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疑惑处突围
2018-08-24卢中林
卢中林
【创意设计】
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作者的劝勉技巧;2.感受作者博大的胸襟。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劝勉方法,难点在于理解三、四段写景部分的写作意图。
教学时数:第二课时(第一课时做好充分的预习——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一、导入:
二十多年前,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来大陆参观岳阳楼。面对烟波浩渺的洞庭湖水,余先生意味深长地说:“岳阳楼依然三层,却高过唐宋的日月”,一句话道出了岳阳楼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高度。事实上,正是众多的文学名篇和文化名人,使得这座并不高大的古建筑能够俯视古今,名扬天下。特别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范仲淹的这篇《岳阳楼记》,可以说是上下千年,唯此一文。
二、分析文本:
(一)整体感知:
1.《岳阳楼记》有一个脍炙人口的经典名句,大家知道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略)
2.大家都知道这句话抒写了作者的政治思想,除此之外,这篇文章还写了哪些内容呢?
(学生可能会有的答案: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大观,迁客骚人登楼所见所感等。)
3.那么,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呢?提示学生在第一段中寻找原文依据。
(“属予作文以记之”,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
(二)深入探究:
1.其实,范仲淹写这篇文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呢?请看关于滕子京的介绍。
滕子京很有才华,遭到许多人的嫉妒,被人诬告,从庆阳帅被贬到巴陵郡,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言辞之中。范仲淹和他是同科进士,此时也被贬在邓州做官。两人关系很好,范仲淹也很爱惜他的才华,害怕他以后遭到迫害。但是滕子京骄傲自负,很少听人劝。范仲淹正担心没有机会规劝他的时候,滕子京忽然写信给他,请他写一篇《岳阳楼记》。
——范公偁《过庭录》)译文,有删节。
2.从这则材料看,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劝勉滕子京)
从投影所给材料来看,你觉得滕子京是不是一个好劝说的人呢?(骄傲自负,很少听人劝)
3.接下来,我们就来分组讨论一下,范仲淹是怎么来劝勉滕子京的呢?这是我们这堂课要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因为很有挑战性,所以,我给大家几个关键词的提示:
赞扬→同情、理解→激励
请同学们先自由地快速地读一遍文章。
分组讨论交流3分钟,要求:
A各组选派代表。
B发言时注意:你选的关键词是什么?你的理由是什么?要注意联系课文内容来支撑你的观点。
C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或者提出不同看法。
第一个关键词——赞扬
文章哪一段是“赞扬”?赞扬什么?
学生可能产生的答案:
赞扬滕子京非凡的治理能力: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什么意思?注意“具”。)滕子京多长时间就做到了这一点?(越明年,“明年”的古今义不同)
滕子京是在什么处境下做这些事情的?原文依据在哪?(谪守巴陵郡,什么意思?守,做州郡的太守)
作者赞扬滕子京在逆境中奋发图强,有非凡的治理才能,身处逆境没有计较个人得失。
那么,作者怎么劝勉滕子京呢?首先是赞扬他的优点,这样是不是容易让人接受?那么,接下来怎么劝说呢?
第二个关键词——同情和理解
文章哪里体现的是理解?
学生可能产生的答案:文章三、四段是写迁客骚人登楼时观看阴晴之景而生发出来的悲喜不同之情,作者对这种情感表示同情和理解。
这个问题难度很大,需要引导学生精读课文,还原情境,并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
①朗读课文,情境还原。
现在来一个穿越,由学生来客串一下迁客骚人,还原一下他们看到的和想到的,设想你是迁客骚人中的一员,此时此景中你登上了岳阳楼,凭栏远眺,你看到了什么景象?产生了什么情感?谁来试着给大家描述一下?
②这两段是写谁的登楼所见所感?——(迁客骚人,翻译)滕子京和范仲淹属不属于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话什么意思?强调“得无……乎”——你认为他们的览物之情相同还是不同呢?预设:学生往往认为不同。
他们为什么悲?——悲景勾起了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翻译)。他们为什么喜?——美景让他们感到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③那么,“憂谗畏讥”也好,“宠辱偕忘”也好,关注的是什么呢?(提示:是个人得失、他人利益还是国家安危呢?)
这么说,其实他们的览物之情本质上是相同的——关注个人得失啊!
④关注个人得失是不是正常的情感?
你有没有这种情感?我们的父母有没有?老师有没有?——这是人之常情。
那么,滕子京会不会有?范仲淹会不会有?
教师点拨:范仲淹一生被贬官四次,把迁客骚人的悲喜之情写得如此真切感人,你说他会不会有这种情感体验?王国维先生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篇文章用大段情景交融的手法来展现迁客骚人不同的人生境遇,表现了他们或悲或喜的情感,实际上是想唤起滕子京的共鸣,其实我是理解你的,同情你的,因为我也有类似的遭遇。
第三个关键词——勉励
如何勉励?学生可能会有的答案:借古仁人的思想来勉励滕子京。仅仅是古仁人吗?还有作者的政治抱负。
1.古仁人的思想是什么呢?——(原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意思是什么?“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思想来勉励滕子京。
2.古仁人与“迁客骚人”的区别在哪里?古仁人则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果说迁客骚人是关注个人得失(因物喜,以己悲),那么看淡个人得失,忧国忧民的古仁人超越了人之常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忧国忧民。
3.作者的思想抱负是什么呢?(你怎么知道这是作者的抱负呢?其必曰,古人已经不在了,作者替他们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话什么意思?先的意思。
4.作者的思想与古仁人相比,相同点在哪里?不同点又在哪里呢?(同在都是忧国忧民,异在范的表现更积极,更主动,更富有牺牲精神,更加地不计个人得失。范的思想源自于古人,但是思想境界却高于古人。)
5.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这话什么意思?注意“微”字。你觉得这话说给谁听的呢?——希望他成为自己志同道合的人。
6.那么,你明白了范仲淹是怎样劝勉滕子京的吗?——用古仁人的思想与作者自己的理想抱负激励滕子京,希望他先忧后乐,以天下为己任。
三、延伸拓展
小结:
1.范仲淹借洞庭湖雄奇壮观的景象,含蓄地完成了对滕子京的劝勉:
赞扬他的才干和品格——对他遭遇贬谪,内心愤郁表示同情,理解——最后再用古仁人之心和自己的理想来激励滕子京。
2.其实,在第二段还用洞庭湖雄伟壮观的景象来感染着滕子京,雄伟壮观之景象还要有博大宽阔之情怀。就像王国维先生说的那样:一切景语皆情语。
3.在这篇文章中,范仲淹给我们展示了人生的三重境界:
人生三境界
(迁客骚人) 关注个人得失 小我
(古仁人) 淡看得失,忧国忧民 大我
(作 者) 先忧后乐,以天下为己任 忘我
难怪余光中先生说“依然三层,却高过唐宋的日月”。为什么说“高过唐宋的日月”呢?——一是思想境界崇高;二是劝勉艺术高明。
4.最后,我冒昧地写了一副对联作为这堂课的结束语,上联纪念范公,下联我们共勉,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八百里洞庭湖水,借河山好风景,以庙堂之音立魂魄,情系万家、民生至上乃是范公襟抱
五千年中华文明,承孔孟大思想,用栋梁之志照肝胆,心怀天下、先忧后乐应为我辈情怀
心怀天下、先忧后乐应为我辈情怀。这堂课就到这里了,谢谢大家!
5.作业:背诵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