解将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为了防止这一结果的持续扩散,教师即可运用“先整体、后部分”的方法,这一方式类似于“先易后难”的思想,所以它体现的是一种递进的结构教学,教师可以先从整体入手,向学生讲解这一小节的核心知识就是“天体及人类的发现”。高中生一般都会对未知而又神秘的太空领域充满了向往和憧憬之心,教师的这种教学技巧在起始阶段就激起了学生内心好奇的涟漪,因此,在正式的讲解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集中注意力聆听教师的讲解,这样一来教学的质量就得到了保障。而之后所以仍要强调“后部分”,是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忽视细节是致命的错误。当高中生对将要学习的方向产生了大致的理解后,教师首先要画出整章教学内容的分支图,而后就要着手“一一攻破”,在此过程中可以“人类对太空的研究发现”为主线展开讲解,重点围绕“万有引力定律的定义”,形成有梯度的练习,这样一来就能在无形之中降低学生的心理压力,从而便于他们放开自我地去学习物理。
综上所述,结构化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是一个大胆而又崭新的尝试,但也正是这一进步,给我们的课堂注入了活力与生机,同时也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与感受。为了使得结构化教学思想更加根深蒂固,教师一定要牢牢记住上文提及的四点,并遵循“以生为本”的基础原则,从教学“方法、内容、目的”三个层面上渗透结构化的思想,让物理知识不再局限于有限的课本中,而是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融合,从而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的真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做到探究物理、热爱物理,进而稳步提升自身的动脑、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天国.浅谈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的整合教学研究[J].中国教育网,2017
[2]丁荣兰.刍议高中物理教学中结构化教学的运用措施[J].人民出版社,2016
[3]吴美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分层思想的实践与研究[J].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