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博物馆的媒介表达方法探析
2018-08-25孙银治
【摘 要】 在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下,社会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快速、便捷的互联网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最大化的发展,对推动各领域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博物馆的宣传同样也搭上了互联网的便捷列车。在全球经济竞争加剧、互联网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谁掌握了信息资源,谁能够将自己掌握的信息资源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优秀的技术,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下掌握话语权,决定自己的实力。本文通过对现今互联网在博物馆宣传中的作用进行了简单的分析,让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在这个网络大世界中互联网对博物馆宣传的作用。
【關键词】 互联网 博物馆 媒介 表达方法
博物馆作为对人类传统文化、传统艺术、传统精神的重要表达媒介,在现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借助着网络的便利条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二十一世纪以来,博物馆的设计与建设得到了迅猛快速地发展。各种类型和规模的博物馆正在大量建设中,这些主题各异的博物馆构建了一个纵横交错、全面覆盖的博物馆网络,形成了一个绚丽多彩的博物馆文化。在把博物馆文化借助科技手段进行数字化的时候,博物馆的宣传也是博物馆文化设计与建设中的一大问题,博物馆是人类精神文明和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在博物馆的传播中要注重把情感的特殊体验传递给人们。在互联网下博物馆的宣传要保持生命力的旺盛,并以独特的自身魅力引起人们的关注。
1 博物馆在互联网时代的应用现状
1.1 互联网发展现状
网络规模越来越大。随着基础设施的质量提升,中国用户在家里和办公场所可以更加快速的浏览互联网,前往网吧上网的用户越来越少。同时手机的方便快捷上网方式,使得手机网民的用户规模不断扩大,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据网民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成熟用户越来越多。中国互联网用户的平均年龄在28.9岁,接近美国的30.0岁和日本的30.4岁的水平。年龄成熟意味着未来用户数量的增长将缓慢;信任度越来越高。将近半数的互联网用户表示互联网是最值得信赖的信息来源,有很少一部分是来源于电视和报纸。上网用户在互联网上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他们越来越相信互联网;商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网络用户在互联网上购物越来越频繁,网络购物平台开展的一个个优惠活动,使的网上购物的人数逐年递增,网络交易额逐年递增;网络文化多元化发展,互联网用户有以前的娱乐方向为主,不在只限于娱乐内容,而是进行多元化的活动。
1.2 博物馆的起步与发展状况
我国博物馆互联网实践是从90年代末开始的,互联网的脚步已经开始侵入博物馆领域。1999年故宫博物馆开始为加入互联网做准备工作。在之后的十几年发展,国内的所有一级博物馆都已经与互联网相接轨,二级博物馆也实现了大部分与互联网接轨,三级博物馆有部分与互联网接轨。在许多博物馆中都已经实现了有线网络的覆盖,也在逐步实现无线在馆区、展厅的覆盖。
1.3 博物馆在互联网发展中的问题
①对于整个博物馆系统来说,一部分人对网络博物馆和博物馆网络不能很好地区分,不清楚博物馆局域网与博物馆广域网的区别,认识数字化与网络化在博物馆中的区别。
②观念比较落后。在博物馆系统中,工作人员对于互联网的作用和影响没有足够的认识,博物馆在引进人才、资金安排、新项目开发等方面的设计开发时没有充分与互联网相结合,没有认识到互联网对博物馆发展的推动作用,没有发现互联网对于博物馆建设革命性的变革,没有认识到互联网在博物馆应用方面潜在的商业生机,没有认识到博物馆远离互联网是背离当今社会的发展方向。
③博物馆在进行藏品记录时的标准不明确。标准化是数字化博物馆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我国博物馆领域缺乏全面的、系统的藏品信息管理系统,在藏品的分类、定名、定级、编目、登记、统计、还是著录、简述上没有统一的标准,显得杂乱无章。
④博物馆应用管理不足。现如今博物馆门户网站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互联网应用定位不准确,藏品数据库不完善,信息更新不及时,图文秩序不明确,门户网站设计布局不合理等问题。由于博物馆门户网站存在的问题使得网上参与者不能详细地了解博物馆,只是让参与者有一个粗浅的了解。
⑤博物馆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开发和应用不够。博物馆资源的数字化、标准化是互联网博物馆构建的基础。但是数字博物馆的建设面临诸多问题。比如信息存储技术落后,数字采集技术单一,网络管理水平不高,虚拟信息展示手段开发欠缺,信息搜索引擎落后,信息安全保障不到位等问题。
⑥互联网博物馆管理人才缺乏。根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除了国内几家大型博物馆的人才具备一定的保障外,其余的互联网博物馆在网络管理上人才严重缺乏。
2 博物馆媒介表达方式的改善方法
2.1 博物馆开展营销式推广
博物馆不是盈利性组织,而是公益性机构,是永久性非盈利机构,对外开放,为社会提供学习、教育、娱乐的平台。博物馆应该摒弃坐等游客上门的思路,通过互联网等方式尽力推广自己。场馆筹建过程中,除了将文物的甄选、大纲的梳理和展馆的布置工作放到首位外,也因该将网络平台建设与营销推广工作定位为重点工作。
与传统的平面宣传、电视广播宣传相比较,网络宣传具有更广泛的传播范围,并且传播的速度更加快速、交互性更加强烈、受众更加多样等优势,互联网传播能够更好、更快、更广泛地宣传博物馆文化。
2.2 网络和科学传播在博物馆宣传中的体现
博物馆作为科学传播的一种重要途径,在互联网大时代下,演变出来了数字博物馆、虚拟博物馆、数字科技馆等多种形式。通过互联网的传播,运用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不仅仅是将原有深刻的主题展示,也把可动手参与的科学体验特色进一步发扬光大,使科学传播主题更加宽广。
2.3 儿童展览的宣传
合理运用符号设计。在人类进步的时代,符号系统从最初的手语、口语、绘画发展转变为后来的文字文明,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传播媒体。在儿童展览策略中,符号是一种基础、传统的表达方式。主要分为阅读和聆听符号设计与触摸符号设计。
①在阅读和聆听符号设计中最常见的是标签式说明文字、解释性说明文字。说明文字主要是来展示藏品的基本信息和公共教育的工具。在儿童展览中通常分为儿童所知和所注意、所熟悉的展品,在进行展示时,要求简洁,采用标签式。对于引起儿童兴趣的展品,为了引起儿童的注意、想象和探索欲望,说明文字要以提问、疑问、讲故事的方式呈现。
操作和体验说明文字区别传统的展览,是儿童展览阐释的核心方式,因此操作和体验说明文字在儿童类展览中屡见不鲜,并且色彩圖案鲜亮、图文共同展示。音频说明文字与讲解导览并存。音频说明文字与讲解导览也是儿童多元感知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重视儿童科普知识与教育的科学工艺博物馆中要进行大量的音频说明文字。可以在音频说明文字中加入一些特殊的说明文字解决儿童无法长篇阅读的难题,使得他们参观博物馆的方式更为多元、轻松。讲解导览可以分为电子导览和人工讲解。
出版相应的出版物。配套的儿童出版物可以参与儿童游览博物馆的前、中、后,它通过纸质或电子媒介将多层次信息进行传播,加深儿童对博物馆参观的记忆,并优化儿童在参观博物馆时的体验。
②博物馆应该承诺兑现对所有儿童提供游览服务,包括残障儿童,用于触摸的符号设计可用来满足残障儿童与展品直接交流的需要。在触觉博物馆中要将所有的藏品进行高仿石膏化,说明文字采用触摸式符号,这样就可以服务于视障观众。
③儿童在参观时对于见到的所有事物都有好奇心,想去认真观察。所以观察是儿童在博物馆学习中的重要学习方式,于观察的视觉设计不仅可以为儿童构筑观察平台,还可以为展览营造氛围。
④设计儿童参与的体验环节
综合运用听觉视觉,将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体验融入到儿童的感官体验,这种逼真、多维的体验不仅可以让儿童从视觉上,还可以从触觉上逐步融入到大自然的真实环境,了解大自然。
科学领域出现叙事方向转变,按照叙事的思路,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来构建博物馆的叙事结构,形成叙事性展览。这种叙事性展览深受到儿童的喜爱,儿童从小是听着故事长大的,对于这种博物馆的故事更为着迷。博物馆要将线性故事与团块故事结合到展品的故事中去,引导孩子们掌握科学知识、学会尊重环境和帮助别人,开启他们了解世界的大门。
在面对于儿童展览中,博物馆将这种面向儿童的展览方式通过网络的途径宣传出去会大大增加博物馆的参观人数,尤其是儿童参观人数的增加。
3 博物馆在互联网下宣传工作的必要性
从博物馆发展的历史来看,博物馆的作用就是收藏、研究、展示、教育,但是在现代教育模式下,博物馆日益凸显出了教育的作用。我国从初建博物馆就强调宣传教育,宣传教育也是博物馆的基本功能之一,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如果没有教育,那么博物馆的收藏和研究也就没有了价值。
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博物馆加入到互联网中是理所应当的。在线网络博物馆,使得博物馆这个有限的世界得到了全新地开发,网络博物馆与实体博物馆互补。游客在参观实体博物馆的时候,可以提前通过网络博物馆进行浏览,了解基本的数字信息内容,从而吸引游客进入到实体博物馆进行实物的研究与探索。对于去实体参观的游客来说,新媒体信息可以为他们的游览提供导览服务,专题陈列信息也可以通过新媒体技术向游客表达,使得游客可以更加全面地体验和理解主题,无线新媒体可以直接从服务终端下载实地参观路线,实地图片,观影资料介绍;游客参观后的积极反馈还可以继续进行主题深刻检索,快速收集和生化网络信息资源库。
4 总结
在这个互联网遍及世界各地情况下,博物馆作为一种传播知识的媒介,要适应时代的潮流,积极组建网络平台,将实体博物馆与虚拟博物馆相结合。多媒体技术在博物馆的应用,使得博物馆文化发展更加完善,对博物馆文化宣传是一种全面地提升。
在把博物馆文化借助科技手段进行数字化的时候,博物馆的宣传也是博物馆文化设计与建设中的一大工作重点,博物馆是人类精神文明和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在传播中要注重把情感的特殊体验传递给人们。在互联网下博物馆宣传要保持生命力的旺盛,并以独特的自身魅力引起人们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郭赵一晗,张卓.直播+文博:“互联网+”背景下博物馆的媒介表达[J].现代视听.2017(5):30-35
[2] 袁伟强.互联网+新媒体下博物馆信息服务的新模式[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7(6)
[3] 杜臻.新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宣传教育中的应用-基于《“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的思考[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6):17-20
[4] 韩涵,王沛,齐继光.“互联网+”时代自然科学博物馆数字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探讨[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6(S2)
[5] 杨晓春.互联网在地方综合性博物馆信息传播中的运用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15(7)
[6] 项天平.新媒体时代下如何做好博物馆观众服务初探——以中国航海博物馆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5,1(20):66-67
[7] 杨洪卫.新媒体时代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宣传工作的几点做法[J].戏剧之家.2017(19):236
作者简介:孙银治(1978年1月),男,汉族,甘肃华亭县,大学本科,助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