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活思维 开放教材

2018-08-25侯培建

课外语文·下 2018年7期
关键词:沁园春教学反思长沙

侯培建

【摘要】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逐步认识到,教材仅是我们教学的“材料”而不是唯一内容,所以在教材处理上,就要打通课内与课外的联系,形成以课内带动课外、课外补充课内的一个相互补充的课内外循环开放性教材。这就在某种程度上要求教师应以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现状和生活实际为前提,用学生的眼光去审视将要学习的新知识、新技能。因此,教师就要由教科书的被动使用者变成新课程的塑造者。

【关键词】教学反思;《沁园春·长沙》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教材设计应起到很好的主导作用

首先,在课程的设计中要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切入角度。高一刚入学的新生刚刚接触诗词,从前在鉴赏学习诗词时仅停留在背诵、记忆的层面上,我们在对这一鉴赏课设计时就应考虑这一时期学生的认知层面特点,既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把目标简单化,又要立足教材完成教学目标。《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一写景、一抒情,自然成篇,所以在这首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的重点就定位在把握精彩写景片断和感受作者宽阔的胸怀上,实际上就是要求学生针对本词去理解,写什么景,抒什么样的情。以此为切入点,学生虽然鉴赏品位不高,却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其次,根据现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有一个清晰的思维脉络。在《沁园春·长沙》一课的学习中,目标定位为写什么景、抒什么样的情上,所以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就要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理清思路。本文的教学思路可以这样设计:(1)上阕写什么景;(2)下阕抒怎样的情;(3)上下阕景与情之间有什么联系。(上阕写的是湘江美景,下阕抒发作者的鸿鹄大志,有此志就产生此景,有此景自然言志,此所谓景中富情,情中显志)通过思考、讨论,彼此关系很明确地显露出来,思路自然也就理清了。这样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文章接受教材。

再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材的理解有时会陷入困境或者对某个问题意见不一,甚至会产生争执。对于这种情况,在教材的处理上,教师就应予以充分考虑,以便有利于学生理解。如词中有“鱼翔浅底”这一句,很多同学会对这一“翔”字产生怀疑,而文中的解释是“此谓鱼儿悠然自得地轻缓游动”。这种解释很明显不能满足学生的探知需求。像这个问题,在处理教材时就应对此作充分的设计,我在进入课堂之前,就准备了这样一张幻灯片:湖光山色,天水合一,水面上有清晰的蓝天白云的倒影,鱼儿在水中轻缓地游动……当学生在各执己见热烈讨论、发表见解结束后,我把自己的理解融入,投到屏幕上的幻灯片,其教学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二、教师应创设开放性情境,积极开发多种课程资源

在教授《沁园春·长沙》这一课时,我就把教材与生活实际、学生已有知识体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大大地加深了学生对词的理解,而借助联想和想象就自然成了鉴赏和品味这首词的重要手段。

首先,学生在鉴赏该词时,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可以创造性地展示诗歌的内涵。在鉴赏过程中,审美主体直接感受对象时不以机械消极的感受为目的,而总是积极地调动和改造由于审美对象的刺激再现出来生活积累的表现,并创造新的形象。诗词的语言比较凝练、含蓄,如何挖掘诗词的内涵就成为鉴赏的关键问题。词中“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几句应是本词写景的主体部分。在鉴赏过程中设计了这样一个空间让学生进行再创造和组合式想象。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对景物进行有梯度的想象:火红的枫叶,江水沿江流淌,船只竞发,雄鹰翱翔,游鱼嬉戏……这样就把抽象的文字展现为一幅幅具体的画面,形象、逼真、真实、可感,从而把枯燥的文字教材转化为活灵活现的湘江美景图画。

其次,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联想,可以激发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有助于对诗词内涵的理解和挖掘,增加了教材的知识含量。如对原词中的“鱼翔浅底”一句的理解,我们学生如仅就书中所言“鱼在清澈的水中游”“形容游得轻快自由”来理解,显然不够。而激发学生就此进行相关的联想,展开丰富的想象,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来理解,那么本句中“翔”字运用的妙处就不言而喻了(在此可联想对照参考这些诗句,《诗经》:“鸢飞戾天,鱼跃于渊”;曹植:“游鱼潜渌水,翔鱼薄天飞”;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郭沫若:“晨來南飞泉,泉水清且涟,人影在水,鱼影在天”)。

再次,在联想对比中拓宽词的内涵,使词的意境更明朗更开阔。学习这首词我们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词人独自立于橘子洲头,在当时的背景下,为何能坦荡从容地欣赏美景?在这里我们把本词与柳宗元《江雪》这首绝句作一下联想对比,就可以把握一代伟人的宽阔胸怀了。

三、要对教材进行充分的利用,伸向课堂以外的广阔世界

在讲授毛泽东同志观景时,我就突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大家想一想,独立寒秋的词人站立的姿势如何,表情如何,手如何摆放,是倒背着还是……并要求学生到前台来表演。这样一下子就激活了课堂。实际上这个问题就要求学生对词人的身份、地位、胸怀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为把握本词的抒情言志作了一个铺垫。

所以,将课内与课外、语文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在这一教学模式下,语文教材以外的各类阅读材料,教师、学生以外的社会各界人士,学校、教室以外广阔的社会生活,传统的听说读写手段以外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成了语文课程的资源。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程资源,语文教材何愁不开放,语文课程何愁不具有创新活力呢!

(编辑:郭恒)

猜你喜欢

沁园春教学反思长沙
长沙之旅
沁园春·赞中原
我眼中的长沙
沁园春 ·春朝送暖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读毛主席《沁园春》感怀
多姿多彩的“长沙窑”
辛卯考联靓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