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分课堂在国际贸易专业学科概论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2018-08-25李平白孝忠

科教导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专业对分课堂

李平 白孝忠

摘要 学科概论课作为专业通识课程,在新生专业认知环节中作用异常重要。然而受限于学科概论课涉及教学内容较多且有一定专业性,加之学生正处于大学生活的适应期,传统的授课形式可能难以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通过对分课堂法这种创新教学方式的应用,并结合传统的教学手段,有利于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在较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学科概论课程的教学效果,最终有助于学生形成对专业的热爱。

关键词 对分课堂 国际贸易专业 学科概论 专业认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2.053

学科概论课就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内涵特征、专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专业涉及的专门知识和课程体系、人才培养基本要求等,帮助学生形成较系统的专业认识,是一门通识课。具体针对国际贸易专业学生,为了让其了解国贸专业内涵特点、专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专业涉及的主要学科知识和课程体系、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要求等,帮助学生尽快形成对国贸专业的系统性认识,同时满足其了解相关专业内涵和发展趋势的要求,在大一新生学期开设了国际贸易专业学科概论课。学科概论课虽然多则安排24学时,少则16学时,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具体表现在:对学生兴趣培养、专业整体认知、办学条件认可、学生职业前景规划等。然而伴随着大学教育由精英教学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专业越设越多,门类越分越细,国际贸易专业与其他专业之间竞争激烈程度越来越高,这对初来乍到的大一新生,的确是一个挑战,加之90后新生好奇心和个性化较强的特点,如何强化其对大学专业的认知,促成角色的早日转变,因而使用适当的教学方法相当必要。

1对分课堂的优势与主要特点

“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的一个课堂改革新模式,该模式通过调动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致力于减轻授课老师的教学负担,提高教学绩效和水平。其核心设计在于“把课堂的一半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时间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跨堂对分,也可以当堂对分。这样经过老师讲授和学生课下温习,进一步强化课堂自由讨论氛围和成效。目前实施中,鉴于大学专业学习基本规律和学生课程较多的特点,多数观点认为把讲授和学生讨论式学习在时间上分隔开来(比如相隔几天),以帮助学生在此期间能够更好地消化吸收。因而,该方法将教学过程清晰分离为三个过程,依次是讲授(Presentation)、消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即PAD课堂。目前,总体而言教师教学科研压力較大,需要应用适度的方法,达到教学任务减少、教学效果提高的目的。对分课堂通过关键环节的设计,能较大程度上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而一旦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积极,教师负担相应也会减轻。基于此,该教学方法的思路就是课程教学环节教师需让出部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在师生间做到“对分”课堂。此一设计,有助于学生对前次课程内容形成基本架构,也理解了重点和难点,课后温习效果会更好。难能可贵的是,对分课堂应用过程中,倡导学生可自主安排学习时间,以达成对前述讲授内容的基本理解,确保后续课堂上能够有效参与自由讨论,让学生有的放矢、有备而来。在此期间,教师由“演员”角色回归到“引导者”与“帮助者”角色上,教学环节中的冗余和机械的成分相应降低、学生学习动机更加强烈,对专业和教师认同度反而更高。与此同时,对分课堂对班级人数限制较少,实践中大班级和小班级授课都可以使用。当然,为便于教学中的分组,教室的桌椅最好能够移动。此外,教师对考核环节需要具有一定决断权,比如平时成绩和考试分数占比。

2对分课堂教学法在学科概论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国际贸易学科概论作为通识教育必修课,主要面向大一新生开设,重点介绍专业的重要性、历史沿革、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学科方向及领域、学科发展及前沿、学习方法、专业素养的培养和就业前景等。教学目的与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明确学习任务,了解和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针对性、目的性和自觉性,在专业学习和实践中形成较好的专业素养。按照每周2学时的教学计划,前4周学生学习完了前4讲的内容,初步明确了专业学科定位、学科内涵、学科特征及学科热点,第4讲课堂上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就前述内容进行针对性温习,第5次课一第8次课中将采取课堂讨论的形式回顾往前所学知识要点,具体到第5次课中,即使用了对分课堂促成了班级大讨论,当然地前期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具体过程如下:(1)在备课环节,针对前述课程内容收集整理40张左右的图片,图片采集自百度图库,选择大尺寸或者特大尺寸,保证图片清晰度和适度大小,内容选取上有人物、动植物、生活器具、交通工具、抽象画等,具体包括西装革履的商务人士、玛丽莲梦露、巴塞罗那足球队主场、航空和海港、海关制服、国际经济组织标志、互联网计算机、迪士尼书包、NIKE、通讯设备、美元等,并利用A4纸张打印,图片收集的目的主要用于同学们课堂上的自由讨论;(2)课堂内容设计上,承接前述课程内容首先讲述大学教学的特点、对比大学与高中教育的不同,引导同学们先行回顾前述课堂内容,计划5分钟;(3)开始使用对分法教学讨论。第一步,拟定讨论环节的主题,告知同学们请围绕前述课堂内容中“国贸专业是什么?”“国际贸易专业学习内容是什么?”开展自由讨论工作,计划耗时3分钟;第二步,配发图片。请同学们以3-4人自由组队,尽量邻桌,选取组长和发言人各一名,并请每组安排成员从40张图片中随机抽取一张,亦可以根据自己第一印象进行抽取,计划耗时3-5分钟;第三步,各小组自由讨论。请组长和组员根据图片内容,围绕评论主题开展自由式讨论,老师随机加入部分讨论组,或者参与旁听或者进行知识引导,并要求每组安排书记员进行讨论结果记录,此外老师在课堂上提醒学生注意课堂秩序,并告知自由讨论结束后将随机抽取几组同学进行发言,计划耗时20分钟;第四步,学生踊跃上台发言。经过对分课堂教学法设计、学生提前温习及本次课堂充分参与,综合而言全体小组都表现积极,且均能依照拟定主体开展自由畅想,整个课堂严肃且不失活泼,既系统承接了前述课堂的学习内容,亦引起了学生就余下课程内容的兴趣,实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此过程计划耗时50分钟,如:针对教父科莱昂的图片,学生们能谈及电影配额制、文化贸易、贸易保护、国际分工格局;针对于1台联网电脑的图片,学生能谈到国际电子支付、跨境电商、国际结算、国际商务交往、国际分工(电脑组装)、知识产权保护、进出口业务等;最后,教师针对同学们自由讨论和发言情况进行即时总结,并就部分内容进行补充和拓展。

总体来看,对分课堂的实施达到了预期目标:一是,激发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在讨论和分享经验环节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普遍对学科体系和内容有了基本的认识,强化了其对所填报专业的认同度;二是,因课堂对分和新方法的使用,教学过程中师生压力感较小,因该方法需要学生主动融入日常教学过程中,因而学生不会因为结业考试增添不必要的压力,教师也能腾出手着力于做好课堂“引导者”角色。

3对分课堂教学法应用环节的几点认识

(1)对分课堂对师生潜在要求更高。对分课堂要求教师对课堂掌控能力较强,即保证自己的课堂引导人角色。另外,同学们课堂以外的消化吸收亦非常重要,考量绝大部分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选择合适的教学课堂非常关键。对分课堂教学法作为一种创新性教学方式,非常强调同学们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另外还要维持较好的课堂秩序,针对90后新生的性格和学习特点,授课班级规模不宜过大,建议1~2个班级较为合适,事实上学科概论课较符合这一特点。

(3)保证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为了充分发挥对分课堂教学方法,在实际中除遵照对分课堂教学方法的理念以外,该次课堂还使用了图片式等新媒体教学、头脑风暴等教学方法,另外常规教学如PPT、板书等手段和方法也是必要的。

(4)应用领域可以适度拓展。对分课堂教学方法所具有的新颖性、灵活性、自由度大等特点,可以尝试部分专业基础课程中引入该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对学科整体的思维能力,强化其印象和认识,增强其对专业的热爱。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专业对分课堂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英语课外作业设置
技校国际贸易专业SWOT分析
谈跨境电商背景下中职国际贸易专业的改革
浅谈信息化平台背景下“对分课堂”的教学意义及思考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电影史课程中的应用
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