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同伴评价实践摭谈
2018-08-23周明柯
周明柯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有效实施学生之间的同伴评价是应时因材通往新知的“生长点”。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到教学评价中去,使教学目标内化为自我要求成为可能,还能满足他们与教师、同伴分享自己的经历和观点的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在评价同伴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自己的观点和行为进行反思,从而形成并完善价值观;而且在互相评价时提出的多元化观点,对同伴和教师也能提供很大的帮助,从而提高了评价活动的成效。课堂评价是有效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效果,我们有必要对课堂评价进行认真的反思和探索,从而构建起更加积极有效的评价框架。
● 创造机会,构建评价氛围
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非智力因素的动力。教师要设法构建一种开放、宽松、友好的评价氛围,充分发挥同伴评价的调节和强化作用,并根据学生认知“柔性预设”,为学生发展留出弹性空间,给予其茁壮成长的土壤。只有在活动保持和谐友好、充满信任气氛时,才能让学生乐于评价同伴和被同伴评价,各学生、小组间才能给出诚实、有建设性的反馈。所谓柔性预设,是指为学生预设互动交流的机会,搭建同伴评价的平台,从而使课堂教学有效、精彩。我们要设法鼓励、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如上网、看电视、读报刊等,收集课堂内容的信息,使“活”的教学内容成为发展的载体。因为只有有了课前的积累,才会使课堂教学内容变“厚”。
例如,在《动画设计与制作》教学时,教师可从学生感兴趣的某些游戏软件、画图软件等话题入手,预留空间让学生踊跃发言,各抒己见,说说练练。教师要因势利导,引领学生比较异同,评价效果,总结出最简单有效的操作方法并进行实操。这样,师生、生生都成了学习的“同伴”,平等对话,富有灵性的评价自然动态生成。
当然,为了保证同伴评价活动顺利展开,教师必须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评价机会。在课堂教学和小组活动时,教师要为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留出时间,通过让学生轮流发言等措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拥有发言的机会,让他们在教师和同学面前分享自己的意见,避免少数思维活跃的学生“霸占”发言的机会。
● 激励参与,确立评价标准
在课堂评价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固然有巨大影响力,但是作为同龄人,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更是取长补短、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可以说,同伴评价中的同学就是一群并肩前行的“旅伴”,他们之间会产生一种合作、竞争的意识,相互补充,相互竞争,更相互促进。对于评价者来说,评价他人的过程就是促进自己的过程;对于被评价者来说,他们获得了更全面客观的评价,增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的动机。在活动中,评价者和被评价者都被卷入了评价过程并感受到了同伴评价带来的益处,可以说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无规矩不成方圆”,由学生进行同伴评价,首先要明确评价标准。评价者应当确切地知道要学什么知识、掌握何种技能、要完成什么任务。评价标准的确立,要充分发挥民主,以提高学生对同伴评价的认同度。教师先围绕教学目标定一个大致的框架,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再由学生作进一步的讨论,补充细节。随着学生的成长,要不断丰富评价的内容,让其涉及到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评价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应尽可能吸收学生的意见,做到既体现学生的共性,又兼顾学生的个性,从多元智能角度对学生展开客观公正的评价。只有这样,体现教学目标的评价标准才有可能部分甚至全部内化为更多学生的内在要求,鼓励并促进他们去探索新知。教师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得到成长。
例如,在教学《数据统计与分析》一章时,教师可以事先布置学生记录一个月的零花钱收支情况或者业余时间安排的流水账。在全章知识点讲完后,可以让学生对自己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让他们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学生讨论作业的评价标准时,不仅要有数据图表制作和图表样式選择,还要提示在记录数据、数据分类,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表述解决方案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将它们列入标准。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清楚成功的数据挖掘包括数据准备、规律寻求和规律表示三个步骤,而且能使更多的学生认同评价标准,从而扬长避短。这样,那些弄不清数据图表制作方法、搞不清饼状图和柱状图但能认真记录行为的学生,也能得到鼓励,得到学习的乐趣,而他们有了数据挖掘的意识以后,可以通过软件和APP来弥补自身的弱点,这样知识就能转变为技能。
● 尊重他人,学习评价方法
同伴评价是在评价时利用同伴的力量,在与同伴互动的过程中,发挥互助合作与知识共享的精神,从而实现学习目的的一种评价方式。因此,教师在开展学生同伴评价活动的时候,首先要反复树立“同学们不要急着发言,先仔细聆听每一位同学的声音”的观念,让他们逐渐改掉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的习惯,静下心来从同伴的发言、作品中寻找其观点、逻辑和意图。在评价的时候,把自己的想法先在笔记本上列个提纲,组织措辞,确保自己的发言始终围绕主题,再举手。同时,静心倾听他人的评价,不管对同伴评价的内容是否认同,倾听他人评价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受教育的过程:赞赏表扬的评价,可以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强化学生的研究兴趣;而批评性的评价则可以帮助学生在今后类似情境中加以改进。静心倾听本身就是对学生人格、心理耐挫能力、人际合作能力的一种训练,通过同伴互评,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学生在评价他人的时候,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往往持论过苛,容易放大同伴的缺点,而对同伴的优点视而不见。这样的评价不利于被评价者接受其合理的意见,自己也无法学习到同伴的长处。教师要提醒学生评价同伴时要公允,注意尊重每个人的价值,至少接纳同伴的一个想法,也要反映他的不足。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评价别人的目的不是通过强调别人的不足,显得自己很优秀,而是鼓励自己的同伴,帮助他们扬长避短。
例如,在《动画设计与制作》一章结束时,教师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制作一个Flash作品。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到要制作一个像样的作品,剧本设计、美工、协调、动画制作,一个也不能少。一个获评最佳作品的小组的组长在发表获奖感言时,感谢他的每一位组员,因为正是大家的精诚合作,群策群力,才能制作出这件作品。在集体创作中,大家认识到了自己的价值,也发现了同伴的价值,从而激发起学习的热情,彼此合作,互相学习,得到了共同的提高。
● 聚沙成塔,提升评价效益
教师要尽力诱发学生的积极动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起点而不是终点,要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美丽图景,让课堂因生成而更加精彩。初中信息技術课每个专题学习结束后都可以创作一个综合性的作业。教师可以把这份作业制作成成长记录电子档案加以保存,用多种方式开展同伴评价,形成一份评价表,其目的是希望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通过同伴评价促成学生实现自我反思、自我激励和共同成长。
例如,学生作品在小组评议后,每个小组推荐一份优秀作品进行全班范围内的展示,让其他小组的同学以小组为单位提出意见、作出评价,这样不同的小组之间可以进行思想的交流,激起智慧的火花,评价以后让被评价的同学发言,谈谈自己的想法。有些学生有很好的想法,可怯于在大家面前表达,在QQ、微信上却能勇于发言。所以,在进行同伴评价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在QQ空间上进行展示,以小组、班级为单位进行同伴评价,以充分听取别人的意见。但是社交媒体上开展的评价,比课堂上开展的同样的活动更容易产生偏激的意见,教师在开展前要反复教育,逐步放开,并且在每个小组找好监督员,及时制止偏激的行为。教师也要经常观察学生的评价行为,以收兴利除弊之效。在学生评价表的后面,教师应该及时写上自己的评语,当众点评,以期形成与学生的共鸣,促进他们的成长。
学生之间的同伴评价能“通过帮助学生实际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成果而不总是依赖于教师的评价,促进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能让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感受到成长的快乐。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使评价视角更为合理、全面,也使评价易于被评价者接受,学生能从同伴评价中清楚自己的得失,确定前进的方向,从而实现成长。因此,让我们时刻关注评价对学生学习和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大胆尝试各种有益于学生的评价方式,进一步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让课堂因生成而更加精彩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