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读写结合“三维六式”模式建构研究
2018-08-25张雪玲
【摘要】“三维六式”是重庆七中唐小洁老师总结出的一种读写结合模式。其中,三维,是指仿写、改写、创意写作的三维视角;六式,是指语句仿写、语段仿写、全文仿写、对比写作、课文改写、创意写作等六种提升语文写作能力的教学模式。“三维六式”模式较好实现了“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目标,将“读”与“写”有效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
【关键词】初中语文;读写结合;三维六式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读写结合是以文本为载体,从文本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的‘写的训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读写能力得到提升的一种综合训练方法。”针对一些优秀课文,其中精美的语句、语段,或者是全文结构都可以作为被仿写的对象。例如针对一些议论文,针对其中的观点,要求学生学会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针对一些长文,特别是报告文学,要求学生把文章改变成诗歌形式,实现长文短教;针对经典性的文言文,能够进行创新,改编成现代说唱歌词。余映潮老师说过:“研读教材的技能,能高质量地提炼、整合教材中的教育教学资源,以形成知识丰富、能力训练扎实的课堂教学方案。”在教学中,唐老师受到余映潮老师的启示,不断发现课文新的教学点,不断创新出新的教学形式,由此构成了读写结合“三维六式”的模式。
一、仿写课文,精选训练写作的角度
仿写课文是以文本为载体,从文本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的“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教师立足教材上的课文,就地取材,精选某一角度,由此展开,开展仿写活动。仿写具体分为语句仿写、语段仿写、全文仿写、对比写作。语句方面,可以是句子结构的仿写,可以是修辞手法的仿写,可以是整、散句句式的仿写;语段方面,可以是语段结构的仿写,可以是修辞手法的仿写,可以是表达方式运用的仿写;从全文来看,可以是对课文的谋篇布局的仿写,可以是对课文的立意选材的仿写,还可以是对课文的表现手法的仿写;对比写作,则是针对课文中的语言句式进行仿写,但要求观点是对原文进行驳斥。
在初中语文教学阶段,特别是对于刚踏进初中校门的中学生来说,还没有摆脱小学情境教学模式,形象思维还占据优势,要让学生逐渐过渡到抽象思维,仿写这种方法是进行读写结合训练的最佳形式,也是有效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最佳途径。学生在读懂原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选取某一角度、某一方面进行仿写,一方面感受文章中被仿写内容本身的优美之处,另一方面能够学会刻画具体形象,运用美妙修辞,设置精巧布局,训练辩证思维,从而渐渐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采取这样的方法,学生内心易于接受,学习的效果也较为明显。
(一)语句仿写,学会刻画具体形象
篇由段组成,段由句组成,好的句子连接成篇,便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在语文教学中,在课堂上进行随堂写作,往往借助课堂几分钟的时间对课文进行解读,再对原文中的优美语句进行仿写,既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够训练学生写出优美语句的能力,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习得写作的方法。
在教《敬畏自然》这一篇文章时,对第三自然段这两句话“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谁能断言我们不是在走着一条通向死亡的路呢?”进行仿写,要求运用“谁能断言……谁能断言……”这样的反问句式,并且写作完成之后要求学生相互交流进行展示。作者作为一位环保人士,发出了人类需要保护自然的呼吁,如果人类不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那么最终走向灭亡的将是人类自己。唐老师要求对以上两句话进行仿写,学生发挥了抽象思维进行想象,书写了人类濒临死亡的可怕的最后的结局,既深度理解了文章内容,发出呼声——保护自然环境,又学会了用简短的语言刻画生动的事物形象,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
同学现场仿写的作品如下:
谁能断言那些汽车的鸣笛不会是人类最后的哀嚎呢?谁能断言空中的雾霾不会是人类自己的骨灰呢?
(二)语段仿写,学会运用美妙修辞
在一些课文中,其中的一些语段写得十分精美,在整篇文章中就显得十分突出。这些优美的段落中,有的是结构精巧,有的是运用了某种表达方式,有的是运用具体的表现手法,有的是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在精美语段中,例如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有效地融为一体,语言表达优美而又生动,刻画对象生动而又具体,这样的语段往往是学生习作可以模仿的对象。在课文中学会运用修辞手法,不断汲取营養,并及时在写作中得到反馈,在课堂之上现学现用,是一种见效快、收获大的学习方法。
例如在袁宏道的《满井游记》中,第二自然段写初春之景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修辞手法,教师要求学生选取“春、夏、秋、冬”任一时节,对其季节的景物进行描写,要求至少用到三种修辞手法进行仿写。学生根据语段仿写,短短几十个字的内容运用了拟人、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秋景图,有秋风,有秋叶,有秋实,有秋悦,语言凝练,表达丰富,不断在仿写中学会确定写作对象,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写作对象的具体特征,不断提升学生描写具体事物的写作水平。
学生作品如下:
秋风静吹,树叶旋舞,仰望天际,落木如天地之间群飞沙鸥,苍茫寥落,观一叶而知天下秋,观一鸥而知恋秋情。四周观望,一片金灿灿的波浪在田间涌动,收获的喜悦不尽言表。
(三)全文仿写,学会设置精美布局
语文教科书中,有的课文谋篇布局十分精巧,有的课文行文脉络清晰,有的课文语言辞藻华美,有的课文几个美点巧妙结合,这样的文章大可以作为范文。教学设计围绕全文仿写这个点进行展开,教师在课堂上针对需要对全文仿写的点进行讲解分析,为课后仿写训练做示范。下课前教师布置作业,运用课堂学到的分析和仿写方法,按要求选择与课文内容相类似的事物作为描写对象进行仿写。
在众多的散文诗中,结构精美的以黎巴嫩作家纪伯伦的作品《浪之歌》《雨之歌》最为著名。在《雨之歌》中,布局精美,辞藻典雅,用雨水象征美丽的爱情。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分别从情景描写角度、修辞手法运用角度、哲理角度三个角度分析文章的写作思路,得出结论: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都是由雨本身和外界之间的联系和想象而来的。在课后练习中,要求对《雨之歌》进行全文仿写,可以以“风、雪、露、水、梅”等事物作为意象,仿照《雨之歌》的谋篇布局,想象一点情景和哲理,分析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学生完成的《风之歌》,对“风”的特征刻画得淋漓尽致,写出了情景,写出了哲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风与人之间的联系,不同季节的风也是不一样的状态。作品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语言优美,表达流畅,结构布局具有逻辑,这样的训练逐渐提高了学生应试作文的能力。
学生作品:
风之歌
我是缕缕温柔的丝线,人们把我带在身上,于是大自然拿我去给每个人带来凉爽。
我是一个调皮的孩子,从田野到城市都有我身影,好好的花草,我把它们吹歪;好好的树木,我把它们折断;好好的房子,我把它们摧毁。
我开心的时候,会用手去抚摸每一片柳叶,去亲吻每一片湖泊,去给每一个湖泊、每一个急躁的人们带去一服良药。我不开心时,人们会因我的任性而哭泣,花草树木会因我的愤怒而失去生命,但还好有乌云伴我度过难过的时候,使我振奋,恢复心情,在我开心时候它会离开,所以即使我再骄纵、任性也不会伤它分毫。
一生中的我饱受争议,有人说,我杀人于无形之中,秋风凋谢了落花,风霜侵蚀了容颜,但也有人说我是救世良师,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其实,我也并不清楚哪一个才是真正的自己,但我也不因这些争议而放弃做自己,选择更好的自己。
在闷热中,我用纤细的手指拂过人们的脸颊,给人们带去清凉,使人们回味无穷。
我是春天的微笑、夏天的冷漠、秋天的残酷、冬天的咆哮,我会随着四季的扭转而变化,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愤怒,但一年四季,从不离我。
(四)对比写作,学会训练辩证思维
一般而言,我们在教学中,认为教材中的课文所表达的观点都是正确的,作为学生很少辩证地看待问题,对原文中的观点进行驳斥则是更少了。但是有些文章,特别是议论文中的观点,已经不再完全符合当今现代社会发展的思潮了。遇到这样的情况,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对文中所阐述的思想进行辩证地思考,以此可以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比如在唐老师上《马说》这一课时,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请你对文中的观点进行反駁,说出你的理由,要求以“古人云:‘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吾看来,此言谬哉”为开头,并且要以古文的形式进行写作。在学生的作品中,有的针对文章中“伯乐对千里马有决定作用”持相反的观点,认为千里马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应该毛遂自荐,主动推销自己,方能激流勇进。也有学生作品以杨修为例证,指出即使伯乐赏识了千里马,如果千里马恃才傲物,终会被伯乐嫌弃,反而惹来杀身之祸,从另外一个角度对原文的观点进行了反驳。可见,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议论文,可以运用对比思维进行教学,要求学生从逆向思维出发,训练辩证的思考方式,有利于学生辩证思维的培养。
学生作品1:
古人云:“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吾看来,此言谬哉。
伯乐难求,故千里马不可甘于人下,任人宰割,淹没己身千里之能,然其本身亦知进取,以才美外见与人,方可得伯乐之赏识,如才不外露,只可碌碌一生而已。当今社会,竞争越发激烈,更当毛遂自荐,其是真金,难掩光华,再以自身努力之基,方可得伯乐赏识持久。
学生作品2:
古人云:“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吾看来,此言谬哉。
伯乐识马,千里马未必尽才善终。三国曹操乃识才之君,却极厌恶极慧之人,二子其师善解曹之意,却不知曹之心。
曹与刘战于西蜀之地。曹军力不从心,修曰:“鸡肋鸡肋,食之无肉,弃之可惜。”此人立解曹撤军之意,收拾行装准备撤退。曹知大怒借此言立斩此人。
虽伯乐识千里马之能,但也妒忌其能,若不会谦虚谨慎,而恃才傲物,必遭杀身之祸。
二、改写课文,精练写作表达的语言
在我们的教材中,每一个单元的每一篇课文都具有其固定的形式,属于不同的文体——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四个部分。在语文一般的教学方法中,往往都是按照文章本身所呈现出来的文体形式进行教学,长此以往,不免有些拘泥于形式。如果有些时候,针对课文呈现出的内容进行改写,变换文体,则呈现出出人意料的结果。一些教师在教某些篇幅较长的文章时,显得有些吃力,如果这时候变换一下文体,将长文的内容进行提炼,实行长文短教,既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能够让学生学会精练语言表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例如针对一些长文,特别是报告文学,像把《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篇较长的文章改变成诗歌形式,精练文章语言,出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唐老师在执教《罗布泊——消失的仙湖》时,要求针对第十七或者是十八自然段的内容,改写成诗歌的形式,用“你这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和“你这伤痕累累的土地荒漠啊”作为首句,不低于十句。《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属于报告文学,这种体裁的文章兼有新闻和文学的两种特点,但是用了诗歌的形式进行改写,一是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中所表达的痛惜之情,为罗布泊生态环境的破坏而痛惜,为人们的盲目性造成的悲剧而痛惜,学生对胡杨林和土地荒漠的不幸遭遇进行感慨,所抒发的情感具有震撼人心、振聋发聩的力量;二是精练文章的语言,在较长篇幅的文章里提取关键信息,实现了长文短教的良好的教学效果;三是训练学生创作诗歌的能力,提供创作素材,激发创作的灵感,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精练表达语言的能力。学生的作品如下:
“哀叹胡杨林”的诗句:
你这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
你是最美丽的树
你在风沙中伫立
你是干枯的“木乃伊”
你在荒漠里挣扎
你为大地奉献了生命
却成为他的伤疤
你为河流筑起城墙
却在干涸中崩塌
你这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
最终只能倒下
“哀叹土地荒漠”的诗句:
你这伤痕累累的土地荒漠啊
是脱尽外衣而裸露的胸膛
是褪尽光鲜孤独的模样
是时过境迁而沉淀的伤痛
你穿着亮丽华裳而来
却留下破絮脏衣
你青春洋溢而来
却留下百般病态
回忆不是救赎
是永恒的苦楚
三、创意写作,激发写作的创造性思维
在现在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认为在课堂上认不认真听讲都没有关系,对于考试成绩根本没有多大影响,便渐渐地对语文失去了兴趣,所以社会上便流行这样一句话“误尽苍生是语文”。出现这样的情况,与部分语文老师墨守成规、教学方式方法老套、课堂不生动、组织活动不够吸引学生的兴趣有关。特别是在学习文言文的课堂上,学生更是觉得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更不要谈继承传统文化了。这种现象引发了唐老师的思考,怎样突破文言文教学的瓶颈,使学生能够对文言文学习不再反感?用怎样的方法既能够发掘文本的文学价值,深层理解文章的内涵,又能够让学生进行练笔,训练一下学生的写作能力?唐老师则力求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文言文时实行创意写作,将文言文注入新的生机,注入新的时代元素,使文言文与时代接轨,用学生喜欢的语言进行表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创造性思维。例如将《石壕吏》改编成现代剧本,并要求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又如将《醉翁亭记》的第一自然段改编为rap的流行歌词。这些课堂打破传统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高涨,从中也渐渐地培养学生拥有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在写作方面也能够渐渐地表现出来。
唐老师在讲解《醉翁亭记》时,留给学生的预习作业则是将《醉翁亭记》第一自然段:“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改为rap说唱歌词,并在上课之前请小组同学进行说唱表演。学生根据内容改写成rap的歌词有趣又优美,当学生进行说唱表演时,台上唱词朗朗上口,台下掌声不断,当千年古文邂逅流行rap音乐,则是上演了一段绝妙的佳话,别有一番风趣在课间。一样的内容,古今不同的诠释,将文言文与说唱艺术结合起来,体现了唐老师具有创造性思维,打破课堂传统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写作训练方面,一次又一次地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思维,逐渐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写出更好的作品。
四、结语
唐小洁老师关于读写结合方面总结出仿写、改写、创意写作的三维视角,语句仿写、语段仿写、全文仿写、对比写作、课文改写、创意写作六种方式,是一种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提升语文写作能力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如在教学中多次尝试,则能够较好实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目标,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刘燕清.以读导写,以写促读——“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有效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J].语文教学通讯,2013(4).
[2]余映潮.余映潮教学技法80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
作者簡介:张雪玲,女,1993年生,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语文)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