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用绿色通道康复转归分析
2018-08-27张雪芳沈晓艳
张雪芳,沈晓艳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河南洛阳 471000
急性心肌梗死为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造成的心肌坏死,其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剧烈持久的胸骨后疼痛、神志障碍、心律失常等,是急诊科抢救当中的一种常见病种。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本身病情发展十分迅速且症状非常严重,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很可能影响到患者预后,甚至发生死亡[1-2]。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和抢救,医院在有条件之下也提供了绿色通道服务,以此使患者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更为有效的抢救,该绿色通道主要是急诊科与其他科室联动形成,提前为患者提供抢救室、手术室、病房、ICU床位等各方面的准备,该服务的目的也十分明确,即提升患者抢救效率,提升患者康复装转归情况。关于急诊科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用绿色通道的具体成效,该院此次选取了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70例患者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患者是否采用绿色通道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为33例、37例。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患者分别为17例、16例,年龄为50~75岁,平均年龄为(57.3±3.5)岁;患者情况当中,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1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2例,下壁梗死6例,高侧壁梗死4例。观察组患者中,男女患者分别为19例、18 例,年龄为 50~75 岁,平均年龄为(58.1±3.7)岁;患者情况当中,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3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3例,下壁梗死7例,高侧壁梗死4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入选标准: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制定的 《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急性心肌梗死的标准,经心电图等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者;为急性心肌梗死发作12 h内的患者
1.2 方法
所选患者均在确诊后,针对患者的治疗均先予以吸氧、止痛处理,如口服300 mg阿司匹林、40 mg立普妥等药物止痛及做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准备。
在上述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不采用绿色通道进行直接PCI治疗,即医师在了解患者不同投照体位下各支冠状动脉的影像解剖,在行直接PCI过程中,可选择相应的体位,如患者为左主干病变则选用右前斜位+足位以及蜘蛛位,根据患者情况可直接将冠状动脉导丝送至IRA远端,或在球囊导管支撑下将冠状动脉导丝送至IRA远端,而后再使用抽吸导管抽吸血栓直至后溪干净,抽吸之后注射硝酸甘油或者钙拮抗剂接触患者IRA痉挛,最后置入支架。
观察组患者则通过绿色通道进行PCI治疗,具体方法如下:①37例患者均由救护车直接送入抢救室,并呼叫值班医师启动绿色通道,在抢救室当中立即给予患者吸氧、心电监护等的处理;②经确诊后患者也均在使用阿司匹林等药物以及相关准备的基础上,实施PCI治疗,PCI治疗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时间、抢救期间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以及患者治疗后的康复水平情况,其中患者抢救时间以患者入院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急诊手术时间和总的抢救时间为判断依据,患者康复水平则通过对患者超声、心动图监测具体对比患者的LVEF(左室射血分数)、LVED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和LVFS(左室短轴缩短率)的水平判断患者康复转归情况。
1.4 统计方法
数据选择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别采用 χ2、t对计数资料(%)以及计量资料(±s)完成一系列有效的检验以及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抢救时间对比
在此次观察中,依据患者首次球囊扩张时间、急诊手术时间以及总抢救时间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抢救的时间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抢救时间对比[(±s),min]
表1 两组患者抢救时间对比[(±s),min]
组别 首次球囊扩张时间 急诊手术时间 总抢救时间观察组(n=37)对照组(n=33)t值P值90.1±28.6 60.0±13.5 5.730<0.05 40.2±5.7 57.3±8.1 10.100<0.05 51.6±6.5 73.8±7.1 13.587<0.05
2.2 两组患者抢救期间并发症
在抢救期间,对照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7.2%,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4%,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抢救期间并发症对比[n(%)]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康复水平对比
经监测和统计,两组患者LVEF、LVEDV和LVFS康复水平指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LVEF和LVFS水平高于对照组,LVEDV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康复水平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康复水平对比(±s)
组别LVEF(%)LVEDV(mm) LVFS(%)观察组(n=37)对照组(n=33)t值P值67.2±4.8 62.0±4.6 4.626<0.05 54.3±1.3 61.5±1.2 24.094<0.05 38.1±4.2 31.0±5.1 6.312<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具体症状表现为心前区疼痛、血压下降或者休克、心力衰竭,该病症的诱因涉及多个方面,如过于劳累、激动或者暴饮暴食等引起,容易于睡眠时间病发。而患者病发且没有得到快速抢救,进而可发生心肌细胞的坏死,甚至发生心功能严重受损等情况,患者的处境十分危急[3-5]。因此,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时的抢救意义重大。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之下,医院急诊科在为患者提供诊治过程中,也建立起绿色通道,以此更有效的救治患者。而急诊绿色通道的主要流程是将患者直接送往抢救室急诊,经各项检查后患者若需要转院则立即转院,需要进行手术则立即通知手术室,需要留院则送至病房或者观察室,因此除了急诊科还需要手术室等其他科室的相互协调与配合,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得到治疗的过程中,尤其需要心内科、手术室等的配合,在此基础上让患者有更多的时间得到抢救和治疗[6-8]。关于绿色通道在急诊科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运用,该院此次选取了70例患者展开观察,主要观察在绿色通道之下急诊抢救患者的康复转归情况。
在该次观察当中,选取的70例患者中37例患者接受运用了绿色通道,即患者由救护车送入医院之后,立即接受急诊会诊,当患者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再行PCI手术治疗,其余33例患者则以常规方式进行PCI手术治疗。患者经绿色通道进行治疗之后,患者抢救时间当中,首次球囊扩张时间、急诊手术时间以及总抢救时间分别为 (90.12±28.6)、(40.2±5.7)、(51.6±6.5)min,患者并发症情况共 2例,患者治疗后,LVEF、LVEDV和LVFS康复水平指标分别为 (67.2±4.8)%、(54.3±1.3)mm、(38.1±4.2)%,与常规方式实施PCI手术的患者对比,在抢救时间、并发症以及康复水平指标上,前者的效率、效果以及康复转归方面均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急诊科抢救心肌梗死患者的过程中,运用绿色通道可争取到更多的抢救时间,也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康复转归情况,值得应用于临床治疗该病症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