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2018-08-26王阳
王阳
【摘 要】信息技术是从根本上改变数学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巧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构建求知氛围;呈现过程,拓展思维能力;实时反馈,提高课堂实效;拓展延伸,增强应用意识,课堂教学得以优化、高效。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高效课堂;创新;反馈;应用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203-01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已成为当今教学领域的热点。《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信息技术能向学生提供并展示多种类型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等,并能灵活选择与呈现;可以创设、模拟多种与教学内容适应的情境;能为学生从事数学探究提供重要的工具;可以使得相距千里的人体展开面对面交流。信息技术是从根本上改变数学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必须充分加以应用。”它与课堂整合给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它将声音与图像、动态与静态完美地结合,化枯燥于生动,抽象于直观。利用多媒体技术能有效实现交互性,人机互动促进师生互动,课堂教学得以优化、高效,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更加突出,课程重难点得到突破和解决。因此,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谈多媒体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一、创设情境,构建求知氛围
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师如果能合理的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充分挖掘教材及生活元素,让多媒体课件体现教学情境,不但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中也可适当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苏霍姆斯林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震动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自从多媒体进入课堂,为课堂教学带来了鲜艳色彩、动听的声音以及多变的图像,有利于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促使他们发挥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当下流行的抢红包游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听说有种红包不是装在红包里的,是靠抢的?”生:“是微信红包。”教师:“我女儿收到了两个微信红包,我们一起帮她拆开看看,大家一起喊:开!(课件动态演示拆红包,学生情绪被调动)135元,再拆一个,54元。算一算一共多少元?”(复习旧知,为新知做铺垫)教师:“老师也收到不少红包,大家一起帮我拆开它,开!(课件演示拆红包,1.35元)太少了!再开一个!5.4元,老师一共收到了多少钱?怎样列式?你会计算吗?试一试!”(学生情绪高漲,跃跃欲试)一堂枯燥的计算课,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巧妙运用为课堂创设了轻松愉悦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化被动为主动,使教师教学更加注重教育的核心素养,最大限度地构建高效课堂。二、呈现过程,拓展思维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知识的形成过程就是知识的创新过程,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关键是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利用多媒体将知识的本质通过图象、声音、动态演示展现出来,让学生在深刻明确知识之理,领悟数学知识本质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实现数学知识的再创造。
例如,教学“角的度量”一课,传统授课模式下,教师在教学时只注重教授学生量法,偏重于强调用量角器量角的几要素。学生的量角的认知仅停留在操作量角器的层面,知其然并不知其所以然,这样的教学不是以生为本的,学生学完之后面对量角器仍然无所适从不会使用。因此,这一知识一直以来成为教师教学中的难点。借助现代多媒体课件,教师在教学伊始创设情境,产生量角需要,接着带领学生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中经历量角器的形成,了解量角器的构造,识本源一目了然。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建立了度量意识,认识了量角器的构造原理以及角的基本计量单位——1度角,理解了角的度量其本质就是确定要量的角里面有几个1度的角。这样从知识的本源去把握度量的意义能让学生更准确地掌握量角技能,为教学量角几要素的生成溯本清源,也为后续学习类似度量知识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铺垫。三、实时反馈,提高课堂实效
《数学课程标准》将数学的本质定位于“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强调了数学教学是一种活动,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中要充分给予学生交流与互动的空间。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有效解决了学生动手操作活动和作业情况难以直观呈现的困难。利用多媒体移动终端设备,教师可将学生操作的过程和课堂作业情况及时集中反馈,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学生用圆规尝试画圆时,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可利用多媒体移动终端设备,有针对性地选择拍摄部分学生的画圆过程,传输在电子白板上实时点评集中反馈,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共同解决,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四、拓展延伸,增强应用意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利用多媒体课件可巧妙的将课内知识拓展延伸,回归生活,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的认识,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组来自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蝴蝶、枫叶、剪纸,以及雄伟壮丽的天安门,庄严肃穆的天坛,历史悠久的故宫等名胜古迹图片。学生通过欣赏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之美,更为人类智慧的再创造而惊叹。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数学知识延伸至课堂外的生活,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受到感染、熏陶,从中体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美,感受数学知识的和谐美,揭示数学学科的内涵美。
实践表明,应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能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使学生始终处在一种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去尝试、探求和发现的境界之中。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和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有效的发挥,使课堂教学在时空上得以延伸,因此,教师应注重多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巧妙应用。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2]罗鸣亮.《做一个讲道理的数学教师》 .
[3]曹培英.《跨越断层,走出误区:“数学课程标准”核心词的解读与实践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