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工作与学生工作探究
2018-08-24赵宗涛高启立
赵宗涛 高启立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作为高校教育领域重要工作内容,思想政治不断展现做人的工作这一本质,并逐渐成为督促国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文章全面剖析思政工作和学生工作两者关系,坚持以思政工作为先,全面带动学生工作水平和质量,形成思政工作和学生工作互相促进的局面,体现出高校思政工作的立体架构。
关键词:高校教育;思政工作;学生工作
一、高校思政工作与学生工作关系
随着新教学模式在全国教育领域的广泛普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陷于“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并且在高校思政工作不断探索过程中,给学生工作的有效开展带来巨大影响,为确保高校学生工作的正常活动,巩固已获得收益,思政工作应着手于各个方面,全面监督各项工作政策实施力度,为高校学生工作开辟蹊径。目前,各大高校将思想政治工作摆在教育结构中的核心位置,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生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而教师和学生作为思政工作的主要参与者,两者在教育活动性质上具有巨大差异,但教育目的大抵相似,即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引领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因此,高校思政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将新的工作理念,以高校自身思政教育体系构建,促使高校思政工作和学生工作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促使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效果的全面提升。
二、思政教师意识的树立
一方面,教师教学目标的明确和自身身份的树立。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模式受到极大冲击,促使高校学习氛围随环境变化而不断变化,扭转了学生对传统价值观的认识,认为老师作为授教者应清楚了解学生内心真实想法,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实际需求,对于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制定的教学内容,学生也更加有信心完成,并且对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師在明确学生内心动向后,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真实需求相结合,共同完成学生工作。此外,有助于提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水平,如,当国内文化遭受国外文化冲击时,列举出一些具体案例,可增加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及活跃性。总的来说,针对高校学生内心进行全面分析,了解在学生内心,对于国内传统文化的认识与态度,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制定出具有针对性及目的性的教学内容,同时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的提升。
另一方面,学生意识的树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不同之处在于,思想政治教育成绩的评定,不是试卷和分数所能够决定的,更多的是体现在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际开展之前,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干部意识,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仔细倾听学生对学习知识的认识与评价,站在学生角度,对学生心理动向进行全面分析,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对知识的评价逐渐拓展延伸,进而从真正意义上得到教学目的,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水平。
三、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一是加强课堂管理工作。在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学生干部应积主动发挥自身管理效应与督促效应,并且对学生学习全过程进行积极的引导。当前,高校思政教育课程过于单调、乏味、枯燥,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在教学活动课程开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出勤率低、上课睡觉等现象,针对思政课消极的教学效果,学生干部应进行适时的引导。高校思政工作是一项极为复杂且漫长的教学过程,教育成果及作用无法随时显现,应确保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际教学活动中来,努力配合教师思政教学工作,帮助教师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并通过这种方法不断的自身思想政治水平进行强化及完善,在学生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的以及教学成果的全面提升。
二是优化考核方式和考核机制。目前,传统以笔试和口试为主的考核方式,无法从真正意义上达到考核的实际目的,应实行科学的管理标准,对考试形式进一步优化调整,建立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从品德发展、身心健康、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记录评价,力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重能力导向,提高学生实际解决能力和实践创新素养。
三是利用现有的数字媒体组织教学。在教育信息化外部环境的影响下,我们的教师都能够熟练操作多媒体教学设备,并且能够得心应手地查阅班班通平台上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借助平台上大量的资源信息进行备课和授课,教师的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效果日新月异。
四是注重发挥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的作用。注重发挥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将理论涵养与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培育统一起来,通过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和高雅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生动鲜活的实践与文化活动中获得更真实、更具体的体验与认知,真切地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涵义,真正感受到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的现实召唤,更加自觉地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在于树人成人,即促进广大青年学生更好地成长,成为党和国家的栋梁之材。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就树人理念、助人过程、成人方式等凝聚共识。学校方面如何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如何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学生方面如何有序参与、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教学相长,都需要通过创新互动机制积极探索、形成共识。
参考文献:
[1]张学礼,廖小芳,张雪丽.论高校思政课与学生工作的人才培养有机结合机制[J].继续教育研究,2011,14(12):209-210.
[2]尹小华,陆新.如何巧用网络来加强高校学生工作——以武汉工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0,06(14):14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