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小组建设因素的探究
2018-08-27刘秀芳
刘秀芳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按照过程性、鼓励性、合作性、个体性、差异性的原则,以小组为单位评价,用量化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这种评价办法运用得恰当就能很好的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课堂会生成许多的知识,所以课堂量化评价不但要有而且要完善。
一、小组评价机制的建设
合理的构建学习小组,既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
(一)分工是否明确,责任是否到人
小组长要选择有一定的号召力、责任心、协调能力强的学生。小组长为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在4人以小组内,设一名小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汇报员,一名检查员。小组长主要负责讨论过程中的组织和裁判,检查本组同学对所讨论问题的掌握情况;记录员主要记录整理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发言,由组织能力强,下笔快的同学担任;汇报员主要负责汇报小组中的讨论结果,由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學担任;检查员检查每次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检查组内每人分工职责所履行的情况并及时向老师汇报。组内分工落实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懂得“分工不分家”的道理,对每一个同学所担任的角色可根据教学情况定期作适当的调整或轮换,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对小组成员的培训工作是否及时到位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每一个成员都参与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培训学生的合作能力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培训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认真思考,大胆发言,学会中心发言,能把自己的探索、发现,清楚的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发言的规则是弱者先说,强者补充。二是学会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从别人的发言中得到启发,收获更多的知识、方法,养成一人发言,组内其他成员认真倾听的好习惯。三是学会质疑、反驳,能听出与别人的相同点、不同点,能以比较恰当的方式表达个人观点。四是学会更正、补充,能在别人结论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五是学会求同存异,以开放的心态进行学习。另外要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了解小组工作情况,鼓励小组长的工作,交流经验,弥补不足。
(三)评价维度多元化
预习、参与、合作、展示、声音、倾听、守时、预习、质疑等多个维度在不同的时间段要有不同的选择,教师可以根据课型和需要定夺,侧重点也可以有所变化,让评价为学生能力的提高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服务。
(四)评价过程一体化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无论探究还是展示环节,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决定了每个学生参与度的不同,资质好的学生思维发散空间大,提出的问题价值高,援疑质理的难度大,补充的内容较丰富,点评的语言较恰当,后进生各个方面都弱一些,但小组之间的水平均衡便于竞争。每一个环节的评价凡个人得分必定给小组加分,个人和小组同步提升,优秀个人和优秀小组一并产生。
(五)评价结果公示化
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外乎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发展,但是如果每节课的评价只是评价而没有大张旗鼓的鼓励先进个人和小组,那么一段时间后学生就会对评价因麻木而无所谓,这就要求我们每节课后及时的把优秀小组和个人公示出来,大胆的宣传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让他们在竞争中进步
二、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与交流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主要“导”在两个方面:(1)督促学生按照教师的方法自学,确保完成自学任务,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2)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板演、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倾向性还是个别问题,是旧知回生还是新积压方面的问题,把主要的、倾向性的新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合作学习”作好准备。
(一)合作交流
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合作学习、合作研讨。具体步骤是学生汇报、讨论、纠正自学结果。在学生自学结束后,发动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自行解决自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让已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促使学生相互合作,互相帮助,达到兵教兵的目的。
(二)展示汇报
我们抓住中学生乐于表现的心理特点, 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机会,组织学生采取黑板书写、地面书写、小组讲解、全班性讲解、情景对话、小品表演、辩论等方式表达、展示出来,让自己和他人进行评价、纠正,以增强教和学的针对性,使之更加明确、系统的自主构建知识结构,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分组教学让学生有了碰撞思维的小环境, 课堂展示让学生有了一个大胆说、大胆问、大胆质疑的大环境。 小组建设尤为重要,一定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智力状况、性别等条件按照“异质同组、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各组含有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 这样做既能保证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也便于各个小组间开展公平竞争, 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儒德,张大钧,吕达.探究学习与课堂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任新春.合作学习与课堂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