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点无言意蕴长

2018-08-24张颂诗沈云妮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8年1期
关键词:破折号感叹号逗号

张颂诗 沈云妮

《在山的那边》这首诗的结构很清晰,总共两节。诗歌按照叙事的方式写出了人生的信念,从“小时候”到“有一天“再到“今天”,这些带有典型叙事性的时间词语写出了作者对“山“和”“海”的感悟:要翻过山,见到大海,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这首诗篇幅较短,但内容饱满而又充实。一种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期待视野的改变,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和灵魂的洗礼。

诵读这首诗,感受诗人执着信念、朴实情感之外,笔者还发现了诗歌形式上的一个独特之处:全诗没有句句使用标点符号,但诗人却选用了几种标点用在了特别的地方。有了特别的韵味。

一个冒号,在第一部分诗的第一节,“妈妈给我说过:海”|这处冒号,不仅仅是提示妈妈给我说的内容,更是对上句诗的一个回答,是对我的疑惑的一个明确答复,同时也是特意提示“海”这个意象的神秘和诱惑。

两个省略号,诗歌在第二部分诗中。一处是在“一次次浸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处省略号,不仅仅是省略了对“枯干”的意蕴的正视:一次次的挫折和失败,一次次的努力和奋斗,一次次的信心和希望,人生的跌宕起伏给作者带来无尽的感慨,失望、沮丧、疲惫、倦怠、喜悦、振奋、感激、相信……意蕴深厚,无以言表。同时更能看出诗人内心对“海”的深切渴望,说明诗人一直以不懈的努力来充实自己的心灵。还有一处是在全诗的结尾“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这处省略号,比一个大大的感叹号还要醒目,它不仅把诗人在理想实现后的那种无以言表的喜悦凸显出来了,更能触动读者的心灵,让我们也跟进诗人的情感之中,想欢呼而又在惊愕之余泣不成声,意蕴之深,用法之妙,无以言表……

三个感叹号,全诗三次使用感叹号,都用在了该用妙用的地方。第一次是在第一部分第二节的最后一句“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处感叹号,把孩童的语气语调写出来的失望,带有哭声的失望,尽情显露。这些从负面描写的挫折感,反过来从感官和情绪上增进了“山/海”对立的真实性,使诗歌得以在一种强有力的冲突中,饱满地完成了最后的“海”对“山”的逆转。同时,这种情感的起落,也使全诗获得了一种恰当的节奏。

第二次是在第二部分的第一句“在山的那边,是海!”这处感叹号,不仅表示及其肯定和强烈的感叹,将儿时对“海”的认识上升到人生理想的高度,这是人生的彻悟,表明“我”对海的向往、对理想境界的渴望与追求会永不放弃。同时也是第二部分诗的一个感情基调的提示和意象的升华,对理想追求的执着,对信念的坚定。

第三次是在第二部分诗的第二节中间“是的!人们啊,请相信——”这处感叹号,在前面叙说了一次次失望、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努力、一次次奋斗之后,再次庄重宣告,在山的那边,是海!把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再一次突显出来,并在结构上反复,照应前文,在情绪一度低缓下来之后的再一次振奋,使诗歌的节奏韵律跌宕有致。

四个破折号,诗人在诗中四处用了破折号。第一处是第一部分第一节第二句“——山那边是什么呢?”这处破折号,除了解释说明“痴想”的内容外,更主要的是诗人用一留白的方式,提示读者思考,我那孩提时的“痴想”是真实而又稚嫩的,同时在诗的节奏上是一顿,诗味也就来了。

第二处是在第一部分诗第二节的中间“——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这处破折号,虽然是对上一句“可是,我几乎是哭着回来了”的解释说明,但是,诗人在这里不仅仅是简单的解释了失望、痛苦的缘由——没有看到海,更主要的是把追求理想的进程中失败的体验形象化,具体化,在抒情上蓄势,为下文的更加失望、沮丧铺垫,可谓匠心也。

第三处是在第二部分诗第二节的中间“——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这处破折号不仅是对上句“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补充解释和进一步说明,那代表着理想和信念的“海”“海潮”每天都在激励着我,让我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同时,这处破折号,在结构上,又照应了本诗一开头的“痴想”和第二部分诗的第一句“在山的那边,是海!”,诗人一开始痴想的是,山那边是“海”,经过千辛万苦,诗人确信在山那边,是海!在情感上,诗人由向往到失望再到坚信,再一次激起了读者的共鸣。

第四处是在第二部分诗第二节倒数第七句“是的!人们啊,请相信——”,这处破折号不仅表明了它本身的提示说明的作用,告诉人们“相信”的内容;更主要的是,诗人在这里用这个破折号顿一顿,提请人们坚信,只要越过一座座人生之“山”,定能到达理想的“海”,反复强调克服重重困难,就能实现理想。

四个问号,诗人在诗中又巧妙地运用了四个问号,让情感的表达更具诗意了。这四个问号的使用,在内容上大致相同,都是在问山那边是不是海,在结构上有反复照应之效,在韵律上也有回环往复之美。当然,在不同的语境中出现,也有各自的妙处。

第一处和第二处都在第一部分诗中,一处是第二句“——山那边是什么呢?”,用孩童式的疑问表明自己追求、探寻新天地,不安于现状的心里,引出下文。二处是这段最后一句“哦,山那边是海吗?”,在前面的疑问得到妈妈的回答后,诗人再一次使用孩童式的口吻疑问,并与前面的语气词“哦”配合,把一个天真幼稚又充满好奇想望的少年形象,活脱脱的凸现在读者面前。

第三处在第一部分诗的最后一句“妈妈,那个海呢?”,这处问号,诗人还是用了孩童式的口吻失望后再一次问妈妈,“那个海呢?”表明了“我”虽觉得困惑与沮丧,但对山外的美好世界依然无限向往与渴望。诗人把这句诗单独成一节,内容上照应了开头的发问,也是寻海失败后,想再次从妈妈那儿得到答案;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与第二部分开头单列的小节一起,完成从第一部分到第二部分的过渡,可谓奇人奇思也。

第四处在第二部分诗的第二节的中间“在山的那邊,是海吗?”,这处问号,诗人一改前面孩童的口吻,用成人的语气语调再次发问,并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引起读者的思考,引起读者追寻大海即追寻理想的兴趣。诗人通过自己的奋斗经历呼吁和激励人们追求生存的更高境界,坚信只要努力奋斗,自己的理想一定能变成现实。

十二处逗号,诗人在诗中一共使用了十二个逗号,除了表示句子内部一般性停顿外,有几处逗号的使用是颇有意味的。

一处是“今天啊,我竟没想到”这处逗号的使用,虽然是表示句中停顿,但是,诗人在这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后面加一个感叹词“啊”再加逗号,那就不是一般的表停顿那么简单了,诗人在这里和前面的“小时候”、“有一天”,这些带有典型叙事性的时间词语写出了作者对“山“和”“海”的感悟过程。从小时候就有一颗不甘蛰居闭塞山区之心,但是相对今天来说当时的认识是幼稚的。长大后,感悟了,诗人用群山和大海的形象表达了人生信念。

第二处是“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这处逗号的使用,也不是简单的句中停顿,它用肯定的语气,表明诗人一次次的失望又一次次的奋斗,与前文的“痴想”和失望照应,又与后文的“是的!人们啊,请你相信——”照应,把诗人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最终实现理想后的坚定和惊喜在这里埋下伏笔。

还有一个特别的是,诗中一个重复的句子都用的是逗号。“在山的那边,”这句诗,在整首诗中一共出现五次,虽然有两次不是完全相同的几个字,但是意思是一样的,只是在具体语境中加了一个语气词或几个修饰语,而标点用的都是逗号,并且都在强调山那边,不管是强调“山”,还是强调“海”,都深切的表示了诗人的复杂情感。“——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这两句强调了“我”幻想受挫后失望、沮丧的心情;“在山的那边,是海!”“在山的那边,是海吗?”“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嗨呀”这几句强调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把诗歌的意象一次次具体、放大、深化,从而使诗歌的主旨得到了最大的升华,极大的感染着读者。

这位神奇诗人,在这首诗中,虽然只用到了六种标点,但却极具匠心,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语境下,运用了几个简单又神奇的标点,恰到好处的起到了提示、停顿、疑问、抒情的妙用,更为奇妙的是,这些标点又对诗人的表情达意极具画龙点睛之妙,使诗歌的意象,意境具体可感,极大地增加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标点神奇,诗人更神奇。王家新被誉为“让九十年代推迟到来的诗人”,他的诗成为20世纪90年代乃至新世纪诗歌“中兴”的焦点,被归纳为“知识分子写作”。他是个颇有争议的诗人,有人赞誉有人批判,可他却说“对于现在的我,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依然是信念。”多年来,他以诗歌为核心的、富有思想性和独特个人精神印记的全部写作,被人称为“一部中国诗坛的启示录”。

讀着这位神奇诗人的这首诗,看到这些神奇的标点,仿佛回到了童年,坐在青石板的门槛上,呆呆的望着远方……

猜你喜欢

破折号感叹号逗号
留意文中破折号,它对解题很重要
逗号
感叹号
逗号里的奥秘
书名号回来了
火爆的破折号
自傲的逗号
感叹号大王(上)
感叹号不可随处使用
标点家族的庆功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