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教学情境,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8-08-27李瑞伟
李瑞伟
【摘 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文本和学生学情创设教学情境,想尽办法把学生的热情调动起来,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课堂活动,对课堂产生情感上的依赖,这样才能保证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语文;创设情境;有效教学
课堂的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运用良好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使学生尽可能多的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最大限度的获得进步和发展。长期以来,高中语文课堂侧重知识的传授,轻视能力的培养;侧重解题技法的训练,轻视阅读及情感体验。由此造成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高中语文课堂低效甚至无效。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很大程度上说就是言语实践及情感升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高中阶段的学生,语文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其感知和分析理解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只有创设教学情境,想尽办法把學生的热情调动起来,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课堂活动,对课堂产生情感上的依赖,这样才能保证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帮助学生感知文本,理解作者写作的时代及背景,进而全面深刻的分析作品主旨内涵,达到情感的共鸣与升华。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文本和学生学情创设情境,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一、通过设置导语创设情境
导语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开场白,与课堂内容密切相关,是文本阅读前的引导之语。“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语可以在极短的时间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内容要点,注意力快速集中,进入课堂的学习状态,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导语设计要简短有力,用时不能太长,要严格限定,否则会占用正常的教学时间,使课堂出现前松后紧的情况,最终影响课堂教学按时完成。导语重在“导”,快速导入课堂才是它的根本任务。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灵活设计导语,导语应该多元化、个性化,不同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导语设计也应有所不同,教师不能简单机械地使用他人现有导语,要创造性的进行设计。导语设计要引人深思,运用引用、设问、反问、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通过提问,看图片,讲故事,听歌曲,做游戏等多种形式,富有激情,将学生快速引入到课堂学习的氛围之中。
二、通过教师语言创设情境
语言是语文教师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开启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思维碰撞,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重要的工具。课堂语言要情感饱满,抑扬顿挫,风趣幽默,充满活力,这就需要教师个人进行感情投入,要根据文本内容进入角色,因为只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学生。如果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和情感思维,不能达到与文本课堂的高度融合,又怎能感染学生,吸引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呢?
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要富有情趣,富含哲理,要善于运用成语、典故、故事增强语言的吸引力。富有节奏感的课堂教学语言往往能引发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的共鸣,使课堂不再枯燥,使课堂通过语言的潜移默化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语言要简洁明快,语意清晰,语速要适中,尤其要掌握好时机,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不能影响干扰学生的阅读与思考,有声是一种智慧,无声更是一种境界。教师通过语言可以创设教学情境,通过无声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语文课堂不仅仅只有热闹,还应该有沉静,有时通过较短时间的安静就可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三、通过问题创设情境
人们的思维过程开始于通过问题创设的情境,问题的吸引力,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是联系文本与教师和学生的纽带与桥梁,是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探索研究,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问题设计合理,运用得当,对开拓学生思路,发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都有积极的作用。
问题的设置要集中体现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要有由易到难的梯度,也要有由简到繁的层次性,更要有严密的逻辑,问题设置要找准突破重难点的切入点,引起悬念,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问题的衔接过渡要自然连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结合本节课的教学任务,适当地设计一些创造性问题,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深入研究,积极讨论,畅所欲言,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课堂上,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及语文能力,把握机会及时启发,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质疑与解答的机会,要充分调动所有同学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使课堂气氛真正活跃起来。
有问题才有思考,有问题才有创新,教师在提前预设、课堂解决对应问题的同时,还要注重课堂上适时生成的问题,要鼓励同学感想敢问,敢于表现自己的想法与观点,允许学生在课堂上质疑或解答他人提出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与课堂无关,或离题太远,教师也应给予正面的积极的回应,肯定学生敢于表达自己意见的勇气,赞扬他们敢于质疑的精神,而后予以点拨启发,指出症结所在。只有这样,学生在提出问题与解答的过程中才能形成思维能力,才能培养创新意识。
四、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创新,教学条件的改善,多媒体设备已经成为现代教学中较为普遍的教学手段。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课堂学习活动,让学生乐在课堂,学有所获。教师可将文本中丰富优美的文字与多媒体悦耳动听的音乐、生动美妙的画面结合起来,通过教师激情澎湃、抑扬顿挫的朗读,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感受到文字与艺术的魅力。
在听看读的过程中,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轻松愉悦,不仅能理解文意,陶醉其中,而且印象深刻,不容易遗忘。教师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进行教学,使教学方法和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地呈现出来,加大了课堂容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改变了单调死板的课堂教学模式。
需要指出的是,语文课堂运用多媒体只是进行辅助教学,要结合文本、学情及教学实际合理运用。多媒体是辅助教学的工具之一,它是为教学服务的,既不能不用,也不能滥用,否则就会喧宾夺主,背离教学的初衷。我们要始终牢记语文的本质就是语言文字以及蕴含其中的哲理情感,让学生阅读、感悟、表达才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主线。
五、通过学生活动创设情境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要努力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所以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文的表达特性和思维形式等要素使语文课程展现出表达与交流的特征,因此,高中语文课堂要围绕学科特点开展适宜的教学活动。
教师要通过学生的听、说、读、写活动创设教学情境,通过讨论、交流、展示、评价等活动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要生动活泼,灵活多变,就学生的学习过程而言,有益有趣的活动也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活跃的学生活动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课堂教学才能达到效果。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要积极营造一种适合学生情感、心理发展的学习氛围,通过积极有效的学生活动充分把握和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渗透。通过学习活动的开展,师生间与生生间的情感交流更加趋向于融洽和谐,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
语文课堂应该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原则,通过导语创设情境,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通过语言创设情境,让学生体味语言的魅力;通过问题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学生活动创设情境,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2015年度课题“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编号GS[2015]GHB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