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传承视角下大学生社团文化建设引导策略研究
2018-08-23孙丹霞
孙丹霞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是近年来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社团开展关于“非遗文化”的调研,从高职生对非遗文化的认知状况、对非遗文化的关注度、保护和传承情况以及高校的引导情况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结合杭职院非遗教学基地和非遗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将非遗文化融入社团文化建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弘扬传统文化的策略。
关键词:非遗文化;社团文化;引导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整个民族的共同责任,而高校作为创造知识、传播文化的重要场所,在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高校的大学生社团发展迅速,学生社团在促进學生成长成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将非遗文化融入社团文化,加强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调研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对非遗文化的认知情况”为题,共15题,面向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全校学生,以纸质问卷形式开展调查。本次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62份,有效率为92.4%。在有效问卷中,大一学生占48.73%;大二学生占32.35%;大三学生占18.92%;其中男生占54.26%,女生占45.74%。
二、大学生对非遗文化的调查
(一)大学生对“非遗文化”的认知情况
在问卷调查中,问及“你过去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吗?”有10.24%的学生非常关注;53.68%的学生是一般关注;28.73%的学生不太关注;还有7.35%的学生则是完全不关注。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程度的调查中,25.62%的学生认为,有一点了解但不多;47.61%的学生认为一般了解;8.54%的学生非常了解“非遗文化”;还有18.32%的学生对“非遗文化”一点也不了解。
(二)大学生对“非遗文化”的关注情况
在对“你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途径是?”的调查中,有40.36%的学生是通过电视和网络;15.78%的学生是通过广告宣传来了解非遗文化;30.14%的学生是选择通过表演、展览的途径;13.72%的学生是通过课堂教学的途径来了解非遗文化;在对“您觉得用什么样的方式来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会吸引您的注意?”的调查中,有25.43%的学生选择网络上的信息交互;有15.27%的学生选择电视媒体的积极关注;20.65%的学生选择非遗文化相关节目或者纪录片;38.65%的学生认为举办各种各样的非遗文化活动会吸引注意。
(三)大学生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情况
在问及“你认为现代社会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效果如何?”时,61.59%的学生认为一般;18.24%的学生认为效果不显著;12.41%的学生认为效果很好;也有7.76%的学生认为没有效果。在被问及“如果你有机会接触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有机会去学习,您是否愿意去学习传承?”的问题时,31.74%的学生表示非常愿意希望成为一名传承者;43.32%有的学生认为可以作为一种兴趣爱好;16.93%的学生认为一般仅限于好奇会去了解一下;也有8.01%的学生不愿意去学习传承。
(四)高校对“非遗文化”的引导情况
在对学校目前关于“非遗文化”的宣传方式和力度的调查中,24.83%的学生认为是很到位的,40.48%的学生认为比较到位,27.97%的学生认为不够到位,6.72%的学生认为宣传的情况很差。对于希望学校以什么样的方式开展“非遗文化”的相关教育活动,有8.76%的学生希望开展与非遗相关的讲座;有20.54%的学生希望能参与社会实践活动;32.63%的学生希望学校开展非遗文化节等活动,还有38.07%的学生希望通过参加非遗大师班,了解非遗文化的内涵。
三、引导策略
(一)非遗进课堂,培养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2015年,杭职院与百年名社西泠印社携手共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创业基地”。学校将5位非遗传承人引入课堂,5个“大师班”作为人文素质选修课程,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每周三下午在基地进行授课。在三年多的教学里,参加“大师班”授课的学生数已达500余人。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非遗传承教学创业基地认识传统文化、熟悉传统文化、喜爱传统文化,学生人文综合素养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二)将非遗文化融入社团文化活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活动。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校园社团文化活动中,开展非遗展览、传承人演示、非遗知识讲座、非遗文化论坛、非遗技艺展示会、非遗知识竞赛等校园活动,通过开展社团活动,可以让大学生们认识到非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和深厚内涵,提高文化素养,增加爱护非遗文化、保护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2.成立非遗相关社团。学校可以邀请西泠名家担当社团的指导专家,定期来校开展艺术讲座、学术交流,提高社团艺术水平,提升大学生们对于非遗文化的关注。
3.组织学生社团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积极开展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为主题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让社团学生参与传统文化的实地调研,深入接触非遗项目,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提高他们的保护意识。
(三)营造校园非遗文化氛围,让师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高校是文化信息中心,更是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邀请非遗传承人到学生活动中心展示厅或者图书馆展示区域现场授课,参观人员可以现场与大师互动交流,参与体验。在营造多元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校园文化内涵的同时,促进广大师生对非遗文化与技艺的了解和认识,使师生在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对“工匠精神”有进一步的理解与感悟。
参考文献:
[1]庞璐,吴文君,吴诗怡.大学生对非遗传承与创新认知的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7(04):121-122.
[2]张泰城,龚奎林.高校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与路径探究[J].江苏高教,2012(06):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