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省机械化采摘茶园建设技术要点

2018-08-24张冬川甘勇高婧斐

中国茶叶 2018年8期
关键词:机手机采鲜叶

张冬川,甘勇,高婧斐

1.四川省园艺作物技术推广总站,610041;2.马边彝族自治县农业局,614600;3.乐山市茶产业发展中心,614000

茶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据统计,全国茶园耕作、采摘、除草、植保和肥培等,主要以人工完成,其中60%以上的用工量在鲜叶采摘上,随着劳动力短缺和生产成本增加,鲜叶下树率低的问题越来越突出。2017年四川省茶园面积33.33万hm2,70%以上的茶区位于盆周山区和丘陵地区,采茶工紧缺,已经严重制约了四川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大面积推广应用机采技术已迫在眉睫。通过3年多的建设和推广,四川茶区在机械化采摘配套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基地建设

1.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茶园规模、地形、地貌等条件,新建和完善园区内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路网建设满足园外公路与茶园主干道相连,主干道与茶园支道、作业道、步行道相通,主干道宽度不小于5.0 m,支道宽度不小于3.0 m,作业道宽度不小于1.5 m。水网建设满足蓄水池与排灌水沟之间排灌自如,每13.33 hm2配置1个蓄水量为100~200 m3的蓄水池,易干旱茶园应建设喷、滴灌等节水设施。

2.新建机采茶基地

新建机采茶基地,茶树品种选择发芽密度大、发芽整齐、顶端优势强的川茶2号、峨眉问春等无性系良种,种植密度52 500~60 000株/hm2。平地或缓坡,按照厢(梯)宽1.5~2.0 m作厢或等高开梯,梯高不超过1 m,茶行长度不超过50 m,行间操作道宽20~30 cm,两端还应保留宽50~80 cm的地头道,以便采茶机等机械调头用。种植沟底肥按照有机肥不少于15 000 kg/hm2,配施磷肥不低于1 500 kg/hm2、钾肥750 kg/hm2施用。

3.改造机采基地

对集中成片、土壤肥沃、坡度小于25°,茶树发芽整齐、生长势较强、无缺株断行的无性系良种茶园或种性较纯的有性系条栽茶园进行改造。加宽梯面不少于1.5 m,加固梯壁,按照机械化操作的要求维修道路,深翻土壤,增施有机肥。

二、技术要点

1.修剪技术

(1) 幼龄茶园

3年以内幼龄茶园按常规方法进行系统的定型修剪,主要为采高留低,采中留边,采养结合,以养蓬为主。当茶蓬高度达到80~90 cm、树幅达到80 cm左右时,改用弧形或平形修剪机,使树冠形成弧形或平形,保持茶树行间冠面间距,覆盖度为85%~90%时,可进行机采。

(2)符合机采条件的常规茶园

每次机采后5~7 d,用修剪机进行1次掸剪。每年春茶后、秋季机采结束后各进行1次轻修剪,深度3~5 cm。同时将相邻两条茶行的蓬间剪开20~30 cm,进行行间和周边的修剪、清理,确保茶园通风透光。机采茶园3~5年进行1次深修剪;5~7年视树势进行1次重修剪。剪时要求剪口平整,防止枝干撕裂。

(3)改造茶园

具有改造价值的低产手采茶园,通过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台刈等树冠改造措施,重新培育丰产树冠进行机采。生长健壮、未形成鸡爪枝、冠面比较平整的手采茶园,用修剪机进行轻修剪,剪成水平形或弧形冠面;树冠高低不平,已形成鸡爪枝层,中、下部各级分枝健壮的手采茶园,进行深修剪,剪去鸡爪枝层,适当留养后机采;树势衰老、骨干枝尚健壮的手采茶园,进行重修剪或台刈,同时加强肥水管理,培养树冠;树势衰败且无改造价值的老茶园,可直接按照新建机采茶园要求换种改植。

(4)留养

机采茶园保持叶层厚度达10 cm以上,叶面积指数达3~4。每年夏、秋季留1~2片真叶采摘或在秋季留养1批秋梢不采,2~3年留蓄一轮新梢。

2.肥培技术

推行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秸秆覆盖、间种绿肥、畜(禽)-沼-茶种养循环等技术,减少化肥使用量。以增施有机肥为主,配合磷、钾肥,全年按1次基肥、3~4次追肥施用。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于当年秋季封园时,在茶蓬边缘正下方开沟深施,深度20~30 cm,施肥后及时盖土,按照每公顷施饼肥2 250 kg以上或商品有机肥3 000~6 000 kg,或经无害化处理后的农家肥15 000~30 000 kg,还应配合施用磷、钾肥;每采2~3次鲜叶施追肥1次,施肥量由上年鲜叶产量确定,每100 kg鲜叶施纯氮5~6 kg。可使用经农业部登记许可的叶面肥,施肥时应避开烈日、雨天,且在采摘前10 d停用。

3.绿色防控技术

建立病虫害预防预测和统防统治体系,推广农业、生物、物理和化学综合利用防控技术,采用分批、多次、及时采摘,或合理修剪、疏枝,或秋末进行深耕等农业防治技术;人工捕杀、摘除或剪除病虫枝等机械防治技术;黄、蓝板,杀虫灯等物理防治技术;性诱剂、以虫治虫、以病毒治虫、以菌治虫等生物防治技术;低毒低残留脂溶性化学农药防治技术相结合的绿色综合防控技术。

三、机械采摘

1.机采适期与采摘批次

(1)毛峰茶、川红工夫红茶等产品以一芽二三叶或同等嫩度的对夹叶为采摘标准,大宗绿茶、优质黑茶等产品以一芽四五叶或同等嫩度的对夹叶为采摘标准。春茶以标准新梢比例达70%~80%,夏、秋茶为60%时为机采适期。

(2)机采批次根据品种、茶类、新梢生长情况确定,采摘时间一般从5月初至9月底,每批采摘间隔期一般为20 d。在第一批机采前,要实行手工挑采,对每轮迟发的芽叶和机采漏采的芽叶以及采不到的芽叶,实行手工辅助采摘。

2.操作要点

(1)机手根据身高、茶蓬高度,调节手柄的高度和角度,以双手提起手把,手肘自然下垂,刀口接触到适合的采摘蓬面高度为宜。往复机采时,去程采过树冠中心线5~10 cm,回程再采去剩余部分,两次采摘高度保持一致。机采时,机手保持采茶机动力中速运转,行进速度一般为0.5 m/s。每轮采口高度在上次采摘面上提高1~2 cm。

(2)双人采茶机配备3~5人;主机手后退作业,掌握采茶机剪口高度与前进速度;副机手双手紧握机器把手,侧身作业,往前行走;其他作业者手持集叶袋,协助机手采摘或装运。双人采茶机集叶袋中鲜叶达到20 kg左右时更换集叶袋。

(3)单人采茶机配备1~2人;主机手背负采茶机动力,手拿采茶机头,由茶树边缘向中心采摘;集叶手手持集叶袋,配合主机手采摘或装运。采摘茶叶达10 kg左右时更换集叶袋。

3.采茶机和修剪机使用保养

采茶机的选型根据茶园立地条件与树冠形状来选择,平地、缓坡条栽茶园选用双人采茶机,梯级茶园选用单人采茶机;弧形树冠选用弧形采茶机、修剪机,平形树冠选用平形采茶机、修剪机。茶园面积与机器台数按表1标准配置。

四、创新机制

1.建设机采基地

实施“111”示范工程,即通过1家龙头企业,建设一片不低于1000亩(66.7 hm2)的核心示范区,带动10000亩(666.7 hm2)标准化机采基地建设。围绕品牌企业或品牌联盟企业,推行“龙头企业+茶叶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模式建设标准化机采基地,实现订单生产。

表1 茶园面积与机器配置

2.培育机采队伍

一是品牌企业建立机采队,专门从事自有基地和订单基地鲜叶采摘。二是培育建设茶叶机采服务队或专业合作社,专门从事鲜叶机采。三是结合绿色防控、统防统治、鲜叶机采等,培育建设综合服务队或合作社。

3.出台激励机制

对标准化机采茶叶基地建设实行7 500元/hm2补助,通过经费补助等方式,鼓励大力建设标准化机采茶叶基地,实施机械化采摘。

统计数据

2018年5月世界主要产茶国家和地区茶叶产量

猜你喜欢

机手机采鲜叶
约翰迪尔地头智能管理系统(ATTA)上线
邵东县多措并举开展农机互助保险工作
不同嫩度茶鲜叶原料稀土元素含量的变化
新型组合式机采棉清理机简介
江华把手扶拖拉机驾驶培训班办到乡镇
气温对日照茶鲜叶适制性的研究
摊放对茶鲜叶生化成分的影响研究
早熟机采棉育种现状分析
机采棉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机采棉不同种植方式产量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