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探讨
2018-08-24李奕连
李奕连
摘 要:随着我全方面新课改的要求,国家在小学生的语文教育方面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往往忽视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社会实践应用能力。语文作为小学一门基础主要学科,语文学科的社会人文性强的特点要求学生通过自身生活体验去感悟语文学习的美丽与文化。忽略学生的语文社会实践能力会造成学生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严重分离。本文作者根据我国目前小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现状和困境,对如何提高小学生的社会语文实践能力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应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社会实践;教学方法
一、小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现状与困境
(一)理论远多于实践。由于深受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相比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往往更注重课本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其相应的训练。然而语文是一门与社会联系紧密的人文学科,学生在缺少社会实践的情况下对语文课本知识的理解也不会有本质上的提升,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的语文想象力和创造力了。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也通常教师对课本单元生僻词汇进行讲解,并带领班级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和课文背诵,学生很多时候对于书本知识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现象,当教师换一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内容提问时,就会发现很多学生对所学内容无法进行变通和拓展。归根结底是学生没有通过结合自身社会实践对所学书本内容进行一定的升华的吸收。
(二)家长“圈养式”教育方式。目前很多学生在自己的家庭中都是独生子女,很多时候父母对学生的过分溺爱和“圈养式”教育方式让学生失去了很多自己动手实践的机会,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当学生根据教学要求需要自己从社会上收集信息时,很多家长就会通过个人社会人际关系直接为学生拿到信息,学生在过程中不需要亲力亲为,这就让学生丧失了自主运用所学语文知识进行社会实践的机会和能力。再例如,很多学校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家连最基本的做饭技能都不会,只依靠父母生活,造成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生存能力低下的状况。
二、培养小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有效策略
(一)教学目标具体化。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首要任务就是为学生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体验中慢慢积累社会实践的经验。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该结合学生呢过不同的性格特点、年龄差异和兴趣爱好,例如,对于班级的女孩子来讲,教师可以为其制定每周帮妈妈刷三次碗或者扫两次地等等;对于爱社交的男孩子来讲,教师可以为其制定每日在学生自家小区院子里捡垃圾,维护环境,或者制作保护环境的小海报张贴在小区的公告栏中等等社会实践任务。教师在教学实践时,应着重培养学生融入大自然的环境,并且培养学生在欣赏自然所带来的奇妙的同时肩负起维护自然环境的责任,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有责任感的美好品质。同时,也应在社会实践教学中帮助学生熟悉和遵守社会文明行为规范和准则,培养学生积极热爱生活的好品格。
(二)活动中接触社会,关注社会知识。通过社会活动,让学生能够加快融入社会的步伐,学生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能够学到校园课堂中所接触不到的社会知识和社会能力,同时磨炼学生的坚强意志。例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帮助自己所在小区的修草工人进行草丛修剪,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可以亲近大自然,体验自然界的美丽,同时还能够学到很多不常有的社会知识,例如打扫修剪草坪时的废弃物怎么打扫会比较节省力气,是把一堆树枝扫在一起,一边拿着扫把一边一手拿着几根树枝往手推车上丢合适还是手拿到扫把的三分之一位置上用的力量最小?为什么除草工人在炎热的夏天总是穿着长裤进行工作?因为草里通常长满了刺,穿长裤是为了防止在除草中被意外划伤。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在巩固学生所学的书本知识的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師在小学社会实践教学中的作用
(一)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离不开教师正确的引导和耐心的辅助。学生在小学这个阶段很多方面尚且处于发展期,再加上学生对社会知识了解的匮乏,在社会活动中往往会遇到很多困境和疑问。教师在这个时候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和做事做人的态度。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培养并树立学生的社会安全意识,保障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人身安全。
(二)对学生的社会实践及时予以肯定评价。为了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完善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在教学和实践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实践活动结果进行积极正面的肯定和评价,培养和树立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学生在小学阶段时的心理成长通常较为稚嫩,因此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应注意自己的用词,避免使用过激的言语造成学生的心理障碍。努力做到在活动中促进学生社会知识的积累并激发学生勇于参加社会实践的兴趣和提高学习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社会实践活动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将学生从传统封闭、狭小的空间转移到开放式社会大课堂中,让学生在自身的体验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语文素养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傅维利.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5(12).
[2]孙智昌.论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其培养[J].教育研究,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