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研究课题,探索数学知识
2018-08-26杨慧
杨慧
【摘 要】 数学源于生活,通过借助研究课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探索数学知识,这是一个很新颖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调查中不仅学习了各种研究探索的方法,而且能体会到数学的学习是为生活服务的,《探寻食品中的含糖量》,既能调动学生探究的欲望,又能在探究中拓展延伸课本知识,方法值得推广实践。
【关键词】 课题研究;含糖量;探索数学
在数学教学中,经常会碰到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缺乏主动性。为了调动兴趣,我们从学生的生活入手,首先提出研究课题——《探寻食品中的含糖量》。小学生每天都会接触到饮料和食品,“食品中添加的糖分对身体有什么影响?”“生活中的小胖子又是怎样产生的呢?”课题的提出与生活息息相关,自然会引起他们的探究欲望,在探究中必然会接触到数学知识,从而寓教于乐,轻松化解数学课堂中的难点。
一、确定研究课题的目标,调动孩子的研究興趣
1. 调查食品和饮料中的含糖量,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表示,例如用分数、百分数、统计表、统计图等方式,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经历探究过程,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与区别。
2. 引导学生探究糖与人类的关系,知道吃糖的好处、糖对人体的影响以及糖和糖尿病的关系,寻找无糖食品,找出最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体会课题研究的快乐,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第一环节:生活入手,兴趣出发
因为糖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学生接触到这个研究课题时都会非常的喜欢,老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从探究糖与人类的关系入手,了解糖分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糖也不是万能的,也有其不好之处,希望学生在研究调查之后,能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认识。本次课题研究还设计了一个环节是调查糖和糖尿病的关系,“糖尿病的产生完全是吃糖多引起的吗?”让学生了解糖尿病产生的原因,从而更加的注意自己的身体,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第二环节:拓展调查,层层深入
在这个环节中,主要引导学生调查研究世界上的糖文化,寻找各地的特产糖,认知糖果效应,寻找有关糖果的诗歌、文章。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层层深入,有的学生调查了世界各地的特产糖,有的了解不同地区不同糖的特色,有的对糖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产生了深厚的兴趣。
第三环节:研究展示,转化新知
本环节主要是调查食品和饮料中的糖含量,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表示,比如分数、比、百分数、统计表、统计图等数学方式。
这个展示的环节是本次课题研究最重要的部分,是学生前期研究成果的提升,孩子们的展示方式也是多样化的,为了让学习的效果更好,学生们针对这次课题研究,开了主题展示会,大家把自己的调查结果展示出来,充分的让孩子感受数学源自于生活的真谛。
第四环节:评价延伸,深化巩固
本环节主要是让孩子总结自己探究的结果,寻找无糖食品,找到最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这次课题研究的归纳与总结,通过分析数据,学生都能感受到糖与我们生活的紧密性,也知道多吃甜品会影响健康,从而达到了研究的目的,让教育效果更突出!
这种实践性的课题研究,可以充分的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我们数学的学习不再枯燥单一。
【参考文献】
[1] 高秋凤. 小学数学典型课题的研究[J]. 杂文月刊(学术版),2015(10).
[2] 乐雅青. 小学数学课题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 开心(素质教育),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