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教学公式主义探究

2018-08-27张玉王永祥

语文教学之友 2018年8期
关键词:作文教学

张玉 王永祥

摘要:作文教学中的公式主义做派由来已久,成为作文教学的一大弊病。通过解析其在现今教學中的表现,分析其形成的内在原因,从学生、教师、评价体系三个层面进行思考,探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以期能够改善这种作文教学方式带来的弊端。

关键词:作文教学;公式主义;作文公式

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上吸取自己或其他优秀教师、专家、学者的经验,总结出一套可供学生使用的写作公式,并指导学生在写作时套用公式,写出省时高效的考场作文,此弊病便为作文教学的公式主义。“公式”一词本是数理化等自然学科的术语,却频频被用到语文这一人文学科中,用于揭示作文教学的现状——学生的作文不论结构、内容还是语言上呈现出高度的相似性,缺乏区分度。

一、作文“公式”的表现形式

(一)作文内容大同小异

公式主义下,针对同一作文题目,学生的写作内容大同小异。公式主义下,教师通常会将作文中有可能出现的各种物和意进行详细地解说。谈到教师就联系到“园丁”,谈到奉献就想到“蜡烛”,“园丁教育”“蜡烛教育”现象实在是屡见不鲜。但新时期的学生已经远远不满足于教师的“老生常谈”,他们渴望的是思想上的自由和自我个性的展现。

(二)作文结构如出一辙

公式主义下,一个公式就可以“批量生产”出大量作文,在作文教学中占据“半壁江山”的议论文教学,就有教师总结出这样的公式:“作文开头:引用材料内容+你的评价+观点(字数不超过150字,不超过6行);如何论证观点:分论点+一句引入的话+人物的基本事迹+与观点契合的人物言行+结合观点的议论(约150字);联系实际的段落:转折性的词语+概括不良现实的话+列举不良现象(现实中与你的主张相反的现象)+总结议论;结尾段:联系材料、观点+提出呼吁、主张”。这是比较详细的公式,还有的教师使用了比较简略的公式:“引——分析材料,提出论点;议——承上启下,展开议论;联——联系实际,深化中心;结——总结照应,解决问题”。

(三)作文语言千人一面

语文教师常喜欢教学生写“符合判卷老师胃口的作文”,通过研究“判卷老师的胃口”来相应的调整学生作文的语言风格,以期获得高分。笔者曾观摩过一位初中语文教师的写作指导课,该教师在指导学生写话题作文时,做过这样的总结:在作文开头一段,针对“爱心、帮助、奉献、诚信、母爱、希望、友谊”等话题作文可以使用这样的排比句来引出主题:“××是一束冬日里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受到人间的温暖;××是一泓沙漠里的甘泉,使濒临绝境的人看到人生的希望;××是一首黑夜里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除了开头段落之外,该教师对于中间过渡段、结尾段的写作均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这种作文公式在一些作文辅导书、作文辅导课上并不少见。

二、产生作文“公式”的原因

(一)对作文功能定位失误

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使得作文教学也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征,而作文教学的公式主义倾向则是对语文学科本质的一种错误把握。公式主义下的作文教学只对学生考场上的作文分数负责,只要学生的作文能在考场上拿高分,下了考场之后学生的写作知识和技能是否足以应对生活之需就不在其考虑范围内了。这种做法既不符合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本质,也不符合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征。

公式主义下的作文教学对学生所进行的作文训练只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写的训练,只是“为考试而写作”,忽视了对学生的写作知识和写作能力进行训练,忘记了作文教学本身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二)功利化的教育背景

“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在中国社会影响至深,高考制度是中国目前最大的人才选拔制度,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甚至是学生本人都愿意有选择性的迎合高考来开展作文写作。

在这种情况下,作文教学采用“公式主义”这种省时高效的教学方式就不难理解了。

公式主义者认为,作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是训练学生写得一手“保险文章”。(或称为“应试文章”)在这种教育环境下,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将作文看成是语文考试中的一道高分值的题目而已。因此,教师教学生写作文也试图走捷径,只教能让学生迅速提高分数的作文公式,而学生有了公式之后,不仅写作的速度提高了,分数也得到了保障。对于阅卷教师来说,“公式主义”模式下批量生产出来的作文批改起来也相对容易,放眼望去基本都是三段八股的结构,这样打起分来速度快的同时也能减少失误,简直是“皆大欢喜”。张志公老先生曾说“传统的作文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考试。现在是不是呢?现在还是为了考试,而不是为了用。”这句话放在新时代的作文教学中依然 “有效”。

(三)代“圣人”立言的社会风气

“文学作品能产生潜移默化、塑造灵魂的效果,当然也会做出腐蚀心灵的坏事”,由此可见文学作品具有强大的社会功能和一定的舆论导向作用。正因如此,社会上形成了一种学生作文要表达社会共性的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的观念。曾被称为“少年作家”的蒋方舟的成名之路也并不容易,她的母亲尚爱兰在《蒋方舟的作文革命》一书中提到,蒋方舟小学时第一次发表文章就引起了麻烦,原因在于蒋方舟所就读的小学校长认为,蒋方舟的文章没有反应学校里正面的东西。这篇文章是《课堂记趣》,最后一段这样写道:“上班会课,老师说:‘下个星期检查团要来了,如果有人问你老师打不打你们,你应该怎么说?同学们都知道应该说老师不打我们。只有小石举手说:‘老师打我们。老师生气了,说:‘老师哪次打你了?老师拿书拍拍你的头算打你?你在家爸爸妈妈是这样打你的?小石不做声了。”

此校长所说的“作文要反应正面的东西”就体现了文学作品中代圣人立言的社会倾向。文学作品确实应该肩负起教化人民、引导人民进取向上的作用和责任,但是不能过度。把学生的作文簿收上来,翻开一看,放眼望去全是“进取、勇敢、奉献”等“积极健康”的词汇,学生的个性得不到体现,千千万万个不同的学生在思想上更像是同一个“我”,这则是教化过度的表现。

三、避免公式主义,回归作文本真

(一)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

我国自古就有写作应具有“读者意识”的要求。孔子要求写作要“辞达意显”,王充要求写作要“形露易观,显文露书”,刘勰要求写作要“为情造文,情动于中而发之于文”。在这些写作要求下,梁启超提出写作要求真求达,鲁迅说写作要心有读者,夏丏尊、朱自清等人也提出要把读者意识作为写作的基本方法。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到“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但现在的学生在写作时仍然缺乏读者意识,学生通常认为自己写的作文是没有普通读者的,唯一的读者就是阅卷教师,教师相对于读者来说更像一个评论家,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审视评改,甚至学生自己都不会二次阅读自己所写的作文。这种认知导致学生对写作缺乏积极性,并且因为作文的作者(学生)和读者(阅卷教师)在地位上的不平等使得学生在写作中会有意无意地迎合阅卷教师的口味,这样只会助长公式主义的气焰。教师应该将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重视起来,并落实到教学中去。

(二)立己之作,树学生榜样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认为,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在写作教学中,学生获取程序性知识(即关于写作技能和方法的知识)的最常见途径来自于学生平日里的写作训练和实践积累。写作的程序性知识相当于写作技能知识,即学生面对一个作文题目从收集资料、谋篇布局到遣词造句、修改草稿直至完成一篇完整的作文的能力。针对程序性知识的教授,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内隐思维活动的调节、控制过程展示出来,使学生能够效仿。

叶圣陶说过:“老师自己经常动笔,或者跟学生作相同的题目”,“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特级教师李镇西也说:“我们不是给学生讲语文,也不是带着学生学语文,而是用自己的语文气质去感染学生。教师本人应该‘语文化,并自然而然地去‘化学生。”教师下水并不是说教师只写一两篇下水文,或者是教师拿自己曾经写过的文章来充当下水文,而是学生写什么作文,教师就写什么作文,学生写多少篇,教师就写多少篇。李镇西老师的作文教学方法赢得了众多语文教师的赞赏,原因就是李老师愿意与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下水文。李老师上作文课,一般遵循以下环节:榜上有名,佳作亮相,片段欣赏,咬文嚼字,出谋划策和教师试笔。只有教师亲自试笔之后才知道作文教学究竟该怎么教,重点教什么,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三)建立合理的作文评价体系

目前的作文评价通常存在两种表现形式,若是考试作文,则阅卷教师给一个分数来评判学生的作文水平;若是平時的训练作文,语文教师则通常在作文后面给两句评语。正是由于这种过于单一化和绝对化的作文评价形式才导致了公式主义的诞生。想要改变作文教学的公式主义倾向,必须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作文评价体系。学校和教师可以尝试多种途径综合考察学生的作文水平,比如,可以从内容、语言、结构、书面、文笔、真实性、情感性等多种角度评价学生作文;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或者将小作文和大作文综合起来评价等等。当然,改变“高考至上”“功利主义”的社会风气才是杜绝作文教学公式主义的根本方法。虽然在中国目前的社会环境里做到这点很困难,但语文教师也不应该放弃改善作文教学公式主义倾向的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张冬梅.写作有公式,作文也“疯狂”[J].中国校外教育,2012,(7).

[2]李乾明.公式主义批判与作文童心的回归[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11).

[3]尚爱兰.蒋方舟的作文革命[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

[4]张广顺.重视写作策略性知识的教学和研究[J].现代语文,2005,(11).

作者简介:张玉(1993—),女,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主研方向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猜你喜欢

作文教学
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小学作文教学
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英语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与实践
论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高中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初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快乐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