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都区镉轻度污染农田安全利用技术探索
2018-08-24陈丽芬李赛慧王会来饶聪钟杨波
陈丽芬,李赛慧,王会来,饶聪,钟杨波
(丽水市莲都区农技推广中心,浙江 丽水 323000)
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简称“两区”)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功能区[1-4]。浙江省2015年出台《农业“两区”土壤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要求在不改变种植结构的前提下,通过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试验示范,采用调整品种、农艺栽培和土壤改良等综合技术,降低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性,使农产品可食用部分重金属含量符合食品限量标准。本研究采用重金属钝化剂、重金属叶面生理阻控剂和优化田间管理措施等集成技术[5],降低了土壤重金属镉(Cd)的有效性,减少了重金属Cd在水稻籽粒累积,同时在试验结束后移除作物秸秆,达到逐步降低试验田块土壤Cd含量,使农产品可食用部分重金属含量符合食品限量标准,从而为“两区”土壤污染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试验地位于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仙渡乡,地理坐标为(119° 93′ E,28° 45′ N),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18.5 ℃,年降水量1 930.8 mm,年无霜期277.5 d,年日照时数1 102.3 h。土壤为红壤土类,黄红壤亚类,地形以丘陵为主。根据普查结果,耕作层土壤Cd含量0.3~0.6 mg·kg-1,属于轻度污染。
1.2 处理设计
2017年2—8月在莲都区仙渡乡选择7块多年受钼矿污染的田地(分别用1~7数字表示),面积0.73 hm2。选用甬优15开展田间试验示范。在水稻移栽前1周施用牡蛎壳粉和纳米腐殖酸肥料作为重金属钝化剂,推荐每667 m2施用量分别为150和300 kg,示范区化肥和农药施用方案与当地推荐方案保持一致,在分蘖末期到幼穗分化期晒田5 d。同时,在水稻季开展喷施硒肥试验,所用叶面肥为硒之源牌有机硒肥,分2次叶面喷施,667 m2每次50 mL,喷施时间在分蘖末期至孕穗期,选择晴天施用,在水稻季收获后将秸秆移出进行处理。在每季试验后测试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和植株各部位重金属Cd含量,综合评估集成技术方案对示范区污染土壤重金属的去除效果,以及抑制土壤重金属向农产品可食用部分转移的效果。
土壤pH值采用pH计法(土水比1∶2)测定;总有机碳含量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测定;总氮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有效磷用 HCl-NH4浸提-钼锑抗比色法测定;速效钾用乙酸铵浸提-火焰光度计法进行测定。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和植株各部位重金属Cd含量采用微波消解-ICP-MS测定。
1.3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20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投品监控
试验所用硒之源原液Cd浓度为0.15 mg·L-1,由于进行叶面肥喷施时需稀释近500倍,故该硒肥产品安全。表1显示,牡蛎壳粉的Cd含量较低,pH值高达10.9,重金属含量较低,是调节土壤酸度、降低土壤重金属有效性的良好材料。与此同时纳米腐殖酸肥料含Cd量为0.57 mg·kg-1,低于有机肥料农业行业标准(NY 525—2012)所规定的限量值(1.0 mg·kg-1),尽管其含量高于土壤环境质量国家二级标准,但由于其施用量与耕层土壤质量(约1.5×105kg)相比基本可忽略不计,因此即使长期施用该钝化剂产品,也不会增加土壤Cd积累的风险。
表1 示范试验所用钝化剂产品pH值和重金属含量
示范区域农户所使用的肥料主要有复合肥、碳铵、尿素、过磷酸钙和氯化钾。调查发现,农户所用肥料除钙镁磷肥养分含量不合格外,其余均合格,建议农户今后在选择化肥或者有机肥时,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重金属含量低的合格肥料,以减少因施肥而将重金属带入农田。
2.2 集成技术
测试发现(表2),该试验示范区土壤肥力较高,经一季水稻试验后,土壤养分指标保持稳定,相关指标略有下降。
表2 试验示范区水稻季前后土壤基本理化指标
试验前测得试验示范区7个地块的土壤重金属Cd、Pb、As、Ni、Cr、Cu和Zn平均含量分别为0.44、69.73、1.95、7.34、15.74、27.50和78.50 mg·kg-1。该试验示范区土壤仅重金属Cd超标,属轻度污染。试验后示范区7个地块的土壤重金属Cd、Pb、As、Ni、Cr、Cu和Zn平均含量分别为0.41、88.17、1.70、7.50、15.39、23.68和75.74(表3),与试验前相比并无显著差异,示范区土壤Cd含量范围为0.37~0.45 mg·kg-1,均值为0.41 mg·kg-1。
从图1可以看出,试验示范区糙米重金属Cd含量均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所规定的稻米Cd的限量值(0.2 mg·kg-1)。施用重金属钝化剂和喷施叶面阻控剂后,示范区各地块糙米中重金属Cd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值得关注的是,地块3糙米重金属含量为0.16 mg·kg-1,接近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所规定的稻米Cd的限量值0.2 mg·kg-1。这说明,Cd轻度污染的地块,其生产的稻米Cd含量不一定超标,但存在较高潜在安全风险。总而言之,在重金属Cd轻度污染稻田上,配套合理的农艺措施和钝化剂施用技术,可降低稻米中Cd的积累,从而实现水稻的安全生产。
表3 试验示范区水稻季后土壤重金属含量
图1 试验示范区水稻季试验后稻米重金属Cd含量分布
3 小结
本试验示范区在施用牡蛎壳粉后,土壤pH值从4.2升至5.1,稻米Cd含量显著降低,从而实现了水稻的安全生产。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牡蛎壳粉施用量偏低,土壤pH值还未达到期待的6.5~7.5区间。建议今后各农户根据土壤特性,计算各地块石灰需要量来确定合理的施用量。通过合理施用钝化剂,可减少Cd从土壤向水稻籽粒中转移,从而保证大部分稻田稻米Cd低于食品安全污染物国家限量标准。
尽管本示范试验取得一些初步效果,但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是一项艰巨的长期工作,今后工作从以下几方面加以着手:一要保证试验的连续性。因试验改良剂一次性施入,需连续几年观察分析试验效果;有的改良剂要根据试验结果,进行用量调整。二要重视试验作物选择。优选省主推品种,因其具有产量高、易推广和农户易接受的特征。三要注意土壤改良剂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到改良剂产品质量的安全性和投入的成本因素。四是土壤修复要与培肥改良相结合,如调整土壤酸碱度,是提高土壤肥力的一项技术措施,提高pH值,又能降低土壤重金属Cd的活性,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五要及时分析试验结果,进一步完善试验方案。由于土壤污染治理处于试验阶段,初始试验方案设计不一定合理,试验中需及时修改完善,另外改良剂使用量要根据试验分析结果进行适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