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动态治理的文化基础分析及启示
2018-08-25李鹏霞
【摘 要】 新加坡动态治理为世界政府制定相关的政策方针及方案贡献了新加坡智慧,为错综复杂的工作环节,理清了整个系统的框架,其中文化成为构成了动态治理的基础。通过分析新加坡治理的文化基础,从而理清中国进行动态治理的优势和不足,并构建中国治理的文化基础。
【关键词】 新加坡 动态治理 文化基础
一、新加坡动态治理的文化基础
动态治理指的是政府能够持续调整它的公共政策和项目以及改变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方式,以实现国家的长远利益1。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国际环境中,在日益苛求社会中,国民文化教育和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全球性的联系和合作日益加深的时代中,治理的动态性对经济、社会乃至文化可持续的发展都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而治理规则和结构都在基本的国情和历史文化基础上做出的社会选择,反映着领导人的价值和理念。
(一)新加坡动态治理文化原则
新加坡动态治理的文化基础是领导人对于国家地位的看法,直接影响治理的目标和原则,而这种治理的基础不仅仅是基于现实的国情状况,同时也是文化传承的过程,即历史文化传统。在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新加坡动态治理的文化基础原则是以价值观和信念为基础的行动指南,以诚实和正直为核心价值观,强调人是关键资本,认识到人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和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以及加强多种族、多宗教之间的相互联系,维护民族的团结和发展,进而实现国家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二)新加坡动态治理文化目的
新加坡动态治理的目的是为实现社会的良好治理,加强文化基础建设是实现治理的战略必要。新加坡是将人作为关键资源,在人才资源开发过程中,引导其通过工作而非福利培养自力更生,形成了一套别具特色的人才管理和利用模式,即通过精英管理充分利用人才;另外,政府在发展中扮演积极主动的角色,建立长期的持续性而非短期性的政治收获,并通过连通和变化,保持全球相关性,时刻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事务,为自己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总的来说,新加坡动态治理的过程中,不仅是及时的调整国内的方针政策,保持政策的靈活性和可变现,同时也实施对外开放的政策,吸引外资投资,引进人才,为国内的发展量体裁衣,创造良好的国内和国际环境,实现国家的有效治理。
(三)新加坡动态治理文化定位
新加坡的快速崛起和发展,源于其对自身发展的准确定位,新加坡文化精准定位源于其独特的背景及其限制因素。新加坡的国土面积狭小,并且资源匮乏,容易受到外部发展趋势的影响,这些是新加坡发展的自然条件和外部限制因素,但是,就其内部条件而言,新加坡不同的文化和种族构成对它内部的和谐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因此,多种复杂的社会因素,尤其是不同的文化影响和宗教信仰促使新加坡加强对国家意识形态的强化,实现对不同文化的有效指导,凝聚人心。
新加坡动态治理的是以文化为基础,实质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基于历史文化传统的因素,更有利于社会群体在日益发展和变化的社会环境中接受新的思想价值观,只有创造性的利用传统的文化,创造性的转化为时代所需要的精神文化,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和稳步发展。
二、新加坡动态治理基础的辐射影响
新加坡动态治理为新加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导,同时也为世界各国政府开创了新的治理模式。新加坡的动态治理文化基础理念贯彻及其实践运用为转型中的中国提供了理论参照,尤其是新时代以来,中国不断的加强文化建设,坚持文化自信,进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因此,我们要理性看待新加坡在文化治理方面对我国的影响作用。
(一)新加坡动态治理基础的借鉴意义
新加坡与我国的社会制度、人口以及地域面积等方面存在着极大的不同,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新加坡与我国存在着天然的密切联系,深厚的历史渊源,相近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提供了思想的契机;另一方面,相同的历史宿命,饱受西方列强的欺凌。同样的思想境界,同样的历史际遇,新加坡在上世纪70年代,实现了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因此,新加坡的治理方式对我们实现中国梦,实现民族的复兴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第一、新加坡动态治理文化的核心是培育“国家意识”。新加坡在建国后强调塑造国家的价值观和信念,后来在1991年新加坡政府发表的《共同价值观白皮书》提出了“国家至上,社会优先”的价值观。国家意识的强化,不仅是增强民众对国家主权整体感,更是增强了整个社会的凝聚力以及对国家、政府的信任和支持,推动社会的和谐。其实,我们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民族众多,宗教信仰复杂,因此,学习新加坡的“国家意识”教育,有利于中华多民族的儿女维护国家的团结和统一,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第二、新加坡动态治理文化的灵魂是传统文化。新加坡动态治理的文化基础原则是以价值观和信念为基础,其中的价值观和信念则是在传统价值观基础上形成的适应发展变化的社会的思想理念,该传统价值观则是以儒家文化为指导的东方理念,新加坡绝大多数为华人,中国的传统思想构成了新加坡文化传承的思想根基。在经济全球化的进展中,西方思想价值观的影响和渗透中,新加坡能基于自身历史文化基础,挖掘传统的历史文化精华,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另辟蹊径,成功的走出来“非西方化”道路,进而瓦解西方文化霸权的影响。新加坡在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表明了传统价值观与新时期国家及政府的治理理念并非是矛盾的、冲突的。实践证明文化建设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成败,自古以来则有“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同时它和一国的文化安全以及民族精神独立紧密相连。因此,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首先我们要秉承正确的态度,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同时也要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要用理性的态度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尽管中国的传统文化为我们提供了治国理政的策略,以及安身立命的处事原则,我们也为世界提出中国方案,开出中国药方,贡献了中国智慧,但传统的文化并非尽善尽美,因此对待传统的文化要坚持辩证的思维,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同时树立开放的、学习型的态度,在不同文化的相互包容中前进,实现其创造性的发展。
第三、新加坡动态治理文化目的是建立善治。善治,概括的说就是良好的治理,也是促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即政府和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新加坡在建立善治的过程中,首先建立和强化了廉政原则,在这一原则中“诚实”被定义为了最高的道德准则和职业品质。其次,建立了一套精英管理文化,将人才作为善治的核心。新加坡廉政建设文化以其独特的方式保持国家和政府官员的纯洁性,为我国廉政建设提供了发腐败的模式和方案。对人才的重视彰显出来现代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我们要始终不渝的坚持教育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建立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
(二)我国学习新加坡动态治理基础的优劣势
新加坡动态治理为世界贡献了新加坡智慧,为我国实现动态的治理,政府高效运转提供了新型的模式。通过分析新加坡政府的动态治理运作方式,有利于剖析我国在学习这种治理方式的现状。其优势主要表现为:
第一、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文化资源。我国自古以来就以文化治国,以文化为基础建立传统的儒家治国理念,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引领着整个中国的历史的轨步。相比较新加坡而言,我国重振文化,进行文化兴国,具有更为明显的优势,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形成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全民族的认同度,为国家和政府进行以文化为基础中国复兴之路提供了思想指导。
第二、国家对文化建设的引领——文化自信。中国对于文化的重建作为一项专门的中国特色的文化建设,在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上,构建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党和国家对几千年传统优秀思想价值观的认同,对新时代中国的全面发展具有意识形态的引领。国家对文化的宏观指导有助于从国家的高度对全社会的思想进行全民价值观的塑造,从而培养国家意识。
我国学习新加坡动态治理文化基础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与新加坡比较,新加坡建国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并重,全方面发展,实现了新加坡的快速发展;而中国建国后,优先发展经济,虽然也提出了“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其积极性并未得到充分发展,对传统的文化一直处于打压的状态。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个体意识的觉醒,人们要求更加多元化,价值观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市场经济对传统价值观颠覆性的毁灭,在时间差的基础上,被延误的现代化教育在商品经济中,传统的文化重新整合难度较大。
三、构建中国动态治理的文化基础
在学习新加坡动态治理的基础上,特别是新加坡在文化这个方面的治理,更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们在总结新加坡关于制度性文化的建设,在学习的过程中,更要构建出属于中国特色的文化体系,不是对新加坡的简单的模仿移植,而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过程。
(一)理解文化
所谓的文化就是表示某个群体共享或共同持有的信念和价值,简单的理解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中,特定的群体对共享经验的历史中,所积累的共享学习的一个过程。真正的理解文化,不是简单的对文化含义的剖析,而是深入了解文化的来源、文化的表现以及领导人如何构建和组织文化,只有深入的把握这几个方面才能准确的理解文化,才能在动态治理的概念中全面的把握文化的准确含义。
文化来源自过去的经验和成果。一个国家的文化和过去的经历为后来者提供了认识新生事物和实现社会变革的价值观和思维模式。也就是新时代我们的社会变革和发展首先要认识过去的文化,过去的成就,在总结经验基础上,实现社会的转变和发展。
文化的表现主要是社会群体的使命和信奉的价值观,最终导致社会发展变革的行动的原因和最终达到某种目的。通常文化的变通,容易引起思想和价值观的变化,因而构成了社会发生变革的原因,其结果也是为了使发展变化的社会实际达到与思想发展的统一,实现社会的有效治理。其次,文化中还蕴藏着社会群体的行为准则,引导社会群体形成共同的思想习惯、心理模式。因此,我们在社会的发展变迁中,要特别重视文化的转变,在思想价值观方面引导人们接受新生的事物,规范社会群体的行为准则,形成符合社会发展变化所要求的行为。
(二)制定文化基础的原则
新加坡文化基础效果充分发挥作用的基本原因在于坚持灌输治理的原则,理论灌输一直以来也是我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灌输理论在国家意识形态教育,提升国民了解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从而坚定对党的意志,服从党和国家的领导。
新加坡灌输治理的原则也表明了灌输理论并未过时,我们依旧要始终不渝的坚持灌输理论,同时也要不断的与时俱进,运用新的媒介传播思想文化理念,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灌输国家的意念,充分体现“灌输论”的当代价值,通过梳理党和国家对灌输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我们可以明确灌输论是我党领导人民群众赢得革命胜利和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果的思想武器,同时,它也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国梦,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即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讲求竞争和效率,思想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社会转型过程中,尤其是社会价值取向和评价标准功利化引发这一代青年的信仰危机和理想信念的缺失,更要求我们不断的坚持灌输理论,牵引多样化的社会思潮,控制整个社会的意识走向,构建整个社会共同信仰是核心价值观,培养符合中国新时代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三)塑造国家的价值观和信念
新加坡在建国后,国家迅速崛起,不仅是领导人的英明决策,更重要的是整个社会的凝聚力不断的提升,共同致力于实现整个社会思想价值观的团结,并在社会实践中付诸行动,实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新加坡在国民思想建设中,致力于塑造国家的价值观和观念,1991年新加坡政府在《共同价值观白皮书》中,推出了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宗教信仰的民众共同接受和认可的价值观,即“国家至上,社会优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同舟共济;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新加坡文化教育首先基于对国家的认可和支持,加强国人的国家意识形态,为新加坡人思想塑造模型,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更值得我们深刻反思,新加坡的价值观理念是基于我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我们更应该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奥妙,加强中国人的国家意识形态,为中国思想塑模。
新加坡动态治理是涉及到政府各个方面的政策策略的调整,但不管是宏观层面的改革,还是微观方面的调整,都离不开整个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文化是社会成功变革的基础,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变革的关键阶段,对社会群体的思想整合是目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加强思想工作建设,我们需要吸取别国的优秀经验,新加坡则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案例。
【参考文献】
[1] 汪浩.中国政府责任建设研究[D].复旦大学,2014.
[2] 薛金华.新加坡共同价值观对我国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启示[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5,8(06):35-40.
[3] 龙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基于新加坡共同价值观建设的经验启示[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0(04):380-384.
[4] 陈偲.新加坡核心价值观建设经验[J].理论导报,2015(07):60-61.
[5] 党秀云.论公民社会在公共治理中的正当角色[J].教学与研究,2006(09):47-52.
[6] 梁文松,曾玉凤.动态治理:新加坡政府的经验[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李鹏霞(1993—),女,汉,山西吕梁人,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部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1 梁文松,曾玉鳳.动态治理:新加坡政府的经验[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