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导学案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2018-08-25林琴芳
林琴芳
【摘要】导学案是一根无形的纽带,密切连接着学生和老师。合理运用好导学案,是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老师在进行教案设计时,一定要把学生的导学案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放进去。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导学案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来,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语文老师在孜孜不倦地追求高效课堂。面对这些教育的新形势,筆者经过观察思考并进行积极探索,尝试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导学案作为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之一。
一、优质导学案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语文就以阅读为主,只有大量阅读,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导学案设计上,如果仅是对句义和文本内容的解读,就不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在做导学案时,也往往不会去自主阅读、独立思考,而是通过“百度作业帮”查阅资料,一抄了事,根本没有达到预设的提前预习、自主阅读的效果。因此,好的导学案更应把设计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上,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能力、感悟能力,表达属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哪怕这些见解是不成熟的,或者是错误的,但这些都是学生思维的火花。只有这样坚持下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要构建高效课堂,必须科学编写导学案;要提升学生能力与素质,必须科学编写导学案。编写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此前提下要探索出一些好的方法。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拐杖,导学案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自学质量,同时也决定着能否实现课堂的高效。
二、科学使用导学案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导学案的中心词是“导”,而不是“学”。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把导学案的内容备入课程,并研究如何利用好这个环节,让语文课生动、有趣,让学生学有所得。那么,如何正确使用导学案呢?
1.自主学习法。课前,教师先将编写好的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先了解这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学完后要求学生掌握哪些知识,文章里哪些是比较重要的内容,哪些问题可以在自己预习的过程中完成,等等。让学生带着思考去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有目的,有思路,有重点,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能力就会提高。
2.分组讨论法。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对于自己自学过程中不会的问题,可以带到学校来,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教师要给他们机会各抒己见,让他们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上碰撞,这样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当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紧扣文章内容,紧扣导学案中的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展示交流法。这个方法能充分展示学生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充分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让他们派代表来展示自己最终形成的共识、存在的分歧,或者还有哪些仍然不解的问题,等等。教师在这时需要做的就是要适时地进行评价、肯定他们的成果,帮他们概括、总结和升华,让他们享受成果的美味,进一步激发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科学合理使用导学案,能帮助孩子们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了解学习语文的思路,掌握学习的方法,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有帮助,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力水平,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课后巩固延伸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后盾
一节课结束了,学习任务就结束了?没有!课程结束并不意味着“曲终人散”。课后反思不仅是老师需要,更是学生需要,每天让学生想想今天的语文课学到了什么知识,感悟到了什么道理……老师则反思这节课哪些地方方法得当,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导学案问题设计是否合理……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由内而外”,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延伸,运用迁移规律,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而这些能力也一定会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语文课除了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要进行课外内容的拓展。用“一带一路”的思想,学了这个作家所写的这篇课文,我们就要了解他的其他作品、他的写作风格是怎样的、作者所生活的时代背景等。比如学了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就可以开阔视野,推荐学生去读一读《朝花夕拾》,让孩子们更深入了解鲁迅散文的特色;还可以推荐孩子们去读他的《狂人日记》《呐喊》……这样对鲁迅的其他作品也有所了解,对鲁迅这个作家的了解就会更全面。学了《在烈日和暴雨下》,就推荐学生看一看《骆驼祥子》,了解祥子车子为何“三买三卖”,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孩子们对祥子的命运就会有更多的了解和更深刻的认识。学了《小石潭记》,可找一找《永州八记》来读,这样会让我们对柳宗元当时被贬的情况有进一步的了解。拓展延伸能开阔学生视野,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作品,使每一篇文章都变得丰满起来,学生对作家和作品的印象都会比较深。这些需要我们去拓展的内容怎么呈现给学生呢?导学案就是我们可以利用的阵地,可以是留下线索让学生去查找资料,也可以是老师提供资料,让学生进行问题回答。学生完成后,教师要进行适当点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我们不能再进行以往的教学方式,不能仅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新课程标准一直在强调要以学生为本,强调“课程功能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所以,老师在进行教案设计时,一定要把学生的导学案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放进去,让学生知道这堂语文课要学会什么、学会这些的目的是什么,学生都会有主人翁的意识,在课堂中发挥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孙艳平.对初中语文教学导学案的思考[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1(6).
[2]陶辉.语文“导学案”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尝试[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10(12).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