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唐道士诗人施肩吾的诗歌及其思想
2018-08-25杜晗
杜晗
【摘要】中唐诗人施肩吾,字希圣,自号栖真子。仕隐交替一生,思想颇为复杂。诗人颇具诗名,趋尚烟霞,慕神仙轻举之学,成为道士后依然和一代文人结交颇广,张籍称他为“烟霞客”。隐洪州西山,著有《西山集》十卷,《闲居诗》百余首,今《全唐诗》存诗一卷,风格以“奇丽”称。他的诗歌内容丰富,大部分抒写诗人求仙向道的隐逸情怀,另有部分反映现实和咏物之作,颇有新乐府直面惨淡人生的精神。在艺术上具有情思回折、刻画精细、富于动感的特点,语言相当华美富丽,但读来又十分清畅,对于后代的作者具有启发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生平;题材;风格;思想;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唐自德宗贞元元年(785)至宣宗大中十三年(859)的七八十年间,政治局面相对安稳,社会生产力由复杂走向新的发展,在这一期间,作家辈出,流派峰起,名篇佳作不胜枚举。在这其中有一位身份独特的诗人——施肩吾,身为道士,却写下了许多清丽淡雅的诗歌。从其诗歌形式和表现的思想中,颇能看出中唐诗坛的创作风尚。
施肩吾,字希圣,自号栖真子,睦州(一说洪州)人,元和十五年(一说十年)进士。后来隐居洪州西山,从师学道。著有《西山集》十卷,《闲居诗》百余首,著有《西山群仙会真记》《辨疑论》《三住铭》等体现学道心得的文章,但多有散轶。《全唐诗》尚存其诗一百九十六首,《全唐诗补编》中三首。风格以“奇丽”著称。但值得注意的是,《全唐诗》编者并没有把他的作品编在道士一类人中,这可能是以诗人的诗歌内容题材来划定的。施肩吾的诗歌除了表现求仙向道的隐逸情怀,多是反映现实和咏物之作,但也有多首风格多样的艳诗,这说明诗人虽然是一个虔诚的道士,却是一个尘缘未了、颇有人情味的诗人。作为一名道士诗人,施肩吾和一代文人结交颇广,多往来唱和。张籍有《送施肩吾东归》《赠施肩吾》诗,前诗说:“知君本是烟霞客,被荐因来城阙间。世业偏临七里濑,仙游多在四明山。早闻诗句传人遍,新得科名到处闲。惆怅灞亭相送去,云中琪树不同攀。”后一首说:“世间渐觉无多事,虽有空名未著身。合取药成相待吃,不须先作上天人。”从中可知施肩吾的诗才文名和向道的思想倾向。诗人终于不求科名而“仙游”,应是出于对仕途的失望,这也是在当时具有普遍意义的“入道”文人的命运。施肩吾还有给李建以及其他许多不知名的人的酬唱诗,这表明在入道以后,他在文坛上仍是相当活跃的。
施肩吾现存的近两百首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包括五绝、七绝、五律、七律、五古、七古、杂体等,其中五七言绝句占绝对优势。道士诗人的双重身份,使得诗人的创作比一般的文人更加有深度和取材更广泛。诗人致力于乐府诗创作,《乐府诗集》中收其诗九首,如《少年行》《古别离》《杨柳枝》等,例如描写贵公子的游宴生活的《夜宴曲》:“兰缸如昼晓不眠,玉堂夜起沈香烟。青娥一行十二仙,欲笑不笑桃花然。碧窗弄娇梳洗迟,户外不知银汉转。被郎嗔罚琉璃盏,酒入四肢红玉软。”还有乐府歌行体诗《代征妇怨》《冲夜行》《夜愁曲》《不见来词》等,诗人或用古题,或立新题,多选取极富古韵的意象,如“合欢杯”“连理带”“鸳鸯锦”等来表现人物思想感情。
施肩吾的诗歌以“奇丽”著称,语言相当的华美富丽,但读来又十分清畅,绝无堆垛之弊,是一种经过反复锤炼而达到的更高水平的自然。如《瀑布》:“豁开青冥颠,写出万丈泉。如裁一条素,白日悬中天。”前两句写天高、流长,后两句写一条白绢挂青空。用语清新自然,给人一种清丽脱俗、朗朗上口的感觉。万丈泉与李白《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的“三千尺”均是夸张之词,施肩吾尤甚,万丈又比三千尺为多,是五言豪放小诗。只二十字,比二十八字气势不弱。施肩吾在艺术上具有情思回折、刻化精细、富于动感的特点。施肩吾在《杜鹃花词》中写道:“杜鹃花开夭艳然,所恨京城人不识。丁宁莫遣春风吹,留与佳人比颜色。”以杜鹃花自比,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早在家乡就很有诗名。张籍赠诗“早闻诗句传人遍”。现在被人推荐来京应试,心中颇为自负。但仕途不畅,诗人只能委曲求全,恳求不要被风吹落,可以“留与佳人比颜色”,意即施展自己的才华。但无奈社会太黑暗,诗人最终还是回到家乡隐居去了。通过研究施肩吾的诗歌,发现其宗教观念是相当驳杂的。从上面的叙述中可以看出,他对待道教的态度和行为本身有许多矛盾之处。但只要是粗略地考察就会发现,在这驳杂和矛盾中却有一贯的脉络可寻:就是他关注人生,热爱人生,他对宗教的取向是立足于人生实际的。宗教对于他主要是安顿身心的寄托,给他提供了应付现实矛盾的依据。但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施肩吾比同时代的人走得离宗教更进一步:诗人对于道家虚无缥缈的成仙学说是深信不疑的,并且诗人更多的时候是在躲避现实,诗歌中甚少涉及時事,采取完全消极的处世态度,刻意回避现实,耽溺于乐天安命、不求进取、解脱束缚、放浪山水的自由隐逸生活。但不管怎么说,抛去诗人的道士身份,他可以说是一位颇有灵气和才气的诗人,“奇丽”的诗歌风格对后世作家有着指导和借鉴作用。《全唐诗》未把他归入道士一类人中,或许就基于此。
参考文献
[1]曾召南,石衍丰.道教基础知识[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8.
[2]郭绍林.唐代士大夫与佛教[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7.
[3]傅玹琮.唐才子校笺[M].中华书局,1989.
[4]吴庚顺,董乃斌.唐代文学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5]贺威丽.论施肩吾的艳诗及其诗史意义[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9(3).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