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拗汤加减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寒哮证)的临床观察
2018-08-25李欣
李 欣
(重庆市江北区中医院,重庆 400021)
支气管哮喘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疑难危重病,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也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1]。本病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炎症性疾病[2]。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阵发性气急、胸闷、呼吸困难、哮鸣、咳嗽和咳痰等。本病可由多种因素如粉尘、花粉、冷空气、油烟或饮食不宜等诱导发作[3]。支气管哮喘发作一般有季节性,常见于秋冬季节,部分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平喘药物治疗缓解[4]。现代医学本病主要以激素治疗为主,配合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5]。但临床表明,单纯的西医治疗效果往往并不可靠。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手段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3年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6]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参照卫生部2002年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中的哮证之寒哮证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75岁;发病时间<72 h;方案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肺结核、肺纤维化及肺癌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者;近1个月内应用激素及β受体激动剂者;药物继发哮喘者;心脑肝功能障碍者;过敏体质者;妊娠哺乳期女性。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本院呼吸科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寒哮证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男性25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25.13±1.23)岁;病程 2~15 年,平均(6.92±1.10)年;根据哮喘病情严重程度划分,轻度23例,中度22例。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 22 例;平均年龄(23.14±1.45)岁;病程 2~16 年,平均(6.83±1.07)年;根据哮喘病情严重程度划分,轻度25例,中度20例。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西医常规手段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西医治疗,包括持续吸氧、祛痰、止咳及扩张支气管等;具体药物包括沙美特罗替卡松(LaboratoireGlaxoSmithKlinee生产,国药准字H20150323,规格 50 μg/500 μg/泡)吸入,每次 1 吸,每日 2 次;异丙托溴铵(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Co.KG生产,国药准字 H20150159,规格 2 mL:250 μg)吸入,每次250 μg,每日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三拗汤加减治疗。方组:炙麻黄15 g,杏仁15 g,生甘草 6 g,黄苓 15 g,蝉蜕 10 g,僵蚕 10 g,干姜 6 g,细辛3 g。加减:痰多清稀者,加法半夏15 g;痰稠色黄者,石膏15 g;干咳加麦冬15 g,沙参15 g;瘀血阻肺者,加地龙15 g,丹参15 g。每日1剂,水煎2次,温服,每日2次。两组均治疗2周。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与体征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治疗后肺功能改善情况。肺功能改善情况:检测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第1秒用力呼气量百分率(FEV1% )。
1.5 疗效标准 根据文献[6-7]制定疗效标准。临床控制:哮喘症状完全缓解,FEV1(或PEF)增加量≥35%。显效:哮喘发作较前明显减轻,FEV1(或PEF)增加量范围≥25%,<35%;好转:哮喘症状减轻,FEV1(或PEF)增加量≥15%,<25%。无效:临床症状和 FEV1(或PEF)测定值无改善或反而加重。总有效率=(临床控制+显效)/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s)表示,采用秩和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自身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两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见表2。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 别 时 间 胸闷 咳嗽 哮鸣音 咯痰治疗组 治疗前(n=45) 治疗后对照组 治疗前3.48±1.00 3.97±0.81 5.12±1.12 4.51±1.02 1.05±0.21*△ 1.26±0.10*△ 2.16±0.45*△ 1.26±0.43*△3.51±0.81 4.02±0.74 5.08±0.83 4.56±1.23(n=45) 治疗后2.23±0.94*2.48±0.63*3.13±0.44*2.31±0.61*
2.3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见表3。结果两组治疗后肺功能均改善(P<0.05),两组比较,治疗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善情况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善情况比较(±s)
组 别 时 间 FEV1(L) FEV1(%)治疗组 治疗前 1.65±0.43 65.72±6.36(n=45) 治疗后 2.78±0.41*△ 81.68±5.32*△对照组 治疗前 1.67±0.51 65.89±5.98*(n=45) 治疗后 2.04±0.42* 72.78±6.45*
3 讨 论
支气管哮喘难以根治,具有长期反复发作的特点,其病因尚未十分清楚,多数医家认为与遗传、免疫、环境等因素有关[8]。西医一般采用吸氧、抗过敏、解除支气管痉挛、抗感染等综合治疗,效果不甚理想,对控制哮喘再次发作效果不佳[9]。况且抗生素、激素等反复使用,容易使患者产生耐药性和药物的依赖,此外激素长期使用又会对患者造成进一步的伤害[10]。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会导致患者临床表现出呼吸困难、喘息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会导致病情加重。以往,临床上多采用西医药物治疗,包括平喘类药物、β-受体激动剂、糖皮质激素等,能对临床症状进行缓解。因此,临床寻求更加可靠,疗效更优,对患者伤害更小、更安全的方法非常迫切。
支气管哮喘属于中医学“哮病”范畴,发病机制包括内因和外因两种。前者包括遗传、体质、情志等;后者包括饮食、气候、环境等。内外因素影响使脏腑功能失调,津液输布不利,痰饮必成,内伏于肺。其病机在肺,多因肺气不宣,风邪内侵及痰阻气滞等致病;故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当以清热平喘、宣肺祛风为主。三拗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伤寒论麻黄汤画裁而来[11]。本方由麻黄,杏仁,甘草 3味药组成,主治宣肺解表,平喘止咳。为临床治疗支气管哮喘、咳嗽、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常用的方剂[11]。麻黄炙用加强平喘作用,杏仁宣肺止咳,制约麻黄之燥;甘草止咳化痰,同时补气,补足麻黄耗散之气,僵蚕祛风化痰,黄苓清热止咳,地龙平喘散结;细辛温肺化饮,与半夏共奏温肺化痰之功效。现代研究证实,麻黄所含主要有效成分麻黄碱的结构与肾上腺素相似,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其作用较肾上腺素弱而持久,故能平喘[12]。杏仁还有杏仁苷,对呼吸中枢有抑制作用,达到镇咳、平喘作用[13];甘草甜素能通过增强和延长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而发挥抗感染作用[14];黄芩皂苷可有效增加模型动物喘息潜伏时间,延缓气道病变进展和重塑进程[15];而地龙则能够阻断白三烯多肽合成进程,抑制气道黏液分泌水平,进而达到减轻呼吸阻塞程度的目的[16]。
本观察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0%;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肺功能均改善,两组比较,治疗组改善更加明显。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优于单纯依靠西医常规治疗,且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更加明显,肺功能改善也较单纯西医治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