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议论文说理应强化学生的理性思维意识
2018-08-24吴素彬
吴素彬
近年来,高考作文更着重考查议论文的写作,越来越突出理性思维的特点,目的也是为了引导学生多关注社会,思考人生,认识自我,并能对社会上的一些问题有自己客观、理性的思考。如2017年全国卷新课标I卷的作文题,十二个热点关键词就彰显了一定的时代特征。因此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应该引导学生多关注社会现实,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培养公民写作素养,客观理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只有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提高了,才能为思维深度的形成打下一定的基础,从而也为理性思维的强化提供条件。议论文写作是学生理性思维的集中展示,因此,只有在议论文说理过程中强化学生的理性思维意识,才能指导好学生写好议论文。那么,在高三的作文教学中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强化学生的理性思维意识呢?笔者认为,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思考:一是逻辑分析层面,二是结构层面,三是语言训练层面。
一、逻辑分析层面
理性思维是一种有明确的思维方向,有充分的思维依据,能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的一种思维。它是一种建立在证据和逻辑推理基础上的思维方式,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人们把握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能动活动。长期以来,语文教材都比较关注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掌握基本语文知识,而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强调都不够。作文教学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序列性,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也只是出现在教师作文评讲的片言只语之中,我们的学生缺乏完整而系统的真正地逻辑思维训练。因此,强化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1.感性需要理性的分析
粗略来说,思维包括“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两种基本形式,感性思维往往和具体的形象联系在一起,时常伴随着想象和联想,理性思维则借助“概括”“判断”“演绎”“归纳”等逻辑形式体现对客观现实认识的深化。现在高考的很多作文题目,材料作文还是占多数,题目除了让学生有想象、思考的空间之外,还有一点很突出,那就是注重往理性思维靠拢。议论文写作,离不开具体的形象作为论据,但所有的论据都是论证的手段而非目的,而目的是证明论题的正确性,而论题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表达,也就是由逻辑思维形式存在的。所以如果要写议论文,就必须运用逻辑的方法,通过一定的理性分析,从作文的材料出发,由表及里挖掘表面字句背后深层次的主题,然后多角度多层面地阐释对该主题的个人见解。而且对问题不能只停留在就事论事上,还应由此及彼、联想感悟,思接千里,神游八极,联系社会现实分析探讨,才能使写出来的文章对问题的思考和认识更具普遍性和社会性,能体现出一定的思维深度。
如2015年全国卷Ⅰ作文材料是老陈因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而被女儿小陈举报一事。围绕女大学生小陈举报父亲违法这一核心事件,写作的时候要对具体事件和社会现象能探求其深层原因,要有问题意识,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而不能只是停留在事件的表面,分析时要对老陈违规的深层根源作一定的探讨:究竟是责任感的缺失,还是公民意识的淡薄?是对生命缺少敬畏之心,还是守法观念的缺失?除此之外还可以辨析女儿举报父亲是否有悖伦理?能否称“大义灭亲”?是否是“情”与“法”之间的权衡与选择?
只有经过这样的分析,才能透过材料看到材料背后事物各个要素之间的内在关联,经由问题揭示原因,经由形式揭示內涵,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一定的深度。
2.对题目涉及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要明确
逻辑思维是纯理性阶段的思维形式,概念要十分清晰,不能似是而非含糊其辞,对任何一件事物,要用自己的感知运用恰当的语言加以概括和说明,当形成概念用词语表达时,概念的内涵定义和外延的范围,都应当把握得准确无误。
如一道以“宅”为关键词的材料作文:“宅”已成为一个新兴的网络名词,“宅男宅女”现象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他们喜欢足不出户,喜欢上网,喜欢安静,喜欢一个人做事,不太愿意接触外面的社会。
针对以上的材料,在选好角度,确定立意的时候,对于“宅”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要界定清楚,要能够分析“宅”生活的利与弊,才能算是完整、准确的审题立意。在学生平时的作文中有很多用词不当、立意不够精准的现象,其根源就在于概念的逻辑混乱,未能够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而只有对概念进行清晰的界定和诠释,才能为后文自己的论述奠定基础。而对于概念的判断更要求明确,是就是是,否就是否,不可出尔反尔自相矛盾,要让读者明白自己的主张。现在高考的很多作文材料,都存在一定的争议点,因此,在逻辑分析层面上,对概念进行判断时还要注意全面分析,一分为二,体现一定的理性思维意识。
3.辩证分析,一分为二,以达到全面认识为目的
由于客观事物无不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因此人的认识也必须运用辩证的方法把握客观事物的存在形式和发展变化的规律。高考作文,不管学生是选择什么样的文体进行写作,归根结底,它所考查的是学生的认识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要想写出主题鲜明,有真知灼见,认识客观全面的文章,是需要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的。因此,在平时的写作训练时应该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联系的、发展的和对立统一的原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初步掌握辩证逻辑的思维形式和辩证推理。
例如2016高考全国Ⅰ作文试题,作文材料选用漫画作品,两组对比式的漫画取材于生活,题目本身就充满着思辨性。如考生谈家长在面对孩子成绩和表现的时候,就要正确、理性、全面地看待问题——家长要综合看待学生的成绩变化,鼓励和批评都要适度,理性对待孩子的进步与退步;对孩子的关爱不能仅仅以分数为本,应该全面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对于这一题目,考生如果想写出高分作文,既要对漫画有充分的理解,还要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对问题能够一分为二,辩证分析。
除了以上所介绍的几种思维训练外,还可以从分解思维、批判性思维等方面入手,来强化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理性思辨的效果。
高考试题每年都在变,作文试题更是常变常新,只有练好作文内功,扩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关注身边的现实生活,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才是作文备考的不二法门,这也是高考作文对语文教学的一点重要启示。
二、结构层面
当前,不少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还存在结构思路不清晰,段落之间逻辑性不强的问题,这与学生写作时没有注意遵循逻辑顺序,缺乏严谨的思维过程有一定关系。因此,在结构层面上,应重视帮助学生进行写作思路的梳理,使理性的分析构成文章的主线,显示出文章的条理性。早在半个多世纪前,梁启超就主张:“教人作文,当以结构为主”。这种“以结构为主”的主张就重视交给学生具体可感的“格式”,就是重视思路教学,它可以有效解决学生议论文写作思路不清、层次混乱等问题。所以写文章谋篇布局时应遵循思维的基本规律,做到结构严密,前后一致,逻辑推理无懈可击。
1.审题立意上,初步理顺写作的思路
在学生的整个写作过程中,思维贯穿始终,没有思维活动,就没有写作活动。我们的学生在拿到作文题目后,就会对题目从多方面多角度地进行思考和理解,由此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悟,其中就包括观点和素材。在这一过程,应强化学生对所联想到的觀点和素材进行梳理(收拣、集中),对素材的意义进行感悟和追寻,选取最佳的写作角度,筛选出有新意、最切题的观点和材料,初步理顺写作的思路。
例如:作文题目“总有柳暗花明时”。这是一个比喻型的题目,学生在审题后,确定“绝境”“总有”“出路或转机”这些审题要点之后,就可以利用发散思维,开始对具体的人、景、事物进行联想,其中就包括观点与素材。
相似联想:和它相似的观点或事例?相关联想:原因(为什么)?办法(怎么做)?结果(怎么样)。相反联想:有没有反例?什么情况下会出现?
以上是学生成功利用发散思维,进行审题构思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已初步显示出文章的写作轮廓和思路。
2.行文时,形成严谨的思维过程和逻辑顺序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此外常见的结构形式还有有并列式、对比式、递进式等等,有时是几种形式的复合交叉。写作时,当审题完成,确立中心之后,就要围绕中心来展开论证。如何让思维清晰,除了按上述议论文的几种结构进行论述之外,还可以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设置分论点,从不同角度来论证中心论点,分论点之间可以是并列式或是递进式。其中采用递进式安排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能够在形式上较好地体现思维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严谨过程,体现出一定的逻辑顺序。时评式的作文,可以运用“引——议——联——结”等结构,也同样能够体现出严谨的思维。
当然作文的结构还不止于此,但不管是采用那种模式,只要能够按照考场作文的结构模式要求,围绕自己的观点展开论证,让自己的论证严谨有力,思路清晰流畅,那就可以了。所以,在行文时,形成严谨的思维过程和逻辑顺序,正是从结构层面强化了学生的理性、思辨意识。当然,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除了注意文章的整体结构要符合一定的逻辑顺序之外,还要注意段落之间的过渡衔接,如用总领性的语句来统率下文,用总括性的话语来归纳上文;运用“演绎、归纳、类比”等推理知识来推进段中逻辑结构的形成。
总之学生在写作时,如果能够放开去,在正确立意之下结合一定的结构,定能写出富有个性而符合逻辑的文章。
三、语言训练层面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离不开语言,同时语言也离不开思维。二者如影随形,谁也离不开谁。正如写作专家马正平在其《高等写作学引论》中就指出“写作就是立意和立意的语言秩序化的过程”。写作就是一种“思维——语言”的艺术,他主张为写作思维“赋形”,认为论理性文体写作思维赋形体现在行文过程就是按照起承转合的顺序,通过运用多重论据从正面渲染(重复)或从反面反衬(对比)来对观点进行证明的过程。因此,我们也可以从语言层面来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特别是理性、思辨意识。
作为议论性文体,主要是说服别人认同自己的观点,其行文过程是与思维紧密相连的。议论文语言的逻辑性,主要表现在语言的准确判断和推理的严密上。
1.注重概念的理解,分类和比较
概念——判断——推理,是议论思维形成的三个阶段。概念是思维的起点,是构成判断和论证的最基本元素。精准地理解、辨析概念,是审题准确、不偏离的前提,而且在行文过程中如果能够对概念进行准确的判断,能较好地引导学生学会从形象思维走向抽象思维,如能对概念进行分类和比较,使主体概念更加清晰,使论证更加客观、全面,有时还要对概念进行限定性的解释,作出明确的界定,从而也能引导学生论证走向辩证、深入。比如2016年全国甲卷的作文题,材料中的“语文素养”就是一个核心概念。它主要指听说读写方面的素养,如果考生不注意厘清其含义,将其理解为“文化素养”“道德素养”等意思,那将严重地偏离题意。
2.运用一定的功能句式来强化学生的理性、思辨意识
语言表达的背后,往往都蕴含概念的理解、因果的探寻、结果的假定等逻辑思维方式,其中,借助一定的功能句式来引导学生的思维,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训练方式。所谓功能句式,是指由某些词语或短语运用相应的语法顺序,临时组织起来的相对固定的语言形式。针对学生议论文写作中理性思维不足的情况,教师平时如果能够以一定的功能句式来加以引导,就能达到借助语言训练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的目的。下面选择几种最常见的句式加以例说:
(1)采用“不是……而是……”句式,精准地理解、辨析概念,使认识更清晰。用“不是什么,而是什么”的语言形式,辨析需要分析阐发的话题概念与其他概念的不同之处,通过与一些相近易混概念的辨析,使自己的话题概念更加清楚,使认识更加辩证、深入。
喜剧演员贾某“恶搞”花木兰,不是“创新”,而是一种“恶搞”。恶搞不等于创新,它打着创意的幌子哗众取宠,为博眼球而将经典恶俗化。文艺再创造历史名人是有一定底线的,经典人物形象已成为历代积淀下来的文化符号,不能轻浮地随意颠覆。完全背离了原型,把忠勇孝义的民族英雄、伟人,颠覆成了猥琐丑陋、呆傻滑稽的小丑形象实属荒唐,而创新是以真善美为出发点,没有忽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加入一些新的元素,它能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习作《贾玲恶搞花木兰》)
本段文字,作者围绕“恶搞”和“创新”的区别,采用了“不是……而是……”的句式,明晰了概念的真正内涵。
(2)采用“诚然”;“然而”;“不可否认……但”;“诚然……但是”等句式,能够达到一分为二,辩证分析的效果,使论证更加严密。在围绕自己的论点展开论证时,可适当摆出别人的某些观点或论题,既肯定其正确的一面,又辩证分析其不合理的一面,以对比衬托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观点,这是对前面所谈内容的审视拷问和拨乱反正。
诚然,校服涂画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张扬和审美需求,学生的涂画现象可以被理解,无可厚非。但是,机器猫和明星签名等涂画内容必须使我们警惕。虽然学生具备了审美能力,但学生们的心理似乎尚未成熟,尚未對美和个性有恰当合适的理解,倘若学生对个性的理解仅限于喜爱动漫和明星歌手,这种审美认识难免有些肤浅鄙陋。(学生习作《校服涂画》)
文段中作者论证过程思维缜密辩证,首先肯定校服涂画这一行为的合理性——表达了中学生对个人独特性的需求,然后指出校服涂画行为显示出中学生审美认识的肤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学校应该加强审美教育,这有助于正确引导学生理性的张扬个性。
(3)采用“有人说……”句式,能够先驳后立,使论证更全面。一般来说,在提出自己一个正面的观点后,就可以借助“有人说(也许有人会觉得)”,“如果(假如说)”列出不同的观点或提出一个反面的观点,说理、分析时不妨先“退一步”,可以“先肯定,再否定”。“退”是一种“姑且承认”,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进”,这也就是一种以表面退让的形式为下面的进一步分析、议论打下基础、埋下伏笔。然后再恰当地运用“即使”“如果”“固然”等表示让步的形式,采用“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迂回”战术。通过分析论证或驳斥,使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有人会说避开障碍是一种退缩、逃避,是懦弱的表现。确实我们在通往远方的途中,会遇到许许多多像“恶狗挡道”一样的障碍,如果你不去战胜它们,那怎么能到达远方呢?但当你自己的力量还不够强大的时候,当你遇到的障碍、困难难以战胜的时候,你难道为了逞一时之气而奋力向前面吗?在通往远方的途中有许许多多障碍而非一个障碍,如果每一个障碍你都要扫平它,那你所耗费的时间精力远大于有选择地绕开一些障碍,并会严重妨碍自己最终目的的实现,这时,我们就要选择绕道而行。想当年,红军面对国民党的围追堵截,懂得了绕道而行,进行了两万五千里长征,最终才能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所以人生路上遇见障碍有时选择避开并不是一种懦弱,而是一种智慧,选择避开障碍,绕道而行反而会让我们更快地到达目的地。(学生习作《避开障碍,绕道而行》)
文段中没有直接对对方的观点进行批驳,而是顺着对方的逻辑和思路,运用“如果”提出一个假定成立,再推导出一个明显荒谬的结论,使其论点不攻自破。
除了以上所列举的几种句式之外,还可以运用“正是因为……才得以……”揭示因果关系、“表面上看……实际上是……”揭示现象背后问题的本质、“如果没有……”来假设否定,行文中如能借助功能句的形式来引导学生的写作思路,也可以达到思维训练的效果。当然,从语言层面来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除了对概念的准确判断,借助功能句来达到议论文语言运用的逻辑性之外,还可以利用各种的推理形式来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体现出理性思辨意识。
总之,在议论文写作中,如果能够在文章的逻辑、结构、语言方面加强训练,强化理性思维意识,进而达到判断准确、思维辩证、层次清晰、推理严密,学生方能写出析理深透,文气贯通,充满理性、思辨的文章来。
参考文献:
[1]马正平.高等写作学引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
[2]刘圣新.作文思维库.农村读物出版社.2009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