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

2018-08-23丁琼瑶

东方教育 2018年22期
关键词:精细化班级管理小学

丁琼瑶

摘要:小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作为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指导者,班主任要认识到班级管理的重要性。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不断深入,对小学的班级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很多小学班主任在班级中实施“精细化”管理,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精细化”管理效率普遍较低,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还存在很多的实践误区。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就如何做好小学“精细化”管理的对策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精细化;班级管理;实践误区;对策

前言:“精细化”班级管理是一种有效的班级管理方式,将其运用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小学的“精细化”班级管理实践还存在诸多误区,譬如教师的人性调配空间受到挤压、对学生的功利心态进行变相强化、让班级的管理陷入“机械化”状态等,本文通过对这些误区的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就相关的解决对此展开论述。

一、小学“精细化”班级管理实践误区

(一)教师的人性调配空间受到一定的挤压

笔者在工作过程中发现,很多小学班主任对“精细化”班级管理缺乏一个清楚的认识。很多小学班主任认为“精细化”班级管理就是做到事无巨细,每一件工作都要进行精细化对待,所以过于强调“加减分”制度、公约以及班规等,虽然从表面上看起来,这样就能有效实施“精细化”班级管理,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样对教师的人性调配空间也造成一定的挤压。诚然,没有规律不成方圆,有制度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对自我约束能力非常差的小学生而言,制度可以对其行为进行一定的约束,但是如果过于制度化就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并不是一个班级有了“加减分”制度、公约和班规等制度,小学生就不会犯错误。从某个程度上说,小学生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甚至可以说,小学生应该多犯一些错误。因此,小学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除了设置一些必要性的制度,更需要对学生进行人性化的教育和调配[1]。

(二)对学生的功利心态进行变相的强化

在当期的“精细化”班级管理中,小学老师或者班主任对学生学校生活和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的重要手段就是“加减分”。其中,“减分”是为了对学生进行警醒,希望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时纠正一些不正确的行为和习惯,“加分”是对学生的赞扬,鼓励学生继续坚持下去。最终,班主任会根据该分数的高度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状况进行衡量,而且大多数班主任会根据最终的分数对学生分别实施奖励和惩罚[2]。从某个程度上说,在“精细化”班级管理下,“加减分”是一把双刃剑,会让学生继续保持正确的行为和习惯,帮助学生改正一些不正确的行为和习惯。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去说,很多学生为了加分而去学习或者做某件事,并不是发自内心去做,这样很容易让学生养成一种功利心态,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的功利心态将会越来越强[3]。

(三)让班级的管理陷入“机械化”

笔者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发现,很多小学班主任在实施“精细化”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经常陷入一个误区,让班级管理陷入到“机械化”的境地,认为“精细化”班级管理实际上就是“一个学生一份工,一个萝卜一个坑”。一天下来,全班所有的学生都被充分调动起来,有的学生负责管理纪律,有的学生负责打扫卫生,有的学生负责擦黑板。这样看起来人人都有事干,而且事事都有人干,很多班主任认为这就是所谓的“精细化”班级管理。实际上,这种班级管理非常机械化,很多负责打扫地上卫生的学生经过黑板旁边,看到黑板脏了也不会去擦,因为学生认为这并不是他的分内工作。某个学生因为一些原因不能来上学,他的任务就没有人干,老师往往会说,让其他的同学去帮忙干,但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去做,所以没有人愿意去多干一份活。由此可见,这种“精细化”的班级管理方式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并不能将管理的价值和功能最大限度发挥出来。

二、提高小学班级“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有效策略

(一)坚持以人为本,突出管理的“人性化”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实施“精细化”管理措施,目的是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在一个宽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并不是为了让学生这也不能干,那也不许干。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要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即使是班级管理工作的主导者,班主任也是为小学生提供服务的。所以,让学生舒适生活、快乐学习是班级管理的第一任务和目的,班主任要认识到这一点。在实施“精细化”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制度的约束作用,同时也要多讲解人情,不能完全被制度所束缚[4]。班主任在人情和制度之间要善于找到一个平衡点,对学生每个行为的真正原因进行仔细考量,再对症下药,帮助学生加以改正和完善,这样才是“精细化”班级管理的真正目的,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健康和全面发展。

(二)树立远大的教育目标,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

在前文中,笔者也提到,当前很多小学班主任在“精细化”班级管理中采取“加减分”措施,对于行为表现良好的学生进行“加分”,表现不好的学生进行“减分”,这样的教育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虽然能够让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但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功利心态。更重要的是,“加减分”措施能够将学生培养成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但是这并不是真正的目的,这种管理措施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而且从当前的社会实践来看,很多人在法治社会依然会犯下各种罪行。所以,让学生遵纪守法并不是小学教育和班级管理的唯一目的,小学班主任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人格,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三)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有效实施“精细化”班级管理

学生是班级管理活动中的主体,一切的班级活动都要围绕学生进行。班主任要认识到这一点,在实施“精细化”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是对学生进行具体、简单的分工,而应该站在系统的角度对看待问题,遵循“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进行管理,在情况发生改变的时候能够及时改变和灵活调整方法和策略,让班级班级和管理的效用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出来。

结论:综上所述,作为班级管理活动中的主导者,小学班主任要重视“精细化”班级管理,正视当前“精细化”管理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性格特点实施加以改正和完善。树立正确的“精细化”班级管理理念,并且要对“精细化”班级管理的内容进行细化,切实有效落实“精细化”班级管理方法和措施,从而提升班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关心环境”的班级教育的研究[J].薛安民,郭瑞敏.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4):34-35.

[2]新課程背景下小学班级教育中“度”的解析[J].田润,乔虹.教育教学论坛.2015(34):45-46.

[3]班级管理需要教育与教学相辅相成[J].张秀红,于晓春,张兴武,郭庭艳.科技创新导报. 2013(36):12-13.

[4]无为而治激扬生命发展——谈班级教育管理的策略[J].林文智.现代教育论丛. 2010(02):56-57.

猜你喜欢

精细化班级管理小学
精细化健康体检管理模式在体检中心的应用探析
精细化护理实施在新生儿重症肺炎中的应用
城市路灯精细化管理工作探讨
国有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措施探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