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血小板指标检测在骨折患者疾病监测中的价值分析

2018-08-27刘晓伟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4期
关键词:四肢二聚体血小板

刘晓伟

兰山区枣园中心卫生院,山东临沂 276038

骨折患者受伤后常伴有出血、血栓形成等症状,使得血液黏度增加,在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后,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等并发症[1-2]。为了监测骨折患者病情变化,一般会在患者接受治疗期间进行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血小板指标检测,为临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此次试验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血小板指标检测在骨折患者疾病监测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在该院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骨折症型将之分为A、B、C 3组。患者基本资料为:①A组,四肢多发骨折患者。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29:21,最小、最大年龄分别为15岁、70岁,中位数年龄(40.80±5.72)岁;②B组,四肢单处开放性骨折患者。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28:22,最小、最大年龄分别为 16、70 岁,中位数年龄(40.95±5.63)岁;③C 组,肢体单处骨折患者。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29:21,最小、最大年龄分别为14、68岁,中位数年龄(41.02±5.80)岁。从性别及年龄分布等基本资料上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研究的意义。患者经影像学检查(比如说超声、CT)确诊,将凝血机制异常者排除在外。

1.2 方法

在患者入院时、术后24 h及术后3 d,采用EDTA-K2、柠檬酸钠抗凝负压采血管,采集外周静脉血2 mL,采血后1 h内进行检测,检测指标包括:①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CA-1500及配套试剂,进行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的检测;②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XE-2100及配药试剂,进行血小板(PLT)、血小板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的检测。

表1 3组患者入院时检测指标对比(±s)

表1 3组患者入院时检测指标对比(±s)

注:与 B 组相比,*P<0.05。

组别Fg(g/L)DD(g/L)PLT(×109/L)PDW(%)MPV(%) P-LCR(%)A 组(n=50)B 组(n=50)C 组(n=50)(5.12±0.73)*3.33±0.67 3.16±0.57 0.75±0.25 0.45±0.15 0.29±0.13 251.3±62.5 194.3±57.0 180.5±54.9(21.61±3.40)*13.73±3.18 13.91±2.83 13.72±1.83 10.80±1.42 10.64±1.42 29.02±5.73 20.31±3.32 19.90±4.03

表2 3组患者术后24 h检测指标对比(±s)

表2 3组患者术后24 h检测指标对比(±s)

注:与 B 组相比,*P<0.05。

组别Fg(g/L)DD(g/L)PLT(×109/L)PDW(%)MPV(%) P-LCR(%)A 组(n=50)B 组(n=50)C 组(n=50)5.39±0.64 3.27±0.69 3.22±0.65(0.67±0.23)*0.41±0.15 0.31±0.14 233.4±62.8 188.9±56.2 178.3±54.9 19.20±3.14 13.42±2.58 13.39±2.58(14.52±1.40)*10.49±1.47 10.20±1.18 31.32±5.51 20.20±3.12 19.60±3.57

表3 3组患者术后3 d检测指标对比(±s)

表3 3组患者术后3 d检测指标对比(±s)

注:与 B 组相比,*P<0.05。

组别Fg(g/L)DD(g/L)PLT(×109/L)PDW(%)MPV(%) P-LCR(%)A 组(n=50)B 组(n=50)C 组(n=50)4.20±0.64 3.20±0.71 3.17±0.67(0.73±0.22)*0.35±0.15 0.26±0.14 208.5±61.9 182.3±56.7 180.2±55.9 18.92±3.27 13.58±2.41 13.31±2.43 13.20±1.18 10.49±1.50 10.48±1.47(26.73±5.58)*20.31±3.38 19.50±3.18

1.3 统计方法

此次试验所记录的基础数据,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骨折患者入院时检测指标对比

入院时,A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血小板指标显著高于B、C两组,而B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C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骨折患者术后24 h检测指标对比

术后24 h,A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血小板指标显著高于B、C两组,而B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C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骨折患者术后3 d检测指标对比

术后3 d,A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血小板指标显著高于B、C两组,而B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C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骨折患者由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术后发生血栓并发症的风险较高,必须加强病情监测,以改善预后[3-4]。纤维蛋白原是血栓形成的指示物,而D-二聚体则是继发性纤溶亢进与高凝的标志物,二者可联合血小板指标作为血栓并发症的警示指标。此次试验结果显示,多发性骨折患者在各个时段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血小板指标都会高于四肢单处开放性骨折及肢体单处骨折患者。有学者经研究表明: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血小板指标检测在骨折患者疾病监测中的价值作用显著;进行指标检测,可为进一步的诊疗提供客观、科学的参考凭据[5-6];该次得出了与之较为相似的研究成果。

在该次研究过程中,发现四肢多发骨折患者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血小板指标显著高于四肢单处开放性骨折患者、肢体单处骨折;同时,四肢单处开放性骨折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肢体单处骨折患者。

综上所述,对于骨折尤其是四肢多发性骨折患者,进行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血小板指标检测,能够有效预防血栓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四肢二聚体血小板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对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防治效果
四肢冰凉就是肾虚吗?
跟踪导练(四)
跟踪导练(四)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相关探讨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预防吉西他滨化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两种试剂D-二聚体检测值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值的相关性研究
Fas FasL 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