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实践
2018-08-27高婷
高婷
[摘 要]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四大清单”为:语言理解、语言运用、思维和审美。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教师可立足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从文本解读达成语言理解、语用实践实现语言运用、概括提升完成思维训练、群文阅读兑现审美体验四个方面展开课堂实践,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课堂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9-0057-03
作为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我们义不容辞。结合小语会陈先云会长提出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四大清单”,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成为广大一线教师探寻的关键议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笔者以这一课的教学为例,就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实现学生语言理解、语言运用、思维和审美的提升进行详细、具体的阐述。
一、文本解读达成语言理解
在实现语文核心素养达成的课堂实践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语言表层意义和内在情感,更应和学生一起体会文本表达上的精彩之处,帮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语言体验,引导学生形成初步的语感。
【案例一】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片段一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部分,看看哪些句子触动了你的内心。同时,体会课文第一部分与其他五个部分有什么联系?
(学生汇报最触动自己的句子)
(1)“伯父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大礼堂里,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
(2)“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
(3)“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4)“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生1:我从以上四个句子中感受到社会各界人士对鲁迅先生的不舍和留恋。同时,我也和10岁的周晔有同样的疑问:“为什么鲁迅先生会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师:你的语感很好,符合一个六年级学生的水平。这四个句子如同四幅震撼人心的画面,不断回放着人们对鲁迅先生的不舍与留恋,你从表层意思到深层情感都领会到了。“为什么鲁迅先生会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是你心中的疑问,也是周晔心中的疑问,同时也是作者表达上的巧妙设计。联系第一部分与其他五个部分,看看你会有什么发现?
笔者巧妙设计教学流程,引领学生在阅读中首先理解语言的字面含义,进而带领学生领悟语言的深层情感。在以往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完成以上两点,教学目标就已达成。但在基于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中,引领学生深入思考,从内容到情感,从结构到布局,深刻领会阅读材料,才是文本解读中语言理解的真正达成。
二、语用实践实现语言运用
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备受广大一线教师的重视。语言文字的理解是前提和基础,而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则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目标与方向。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越来越受到一线小学语文教师的关注,而是否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点,也成为评价一节课好坏的标准。在語用实践中习得语言表达的能力与技巧受到越来越多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与重视。
【案例二】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片段二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笑谈《水浒》”“趣谈碰壁”这两件往事。同样是谈论,同样是语言描写,“笑谈《水浒》”“趣谈碰壁”的表达却不相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一定会有所发现。
生1:我发现“笑谈《水浒》”中作者运用的是叙述的语言,“趣谈碰壁”中作者运用的是对话的语言。
师:对,你真有眼光!“笑谈《水浒》”中的语言描写是间接引语,“趣谈碰壁”中的语言描写是直接引语。
师:我们能不能试着将“趣谈碰壁”的直接引语改为像“笑谈《水浒》”一样的间接引语呢?
师:“笑谈《水浒》”中,作者保留了鲁迅先生的一句话:“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以直接引语的形式出现,起到了强调的作用。“趣谈碰壁”这一部分,如果让你选择一句含义深刻的句子保留下来,你会选哪一句?
生1:我选:“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师:你的语感很好,这一句话内涵丰富,我们可以保留下来。
课件出示修改要求:
(1)保留“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含义深刻的句子。
(2)将“趣谈碰壁”这一段直接引语转换为间接引语的表达形式,注意人称与标点的变化。
师:谁来读一读自己改写的语段。
……
笔者在教学设计时重视语言文字的运用与实践,引领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运用实践中领悟和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的精妙。语言运用的亲身经历和体验能够给予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从而真正实现了在实践中实现语言文字运用的目标。
三、概括提升完成思维训练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进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语言表达的一次次提升,也是其思维水平一次次飞跃的过程。一节好的语文课,一节关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语文课,一定会设计一些能让学生的思维三级跳跃的环节,让学生在初读、精读、概括巩固三个不同的环节实现思维能力的质的提升。培养学生的汉语理解、运用的语感和汉语思维、创新的能力,是未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
【案例三】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片段三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整篇课文,初读课文时,我们发现全文以隔行分段的方式分为六个大的部分,从结构上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1:全文以隔行分段的方式分为六个大的部分,分别是:吊唁鲁迅、笑谈《水浒》、趣谈“碰壁”、燃放烟花、救助车夫和关心女仆。
生2:“吊唁鲁迅”这个部分是总述,其他五个部分是分述,讲明了鲁迅先生受到各界人士尊敬、爱戴的原因。
师:初读课文时,我们基本搞清了文本“总—分”的结构。精读课文时,你们发现分述的五个部分又分别讲了什么内容呢?
生3:本文的文体是回忆录,分述的是五件关于鲁迅先生的往事,从中我们体会到鲁迅先生受人爱戴的优秀品质。
生4:从“笑谈《水浒》”这件事中,我们感受到鲁迅先生作为文学家的治学严谨、作为伯父对侄女的慈爱。
生5:从“趣谈碰壁”这件事中,我们体会到鲁迅先生作为文学家语言的幽默、犀利,作为革命家面对反动派的勇敢、无畏。
……
师:课文学到这里,我们了解了鲁迅先生这么多优秀的品质,鲁迅先生不再是一个概念,他变得鲜活、丰满、有血有肉起来,全面、立体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师:请同学们再思考一下,这五件往事是随意排序的吗?作者在安排这五件往事时有什么思考呢?
……
灌输、给予式的教育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进步与成长,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进步与成长,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时代要求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思维的成长与发展,顺应未来信息全球化和知识社会的进步与需要。
四、群文阅读兑现审美体验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入审美教育,对于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意义重大,绝不可忽视。在价值观日益多元的当今社会,帮助学生认清美、丑,也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方针的要求,同时也是小学语文学科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体现。
【案例四】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片段四。
师:本文是一篇纪念鲁迅先生的回忆录,如果让你在课文中找出本文的“美”,你觉得“美”在哪里?
(生茫然)
师: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了三段文字,边读边思考本文的“美”在何处?
(生拿出纸质阅读材料)
语段一:
……伯父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大礼堂里,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摘自周晔《我的伯父鲁迅先生》1945年10月
語段二:
……我的眼睛也是不会受骗的。我看见了穿粗布短衫的劳动者,我看见了抱着课本的男女学生,我也看见了绿衣的邮差,黄衣的童子军,还有小商人,小店员,以及国籍不同、职业不同、信仰不同的各种各类的人。……但是这些悲戚的面容,这些悲痛的哭泣却明白地告诉我,这个老人绝不会再坐起来,带着温和的笑容对我们高谈阔论了……
——摘自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1936年10月
语段三: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
——摘自臧克家《有的人》1949年11月
师:默读完三段文字后,你发现这三段文字有什么共同点,你发现本文的“美”在哪里?
……
一篇优美的散文,一首文辞华美的诗歌,一篇情节感人的小说,一篇反应高尚人格的人物传记或回忆录,甚至一句含义隽永的格言或警句,一段文采飞扬的文言文都可以不同程度地让学生获得美的感受。
聚焦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堂实践,内容更丰富、考量更广泛、思考更深入、愿景更高远,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和热情,为培养适应未来时代的有用人才奠定了基础,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根基。
[ 参 考 文 献 ]
[1] 陈先云.语文核心素养“四大清单”以及实施途径[Z].“全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高端论坛”的讲话.2016.
[2] 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
[3] 王崧舟.为语文核心素养而教[Z].2016年秋“千课万人”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发展课堂”研讨观摩会的讲话.2016.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