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技术发展现状及思考
2018-08-24殷琳淼
殷琳淼
摘要:我国很重视垃圾填埋场的建设与开发,因为我国人口数量众多,生活垃圾、工业垃圾的解决会影响居民的生活,因此我国重点开发垃圾填埋场。但建设垃圾填埋场会破坏我国的生态环境,也会对填埋场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如何完成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成为我国需要思考的问题。因为国内外有很多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的案例,我国可以通过分析目前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的现状,通过引进和研发生态修复技术,为我国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提供保障。本文对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技术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深入思考我国就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问题应当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垃圾填埋场 生态修复 现状分析
引言
垃圾填埋场的工作原理是将垃圾埋于土地,使垃圾隔绝空气,虽然垃圾填埋场能解决我国大部分的生活、工业垃圾,但由于我国土地资源有限,而且我国迫切开发垃圾填埋场,所以我国将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地点转移到偏远的郊外。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垃圾填埋场逐步由郊外转移到城区,有垃圾包围城市的趋势,而且填埋垃圾产生的各种污染物会影响到城市环境,并与城市生产的各种垃圾结合,这将不利于居民的生活和城市的发展。所以建设垃圾填埋场的同时,也需要维护城市的发展,保证居民的正常生活。
一、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技术发展现状
(一)人工种植生态修复
我国十九大会议提出要坚持生态文明的建设,加强生态修复能创造更多的土地资源,也维持生态系统的协调。通常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主要依靠种植植物实现,因为植物可以对土壤中的污染元素进行吸收,这样可以减少土地的污染程度,垃圾能为植物提供养分。通过种植植物,垃圾填埋场的土壤能形成植被,这样能提高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处理效率,降低垃圾填埋场周围生态环境的恶化程度,使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除了种植植物外,还可进行封闭式处理,进一步减少垃圾填埋场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二)自然植被修复
垃圾填埋场完成垃圾填埋后会使用土层对其进行覆盖,可以起到很好的隔绝空气的作用,同时土层包含自然修复植被的过程。自然状况下,土层长出植物需要花费一到两年时间,而且长出的植物存活率较高。如果垃圾填埋场采用自然植被修复技术,大约两三年垃圾填埋场就会被植被覆盖,而且能保证植物的存活率。
二、垃圾场填埋生态修复技术发展的思考
(一)生态修复技术的定位问题
根据国内外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技术的使用案例,我国需考虑生态修复技术的定位问题,因为垃圾填埋场进行生态修复后可作为娱乐场所或者绿化场所,这些都需要国家完成规划并且实施,生态修复技术定位的不同将影响生态修复技术的选择。垃圾场填埋生态修复技术中,可行性最高的是人工种植生态修复技术,这能提高垃圾填埋场的绿化,而且绿化植物的选择也没有太高的要求。
(二)覆盖材料的选择问题
因为垃圾填埋场需要材料将其覆盖,覆盖材料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人工种植植物的生长状况,甚至影响到生态修复的最终效果。覆盖的材料既要阻止已填埋的垃圾的发酵,又要为种植植物的生长提供生长环境。垃圾填埋场的覆盖材料可选择污泥、沙土等材料,选择时国家需考虑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的成本,并且结合垃圾填埋场周边的居住环境,才能顺利完成覆盖材料的选择工作。
(三)种植植物的选择
如果选择人工种植植物的生态修复技术,国家需要对种植植物进行选择,选择的植物主要以草本植物为主,因为其具有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等特点,同时为适应植物的生长,国家需选择垃圾填埋场周边生长茂盛的植物,这样的植物具有土壤适应性,能更快的生长和更好的发育。同时国家可以根据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需求选择恰当的种植植物,以提高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的效率。
(四)修复过程的管理问题
修复过程的管理包括生态修复技术的选择和垃圾填埋场覆盖材料的选择,这些都会影响到垃圾填埋场周边环境的恢复程度,同时增强修复过程的管理力度,有利于维持我国生态系统平衡。因为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过程相当漫长,而且生态修复系统相当脆弱,所以需要我国耐心的对生态修復进行管理。我国可以根据垃圾填埋场周边的环境治理需求,为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制定方案,这样有利于更快的完成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土地资源相对紧张,通过对垃圾填埋场进行生态修复能为我国建设和使用更多的土地资源,同时也能提高垃圾填埋场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以此达到最佳的生态修复效果。我国可以对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由此展开思考,以此才能采取合适的对策解决我国土地资源缺乏的问题。如果我国想要提高垃圾填埋场生态修护的效率,就可以加强我国土地资源的管理,并重视生态修复技术的选择与应用。
参考文献:
[1]田靓,刘更生,王文燕.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工程滑坡成因及应对措施[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7,24(04):43-46.
[2]孙向辉,周丽贞.垃圾填埋场植被恢复技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09):100-102.
[3]刘雅洁.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若干问题[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04):145.
[4]方文君,周传斌,康文星,龚哲.老垃圾填埋场采矿及其生态修复的研究进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S2):109-113.
[5]孟淳.垃圾填埋场好氧降解加速稳定化技术生态修复方法[J].建材世界,2013,34(03):145-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