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2018-08-25卢清周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实训技能

卢清周

一、引言

2015年5月,国务院的《中国制造2025》文件开启了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升级之路。作为与社会经济联系最紧密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职业教育体系当中,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输送生产一线需要的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因此,中职教育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但是,从目前来看,中职学校仍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仍较为突出,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评价仍以考试成绩为主,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很有必要对中职教育教学管理的内容、问题和对策进行研究。

中职教育教学管理包括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教学管理、教学资源等方面。目前中职教育教学管理主要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模式陈旧及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专业师资不足、教学资源匮乏等四个方面的问题,经过分析研究,笔者认为应该对准企业需求,从优化课程设置、整合教学内容,实现理实融合、开展多元培训,提高师资水平、加大经济投入,建设实训基地等四个方面进行努力。

二、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尽管各中职学校不断地推进教育改革,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经验和模式,但在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仍不容忽视。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从目前来看,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普遍参照职业院校同类专业,结合本校现有师资加以取舍完成,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各学校的课程基本相同。教师跨专业上课的现象层出不穷,只要学校有需要,某专业的教师随时可改教其他专业。从课程内容来看,中职教材沿袭普通院校教材的特点,理论内容偏多,而实践内容明显不足,且课程内容长期未更新,已经与社会生产实践相脱节,严重影响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形成。部分中职学校甚至在没有科学调研的基础上,盲目跟风,上马所谓的热门专业,增加新式课程,推行新的教学模式,结果原有的、成熟的专业体系、课程体系和教学活动全部被打乱,学生学习难度增加了,专业发展的延续性被打乱了,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降低了。

(二)教学模式陈旧,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

中职教育的培養目标是企业生产一线所需的技能型人才,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外,还要参加技术实训和生产实践,做到学以致用,能在毕业之后就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但是,从目前来看,中职学校的教师都是从学校走进学校,没有生产实践经历,这就导致他们在教学中多以理论讲授为主,难以结合生产实践开展教学,过多的理论学习及以试卷考试成绩为主的考核方式并没有给其技能教学产生促进作用,反而影响技能教学效果。

一方面,受教学时间、教学空间、社会条件和教师自身素质等因素影响,中职学校的实践教学受到了限制,学生仅从学校、老师和教材上获取知识,教师成为了教学活动的支配者。学生能够学到哪些知识、能够达到什么水平完全取决于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遇到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生必须要参与实践操作,但教师难以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如此,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少,主动思考的空间有限,其职业能力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基本不符合中职教育的需要。

另一方面,由于实训设备缺乏,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很少,对于学生的评价仍以试卷考试成绩为主,学生的课堂表现、知识掌握程度、技能学习情况未能顾及或根本不予考虑。有些学生理论学得一般,但动手能力很强,本应给予关注,注意培养其动手能力,但却评定为不合格,这样的评价怎么能符合职业教育的实际?其结果是学生毕业之后还要参加岗前培训,否则无法适应企业需求,这样的教学模式滞后于社会需求,滞后于时代发展,是必须要摒弃的。

(三)专业师资不足

职业教育应该坚持手脑并用、学做结合、理实并行和知能并重。要做到这些,中职教师应该同时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企业生产管理水平,掌握企业一线生产岗位所需的各种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是,从目前来看,中职学校普遍存在专业师资不足的问题,例如我校很多教师都是从中小学调到中职学校任教的,他们缺乏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缺乏企业的实践经验,教学只能照本宣科,不会联系生产实际。专业对口教师严重缺乏,由于待遇过低,具有高水平专业理论和技能人才难引进。例如,我校汽修专业,16、17级共有学生300多人,专业教师4人,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加上学校对教师培训还不够注重,不能为其提供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缺乏到企业顶岗实习的机会,使之难以满足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

(四)教学资源匮乏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企业一线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这就要求其校内应有相应的实训场地和实训设备,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校内实践教学的开展。但是从实际来看,由于学校发展较快,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投入更多地侧重于普通高中,对中职教育投入不足,很多专业实训设备跟不上学校发展,这就形成了中职学校教学资源投入上“先天不足而后天受限”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和教师也只能艰难地维持教学现状了。例如我校学前教育专业16、17级共有学生700多人,钢琴室、舞蹈室只有两间,远远满足不了教学需要。

三、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对策分析

(一)对准企业需求,优化课程设置

课程综合化、理论实训化、实训项目化已经成为当前中职教育的发展趋势。顺应这一趋势,中职学校应该结合各专业特点、学校特色做好以下两点:

1.深入开展市场需求调研

根据调研情况,专业设置要适应社会需求,具有市场性、前瞻性,专业设置要突出行业性,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要合理设置,口径宽窄适度,数量适当,具有针对性。人才要求与市场需要实现“无缝对接”,因此,“以市场为导向”、校企融合等成为其重要的特征,重点培养学生的生产、经营和服务社会的技术技能。强调学生掌握实践操作的知识和技能,这就要求学校的教育途径和手段应与社会实践、行业发展密切联系,根据职业、岗位的需要,设计和安排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稳步推进校企合作,吸引企业参与到专业课程的开发、教学、评价过程当中,根据企业需要调整当前的专业课程,依托地域产业特色开发特色专业和特色课程。如果有必要且现实允许,最好周期性地安排教师到企业兼职或带职锻炼,参与企业各个岗位的生产实践,了解其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和能力要求。

2.适度增加实习实训课程比重

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在校内参加实践操作练习,并要求企业安排技术能手参与对学生的技术指导和技能评价,促进学生技能水平的稳步提升,尽可能缩短学生毕业后的职业适应期。

(二)整合教学内容,实现理实融合

衡量中职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就是课程体系当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以岗位能力需求分析为基础,重新整合理论内容和实践内容,使之形成系统的知识模块,依据学生特点和就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这样将更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中职教育教学管理当中,教学管理所占比例最大,包括课堂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诸方面。受生源所限,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基础差、学习目标不明确、行为习惯不良、学习兴趣不浓等问题,如果单纯地让他们坐在那里听课难以收到较好的效果,而如果让他们动手操作却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而技能学习和习惯养成则正是中职教育的目标。综合考虑学生特点和教育目标两个因素,中职教育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应该体现以技能培养为重点的特点。如,课堂教学切忌只讲理论不讲实践,应该做到理论与实践合理搭配、有机统一,因此对教师操作技能的要求比专业理论还要高;在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时,不能单纯地以期中或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为依据,而应该将学生的日常表现、技能操作都纳入到评价体系当中,推行综合性评价。

这里所说的教学内容整合并不是课程内容的简单加减,而是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重组,并引入新的生产技术、生产工艺和管理制度,形成新的、系统化的课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开发新专业、新课程,不断提升专业、课程、教材的建设水平,突出学校特色,更有利于学校办学的适应性和针对性,更有利于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转化,更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在课程整合过程当中,切不可轻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而应该结合“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以“必需” “够用”为前提,课程设置须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课程体系重视优质核心课程建设。适度减少理论课课时,适度增加技能课课时,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构更为合理,实现真正的理实一体化教学。

(三)开展多元培训,提高师资水平

通过多种方式建立一支人员精干、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教学科研相结合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梯队。与普通中学相比,中职学校的教师要求要更高,他们要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本身也应该是社会紧缺的技能型人才,学校、教务部门、教研室均要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层层负责,抓好落实;要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在职与脱产培训相结合,以在职为主,因此,中职学校应该努力创设条件,鼓励教师积极地参与学历进修、专业转岗和技能实践培训,以保证其理论水平和技能水平的不断提升。否则,没有高水平的师资,再谈什么教学管理也是空谈,没有任何意义。对比当前的师资状况,今后应该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依托高职院校、合作企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及自身优势,开展多元化的师资培训,为教师增加到企业锻炼、到一线体验、向技师学习的机会,培养更多的“双师型”教师,这将更有利于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

(四)加大经济投入,建设实训基地

对于中职教育来说,教学资源涵盖面较广,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师资和设施设备,这两个方面缺少任何一个,学校的教学都将无法顺利进行,更谈不上有效的教学管理了。技能培养必然离不开必要的教学设施设备,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有单独的机房来进行上机操作,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有单间琴房来开展实践训练,等等。

在拥有了足够的设施设备之后,学校还应该合理地分配给师生,使其在校园之内就能满足初步的实践需要。受地方经济条件限制,陆丰各地的中职学校只能利用有限的经费来开展实训场地建设,为了更为有效地进行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中职学校应该在争取上级政府资金支持的同时,强化与企业的合作,在政策范围内开展引企入校和办学进厂。也就是说,学校要一方面利用好上级的政策支持,积极争取项目资金,逐步改善校内实训基地和实训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大与企业的合作,吸引企业参与到实训基地建设中来,或在校内建立实训基地,或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只有实训基地建立并利用起来,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才具有实现教学过程“现场化”的条件,从而使实训教学的标准与技能考核制度逐步完善,建立并优化实践教学和技能考核标准体系。根据“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能力”的原则,努力探索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模式。建立校内专业技能鉴定中心,积极开发基于网络的虚拟仿真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技能考核系统。

参考文献:

[1]麻来军.中职教学管理三维目标设计与施行的基本策略[J].职教论坛,2011(12):38-40.

[2]侯明.以“职业为本”指导下的中职教学管理浅析[J].教师,2013(27):17-17.

[3]李河江.从职业的角度探析中职教学管理[J].河南科技,2014(20):248-249.

[4]徐娜.以“职业为本”指导下的中职教学管理浅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6(14).

[5]孙琳,徐桂庭.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脉络与变迁——基于教学政策文件的分析[J].职教论坛,2015(3):4-15.

責任编辑陈春阳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实训技能
“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浅析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云教学管理平台在教学运行管理方面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
拼技能,享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