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趣读 乐读

2018-08-24徐姗

新一代 2018年9期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诵读兴趣培养

徐姗

摘 要:小學语文“新课标”在第一学段就提出了诵读古诗要“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这样的学习目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现将从“趣读”、“乐读”两个角度来谈一谈对小学一年级学生古诗文诵读兴趣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古诗文;诵读;兴趣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名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同时,小学语文“新课标”在第一学段就提出了诵读古诗要“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这样的学习目标。

小学一年级作为小学的第一学段,学生具有较为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他们的想象力丰富,愿意与教师及同伴交流、互动,情感真挚、强烈,同时颇具表现欲,是培养古诗文诵读兴趣,引导学生们亲近古诗文的关键时期。因此,如何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古诗文诵读兴趣,就引发了作为一线文学教师的笔者的思考、探索与尝试。

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现将从“趣读”、“乐读”两个角度来谈一谈对小学一年级学生古诗文诵读兴趣的培养策略。

一、趣读

(一)精选诗文,朗朗上口。要想引导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亲近古诗文,选文很重要。

围绕一年级孩子们感兴趣的主题选取古诗。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多对动物和自然感兴趣,因此在精选古诗时,创设了三个主题——故事中的动物,古诗中的家乡,古诗中的四季等主题,分别选取了以《鹅》、《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春晓》等为代表的古诗,这些古诗选描绘的内容大多贴近一年级学生的生活,并能以这些内容为起点进行延伸辐射,将这张“自然生活”之网越编越大。

选取字面意思相对浅显同时又富含韵律美的古诗文。尤记得在第一节诵读课上,孩子们兴趣盎然,身体不由自主地随着韵文节奏摆动着:“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时那种快乐、陶醉的氛围,给作为教师的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前文所提到的这则韵文,即选自《笠翁启蒙》“一东”。《笠翁启蒙》、《声律对韵》是从前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他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

(二)成语典故,妙趣横生。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都有一颗“探险寻宝”的童心,如果能在诵读古诗文的过程中融入“寻宝”的趣味,对于激发他们诵读古诗文的兴趣大有裨益。而在古诗文中所包含的“成语典故”就恰好可以拿来作为“宝藏”。如选自《笠翁对韵》“齐”韵一则中的“颁竹策,剪桐圭”就包含了同成王和他的小弟弟叔虞开玩笑,用桐叶剪成圭形送给他,说要封叔虞为候这一历史典故。同样是选自这则韵文中的“狡兔能穿三穴隐”一句则包含了“狡兔三窟”这一成语。在诵读课程进行到中期时,学生们已经自己能够从韵文中“挖出”一些“成语典故”的“宝藏”来了,虽然对对他们呢的含义还不甚明了,但“寻宝”成功的喜悦却能让他们在更大程度上去感受诵读古诗文带来的乐趣。

(三)图文释义,精彩纷呈。记得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读诗不仅要睁开眼睛看文字,更要在想象中睁开眼睛看由文字触发而构成的画面。”

小学低年段的学生,较之文字,更容易理解具象图片所表达的含义。利用孩子们的这一特点,在诗文诵读的课堂中,常常引入具象的图片来解释生字词的含义,直观的感受往往能让孩子们对所诵读的古诗文有更为深刻的印象。

“哇~~~好美啊~~~~~”在一年级诗文诵读的课堂中,常常能听到孩子们发出的一声声惊叹。这样的惊叹声多是因为孩子们看到了投影在大屏幕上的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如在读到“绵腰如细柳,嫩手似柔荑”时,大屏幕上出现了细柳,柔荑以及一幅古代纤手细腰的美女的画像;而在读到“桃红对柳绿”时,大屏幕上出现的则是一幅千里桃园桃花齐放,以及一幅运河两岸柳枝轻拂的春光图,如此具象的画面,不仅从感官上带给孩子们深深的震撼,还能让他们对新学的生字词有深刻的记忆。

二、乐读

乐读,重在一个“乐”字,如何让一年级学生在古诗文诵读中体会到乐趣?培养他们的自读能力,给予他们诵读的成就感,将各种形式的诵读以游戏的方式开展,引入竞争机制,配乐朗诵体会古诗文韵律的优美,师生合作等都举措都能很好地激发诵读古诗文的乐趣。

(一)自由读,扫清“拦路虎”。每当一则新的古诗文出现时,我总是会请学生自己先自由地读一读,在读之前提出要求:结合注音,将每个字读准确,看清标点,注意停顿。

面对一则全新的古诗文,孩子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总会跃跃欲试,希望能够一“读”为快,而这时古诗文中的一些生字词,就成了一只只“拦路虎”,阻挡了孩子们前行的脚步。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做的就是赋予孩子们一根“打虎棒”——为生字词注音,让他们能够在自由读的过程中先扫清障碍,体会到自读的乐趣,感受成功地自由诵读为他们带来的成就感。

(二)轮流读,小火车快开。经过了第一轮的“自由读”之后,大部分孩子都能够做到将古诗文中的字词读准确,并能根据标点进行断句停顿。此时给予孩子们一个展示自读成果的平台,对激发他们的诵读自信心以及教师的及时纠错指导,都非常有必要。

开小火车轮流读,按照顺序每个学生读一(下转第191页)(上接第189页)句,孩子们在这个时候的注意力往往是最集中的,因此他们能够很快地发现同学读错的字音,并能在第一时间给予纠正,教师若能在此时对孩子们的轮流读给予有针对性的评价,对学生们接下来的诵读将会起到非常有效的引导。

(三)集体读,配乐动地来。 前两轮的诵读,都只是学生们的个别体验,而诵读古诗文,氛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集体诵读时,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让学生们随着古诗文的韵律自由地摆动身体,音乐加动作,赋予了诵读古诗文更多层次的体验。

结合小学一年级学生习惯用动作来描述物体或是事件的特点,请孩子们为古诗文中的诗句设计出相应的动作。如在读到“极目对远眺”这一句时,就有孩子联想到孙悟空的经典动作,设计了将手指并拢做成“凉棚”置于眉上的动作来表示“远眺”。设计动作来配合诵读,不仅增加了诵读的乐趣,同时也能引导学生对所诵读的古诗文内容有更为生动的理解与记忆。

每每有人路过我们的诵读课堂时,总会忍不住驻足欣赏孩子们站直身体,随着音乐配合动作诵读古诗文的情景,与我们一起,陶醉在这美秒的氛围中。

(四)代表读,小组来比赛。引入竞争机制,即小组代表比赛诵读,能够增添诵读古诗文的诵读乐趣。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并愿意为争取集体荣誉贡献自己的全力。

在我们的古诗文诵读课堂中,黑板上总会画有小组星星榜,各组都会推选一名代表,参加诵读比赛。我们会从流畅度、是否配合肢体动作,能否读出古诗文的韵律感等几个方面来对小组代表的诵读进行评价。胜出的小组代表能为自己的小组争得相应数量的星星。在当堂课结束时,教师会根据星星数量给相应的小组发放奖励卡片。

有了这样的竞争机制,能够在极大程度上调动一年级学生参与古诗文诵读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古诗文诵读机会。

(五)师生读,合作真愉快。师生共读古诗文,不仅能将教师的“范读”自然地融入到诵读中,便于学生体会和模仿,还能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可谓是一举多得。在师生合作读环节中,我们一般会采用以下三种模式——教师与全体学生分句读;教师与小组学生分句读;教师与个别学生分句读。

教师与全体学生分句读,旨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古诗文的正确诵读;教师与小组学生分句读,旨在有指向性地了解某一范围内学生的诵读情况;教师与个别学生分句读,则旨在更有针对性地了解,指导学生的古诗文诵读。

此刻我们谨以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古诗文诵读兴趣为起点,轻轻播撒下一颗颗探寻古诗文奥妙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田,然后就静静地待萌芽,待成长。

参考文献:

[1]郑国民.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改革[J].学科教育,2003(4).

[2]杨凤娇.体验诗歌快乐享受人文关怀[J].自主教育,2007(03).

猜你喜欢

小学一年级诵读兴趣培养
浅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
作文启蒙教学要从一年级抓起
高中生物学习兴趣培养方法探讨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灵动指尖的艺术
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扩展阅读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