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

2018-08-23黎晓琳

教育·综合视线 2018年1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文

黎晓琳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教育逐步被大众所重视,提升人的各方面素养成为了教育大趋势。教学思维是指教育者对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反映和概括;而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点部分,对其他学科有着较大的影响;核心素养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对此,教育者要在核心素养理念的引导下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改革。

核心素养的含义

21世纪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了“核心素养”结构模型。它要解决21世纪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最核心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才能成功地融入社会,才能在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同时推动社会发展。2015年3月30日,我国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也提到了要加快“核心素养体系”建设。这个概念提出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有效的成绩。“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ies)是西方传来外来词汇,“Key”翻译过来是“关键”的意思,“competencies”译为“能力”,也可以翻译为“素养”。因而,“核心素养”又可以翻译为“关键素养”。要理解核心素养,就要把握以下几点:

核心素养不是全面素养核心素养并不等同于全面素养,重点在于“核心”二字。全面素养中不仅包括核心素养,还包括非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并不是全部包括的,不是大杂烩,是所有素养中的关键部分。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三维目标等中的关键素养,是中间最优最先的素质。

核心素养需要反映个体和社会的需求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个体的需要,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个体在成长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需求。个体的个性发展在这个以人为中心的时代尤为重要,核心素养就要反映个体的需求。但个体又是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的,因而核心素养也要体现社会发展需要。就此而言,核心素养是个人和社会两方需要的关键素养。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褚宏启曾指出:“核心素养框架的确定应该兼具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并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个人素养不能脱离具体的社会环境,应该适应、促进社会变迁与社会进步。”

核心素养是高级素养进入21世纪,学生面临着比以往更加复杂的挑战,就需要多种多样的素养作为基础。但是,这些素养不是放在同样地位的,是有先后顺序和轻重地位的。那么,什么才是优先考虑的素养呢?就现今发展来看,沟通能力、团体合作、责任感、人际交往、创造创新等位于前列。这些素养,关系到学生能否更好地适应社会,能否促进社会发展。这些才是高级素养,不等于基础素养。

核心素养也是全球化和本土化的结合核心素养是外来名词,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外国思想流入到中国,并与中国的本土思想结合。核心素养在全球化的情况下一定会有共性,但每个国家和地区有其个性与差异性。各个国家所面临的问题也不一样,核心素养的内容和程度也有差异。就我国而言,有两大方面的核心素养要加强。其中一个就是创新能力,这是我国教育的最大短板。中国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足,不能满足现今时代要求,也不能达到国际竞争的要求,因此,我们要提高创新能力。

传统教学思维存在的弊端

从心理学来讲,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它属于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等。而教学思维是教师对教学的反映,它反映教师的教学行为,引导教师的教学方向和方法。传统的教学思想存在以下几大缺点:

注重评价结果,忽视评价过程传统的课程只是片面地关注于学生对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将考试分数作为考核学生的重要指标,评价学生是否是个好学生、是否理解了课程的内容,都是看考试分数:往往认为考的分数高就是聪明的好学生,考的分数低就是坏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学习就是追求高成绩,只有分数决定一切,导致出现了能考高分,但能力不足的孩子。受到分数唯一论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际传统的教育思维是教师为中心,以课本知识为中心。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将课本知识原封不动地传授给学生,这就导致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学到了知识,但不会在实际生活和生产当中应用。在知识经济时代,重要的不是会说而是会做。传统的教学内容呆板、生硬,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以学生为中心,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相悖。这就影响了教育教学的实践价值,学生的知识体系脱离实际是不能适应当今时代要求的。

填鸭式教学方式现阶段,小学课程实践安排大部分还是40分钟一节课,我们会看到绝大多数的课堂是教师站在讲台上不停地讲解,学生坐在凳子上静静地听着,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的空间。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灌输为方法,重视集体教育,而不是单独的个性化教育;重视课堂的讲授,轻视课下的实践活动;重视课堂上的教育,轻视在社会和生活中的教育。这种教学模式脱离了教育的实质。

核心素养下教学思维的转变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阅读理解传统的语文教学大都是填鸭式教学,往往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不是真正地为了能够学到知识。尤其是阅读理解,它是考察学生自身的阅读能力的测试,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閱读能力。首先,要求学生能够自学。遇到生字生词,可以自己先查字典和词典,不理解的句子或单词可以标注。这种方法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比如在教学《赵州桥》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要求学生预先自己学习,将文中易错的生词、难词标注出来,然后在阅读的时候找到赵州桥的特点,并将过渡句子和段落标注出来。在课堂上,教师再就这些问题着重指点,这样,一篇文章就容易理解并掌握。

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实践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在课堂实践中培养核心素养。首先,小学语文教学应当使用多种多样的课程形式,比如以文代文等阅读教学课型,以及作文课等生本教育课程形式。在理解课型后,可以在指导学生进行精读课文的同时略读一篇课文,略读的课文可以不限制篇幅和来源,重点在于指导学生将两篇文章能够结合起来,将其进行知识上的联系。像《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当读到小动物的特征的时候,可以将其与之后的关于动物的课文联系起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迁移能力。其次,一篇文章可能有许多切入点,教师不应该只注重一个方面。比如在教学一篇文章时,教师可以从环境描写、时间顺序、故事情节等方面进行分析。但一定要注意与本单元的联系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整体性思维。

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学生在一定的学习阶段所要达到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当的学习目标是教学所要达到的标准,同时也能让学生理解自己应当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就此,应当确定本节课和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在这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地设置适当的学习目标。比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根据教学要求,这篇课本要求学生能够认识生词,并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重点背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制订学习目标,在阅读文章的同时,可以收集我国其他地方的美景图片和语句,并学会运用美词美文。因此,教师在制订学习目标的时候,可以不局限于课程固定的学习目标,而按照学生发展要求设置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结束语

不仅仅是对于小学语文,对于所有学科而言,都要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和提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自身能力,使之适应社会发展和未来挑战。随着时代的变革,核心素养的教学思维将愈加重要,其教学也会有更高的地位,相信它会推动现代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课文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端午节的来历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背课文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