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果村“女子太阳山祭祀”田野调查
2018-08-25黎海燕
【摘 要】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壮族“女子太阳山祭祀”又称“女子太阳节”,是滇桂壮族聚居地区独具特色的民族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是壮族先民敬畏太阳、崇拜太阳的民俗传统文化现象。本文从民俗研究的角度出发,以“女子太阳山祭祀”仪式的全过程为中心,对整个活动内容作民族志描写,解读“女子太阳节”的仪式过程,为“女子太阳节”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濮侬”女人 沐浴净身 请太阳 送太阳 祭太阳
中图分类号:C953 文献标识码:A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壮族地区的汤果村,村民都是南方古越人的后裔,习俗也与古越人相近,而且至今还传承着源于母系氏族女人祭祀太阳的活动,这一系列不同寻常的发现,诱发着人们探寻这个神秘节日的好奇之心。
笔者从小在西畴县西洒镇中长大,对汤果村并不陌生,也曾多次从壮族长辈口中听说过关于太阳的古老传说。为了更真实的记录“女子太阳节”,笔者在2015年3月20日(农历二月初一)与2016年3月9日(农历二月初一)亲身参与观察了“女子太阳山祭祀”的全过程,陆续访问了参加祭祀的“濮侬”女性和“布摩”,记录下了“女子太阳节”的田野个案。为了更详细的了解“女子太阳节”所蕴含的文化内容,在节假日期间,笔者还走访了西畴县其它几个壮族村寨:莲花塘和平清明寨、加谷寨、大寨、革岔上寨、蚌谷大路边寨、革机村,在亲身参与和访谈的田野基础上,对“女子太阳节”背后的太阳故事以及西畴壮族的民风民俗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现将汤果村“女子太阳节”的民众记忆及祭祀过程整理如下。
一、仪式准备
汤果村是西畴壮族地区乃至整个壮民族聚居地区唯一延续了由女人来祭祀太阳的村落,它除了有完整的祭祀仪式、原始的祭祀场,还有悠久的太阳神话传说。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一前几天,汤果村就已经进入了过节的气氛,每家每户都在为“太阳节”做准备。
首先,是准备祭祀场所。汤果村祭祀太阳的场所有两个:太阳神树下的广场和太阳山顶。汤果村村口有两棵很大的榕树,村民称它“唐温(tha24van44)”,“唐温”壮语太阳之意。村里的老人讲:“壮族人都会把各方神灵封印在长得茂盛的大树上,有‘竜树、太阳神树、寨神树,这些大树都有灵性,人们不得对它不敬,每年要由‘布摩带领村子里的人祭拜它。太阳神树下,立有一块刻有“太阳神位”的石碑,石碑前的空地就是“请太阳”的专门场所。还有一个重要的祭祀场是在太阳山山顶,“太阳山”顶上是一片空地,中间有一个圆形祭台,祭台一共四层,逐层往上,一层比一层小,第四層上边有一块神似鸡形状的大石头,石头中间嵌着一颗红色的球体,象征神鸟托太阳。石头基座上写着“太阳神位”四个字,“太阳神位”和整个寨子一样,面向南方,这里就是“送太阳”、“祭太阳”的专门场所。这两个重要的祭祀场所都会在二月初一之前打扫干净,并用绿色的松毛铺在地上,以待祭祀。
其次,汤果村每家每户都要在二月初一前一天晚上,准备好第二天祭祀用的金黄色花糯米饭。糯米,壮语称为“糇糯(khau22nu24)”,因其极具黏性,壮族人将它视为团结、亲和、情深意切的象征。二月初一一大早,各家就开始蒸制金黄糯米饭。
值得注意的是,在汤果村,“太阳节”所有的活都是由男人来完成,因为女人们在“祭祀太阳”这一天是“神圣的”,享有至高的权利,她们只需准备好节日盛装,完成祭祀。
二、仪式过程
(一)仪式前奏——沐浴净身
二月初一清晨,太阳初升,汤果村的女人们就开始成群结队,带着自己的传统服饰,一路有说有笑的往村子外走去,“女子太阳节”的序幕在女人们的欢笑声中就此拉开。一位年纪较长的“濮侬”女性老人说;“祭祀太阳的女人在祭祀之前都要到河里洗澡,不然不能参加祭祀。”正如老人所说,农历二月初一这一天,汤果村年满十六岁及以上的女人们都来到村子前的坝达河一处被茂密的树枝遮蔽的地方,村子里的人称之为“净身塘”,祭祀的女人们在这里宽衣解带,纷纷跳进水里清洗自己,时不时传出美妙的歌声和打闹嬉笑声。通常女人们都要在辰时以前净身完毕,女人们离开河岸时已是焕然一新。鲜艳的壮族服饰穿戴整齐,脖上手上已是环佩叮当,一身节日盛装等待祭祀太阳。
在祭祀开始之前,有一个约定俗成的祭祀规矩尤为重要:在祭祀太阳的所有祭祀场里,除了“布摩”和两位男性祭祀“侍者”以外,任何男人都不能进入祭祀场。老人们说:“这是祖辈们传下来的规矩,太阳只有女人才可以拜(即拜神、祭祀之意),男人拜的话太阳鸟母就会不高兴,来年太阳、雨水就不好,谷子就长不好了”。汤果村的男人们在祭太阳这一天,不会进入祭祀场,也不会去围观祭祀活动,而是忙碌于各种家务,把这个“神圣”的祭祀任务完全交给女人。
(二)“请太阳”
正午十二点,女人们都穿戴整齐的聚集在村前的“太阳树”下,面向“太阳神位”依次站好。“布摩”首先在“神位”前放上祭品,祭品一般为三碗金黄色糯米饭,三杯壮家米酒,还有一只脚栓红线活蹦乱跳的红色大公鸡。这只红公鸡就是专门用来“祭请太阳”的。放好祭品之后,“布摩”在“神位”前烧上“纸钱”点上三炷香,三炷香先拜三次“太阳神位”后插在神位前的香炉里,与年纪较长的几位妇女老人以及两位“侍者重复三遍跪拜太阳神位。然后,身后的女人们对着“太阳神位”也是站拜三次跪拜三次重复三遍,开始祭唱《太阳古歌》正式“请出太阳”。
在祭祀过程中唱的《太阳古歌》是一首叙述壮族祖先与太阳关系的古壮语歌,分为开头语、无太阳、生太阳、射太阳、找太阳、请太阳、祭太阳、尾声八部分,其内容与汤果村老人们讲述的朗星射太阳、乜星着太阳的故事情节一样。用唱歌的方式娓娓道来壮族先民与太阳的密不可分的关系,歌词就相当于祭词,每一个唱着《太阳古歌》的女人都是祭祀者。这种以唱歌为祭祀方式的行为与壮族人酷爱唱歌的本性有关。《太阳古歌》唱完之后,女人们再次站拜三次跪拜三次重复三遍,“布摩”口中念念有词的抱着公鸡对着“太阳神位”三拜之后,太阳神就从“太阳神树”里“请出来”了
(三)“送太阳”
太阳“请出”之后,“布摩”抱着红公鸡,手中拿着一根拜过“太阳神位”的香,走在最前边,两个祭祀侍者拿上所有祭品走在“布摩”后边,祭祀的女人们跟随其后,一同往村后的“太阳山”走去。壮族人家祭祀都要烧香,据说祖先能闻着“香味”而来,“布摩”手中拿着拜过“太阳神位”的香,也就是说太阳会跟随着“香味”走上“太阳山”。
祭祀的女人们跟着“布摩”来到“太阳山”,从山脚开始边走边唱《太阳古歌》,一直唱到山顶。
(四)“祭太阳”
“布摩”带领众人走到太阳山顶,女人们围坐在祭台四周,等待祭祀。“布摩”首先把祭品都放在“太阳神位”前,在神位前烧上“纸钱”,点三炷香,分别拜向四方,最后面对“太阳神位”站拜三次跪拜三次重复三遍。然后是围坐在周围的女人们选出四位年轻貌美、品行端正的女人,对着“太阳神位”站拜三次跪拜三次重复三遍,拿上香烛到一旁点燃,然后分给所有的女人,大家共同把香都插到祭台四周的香炉中,等待太阳当顶,祭品完成。
两位侍者在“太阳神位”前,宰杀那只拜过“太阳神位”的红公鸡,用公鸡的血祭祀太阳。然后在祭祀场旁烧水煮鸡,祭祀的公鸡必须是整只祭祀,剖去五脏,四肢弯曲置于盘中,两只翅膀收拢在鸡身两边,脖子搭在鸡背上,鸡头昂起。等到太阳正当顶的时候,女人们围在祭台周围,先由四个女人对着“太阳神位”站拜三次跪拜三次重复三遍,然后四人分别站上第一层祭台的四个方位,双手向上举起,做出托举的姿势,围在祭台四周的女人们再次唱起《太阳古歌》,当《太阳古歌》唱完,意为人们已经把太阳送上天了,而此时,太阳正好直射在太阳山顶上。“布摩”再次带领众人对着“太阳神位”站拜三次跪拜三次重复三遍。最后“布摩”对着“太阳神位”念诵祭词,大体意思为:“今天是个好日子,是女人们的节日,是祭太阳神的日子,女人们已经祭过鸟母,祭过太阳,祈求神灵保佑庄稼,保佑村寨平安,保佑族人兴旺。”
至此,女人们的祭祀完毕,共同在“太阳神位”前享用祭祀的黄色糯米饭,边吃边走下太阳山。而下“太阳山”的路一定不能走“送太阳”上山的那条路,要从山顶的另一条小路下山,否则会对祭祀极为不利。如果村里刚好有年满十六岁的女孩,在太阳节这一天,要特别站出来祭祀太阳,吃了作为供品的黄色糯米饭,祭祀过太阳鸟母,就标志着完成了成人礼,得到了社会成员身份的认同,可以开始恋爱了。
三、仪式之后
女人们开始进行祭祀活动时,男人们就要开始准备当天的晚餐,等待祭祀回来的女人们。值得注意的是,晚餐全部都是汤煮食品,没有一个炒菜。这种行为是云南壮族地区祭祀之时的普遍习俗,在壮族地区,人们在祭祀的节日中所吃食物都要先盛上一碗,祭祀神灵,如果用炒菜来祭祀神灵的话,神灵就会“口渴”,来年雨水会不好,影响庄稼收成。所以每逢祭祀“竜”、太阳、谷神、雷神这些祈求风调雨顺的节日里,都只能食汤菜。
祭祀完成,女人们来到村前的田坝里,唱歌载舞,尽情玩乐。过了成人礼的女孩们也成群结队来到小河边或是风雨桥上,与那些周围村寨来过节的小伙子对歌,结交新朋友。等到晚饭时间,大家围坐在一起,等待男人们端上饭菜。这时男人们还没有入座的权利,只有等女人们吃完晚饭,收拾好碗筷,才能在另一个地方摆上自己的饭菜。“太阳节”第二天,女人们继续忌工,欢歌跳舞、款待亲朋,享受节日的愉悦。直到第三天才恢复日常生活劳作。
没有人準确地知道汤果村女人祭祀太阳的活动延续了多少年,仿佛从踏入汤果村寨门那一刻起,就走进了时光隧道,随着壮家儿女曼妙的歌声,浏览了古越人的民风民俗。除了神秘的祭祀活动,欢快的原生态歌舞让人感动外,更让人们惊奇的是汤果村的村民们展示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为了过节,很多人都赶回家,穿上壮族服装,作回真正的壮族,履行一个壮家儿女应尽的义务。女人们虔诚的歌唱《太阳古歌》,用无数次跪拜表达对太阳的敬仰,男人们则忙碌在“大后方”,毫无怨言的伺候女人过节,如此和谐的生活场景,正应证了壮族人“和谐幸福”的传统生活观念。在众多少数民族村寨遭受现代化巨大冲击的今天,汤果村的村民还能为弘扬自己的传统文化而坚守住民族信仰,其高度的文化自觉让人们感动。
如此与众不同的太阳节,有别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太阳崇拜现象,因为它完全属于女人,而具有了特别的意义和独特的神秘感,它不仅仅只是一个节日,其中还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里有世代流传的神话故事、有传唱千年的《太阳古歌》、有活形态的祭祀仪式,可以说“女子太阳节”就是壮族太阳崇拜文化的“活化石”,是壮族人民幸福生活的缩影,同时也是壮族原生宗教和民风民俗的载体。“女子太阳节”蕴含的文化不仅是宗教的、民俗的,也是历史的、文学的、社会的,研究其文化内涵,可为壮族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提供宝贵的鲜活资料。
【参考文献】
[1] 戴光禄、何正廷.勐僚西尼故:壮族文化概览[M].云南美术出版社.2005.
[2] 王明富.鸟衣——壮族女性穿在身上的史书[J].人民政协报民族宗教专刊.2011年4月.第C04版.
[3] 西畴县民宗局.太阳古歌八首[J].木兰谷.2015年春季刊.总第65期.
[4] 梁庭望.崇尚光明的民族——西畴女子太阳节的启示[J].文山学院学报.2015年7月.第28卷.第S1期
[5] 张邦兴.当代云南壮族简史[M].云南人民出版社.2012.
[6] 中国·女子太阳节暨壮族鸟崇拜文化研讨会专家论点摘编[J].文山社会科学.2014年夏季刊.
作者简介:黎海燕(1992年生),女(壮族),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民俗文化、民俗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