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勺型及非勺型高血压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外周血管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2018-08-23辜建伟刘菊华张全波吴碧华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脂蛋白维生素血压

辜建伟,刘菊华,张全波,刘 利,吴碧华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老年科(南充 637000)

高血压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与卒中、急性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密切相关,高血压是指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当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确诊。正常动脉血压有昼夜节律的变化,夜间动脉血压平均值较白天动脉血压平均值下降约10%~20%,称为勺型高血压,如果昼夜血压变化<10%称为非勺型高血压。研究[1-3]证实,非勺型高血压可加速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增加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风险[4],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血压昼夜节律的消失以及血管内皮损伤相关[5]。近年来研究[6-7]证实,维生素D是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的独立影响因素,同时维生素D缺乏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与勺型高血压患者相比,非勺型高血压患者是否存在血清维生素D水平下降以及血清维生素D的水平与高血压患者外周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研究还较少。因此,本试验拟观察勺型及非勺型高血压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及外周血管硬化指数心踝血管指数(cardio-ankle vascular index,CAVI)的差异,同时分析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CAVI的相关性,为延缓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预防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选择2017年1-6月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及老年科门诊或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20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高血压诊断标准 (非同日至少测量血压3次,收缩压>140 mm Hg或舒张压>90 mm Hg)或者已经确诊原发性高血压正在服用降压药物者。排除标准:1)临床确诊有动脉炎,血管外周血管支架植入患者;2)肿瘤患者或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3)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4)近3个月有使用糖皮质激素、降钙素、钙剂或维生素D药物的患者。最终15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年龄(46.0±14.3)岁,女63名(40.6%)。根据动态血压分析结果,入组患者分为勺型及非勺型高血压组,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表1)。

1.2 研究方法

1.2.1 一般检查与血清学检查 基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高血压病程, 其中BMI=体重(kg)/(身髙)(m2)。空腹8 h取静脉血于我院生化室检测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25羟维生素D3的测定采用酶联免疫法,试剂盒购于美国Eagle公司。

1.2.2 动态血压的测定 所有入选患者24 h动态血压的测定均采用型无创性携带式

血压监测仪袖带缚于患者右上臂,日间(6∶00~18∶00)每隔30 min自动充气测量血压1次,夜间(18∶00~6∶00)每隔60 min测量血压1次,24 h内有效监测次数均>获得次数的80%。根据动态血压测量数据计算昼夜平均动脉压,平均动脉压=(收缩压+2×舒张压)/3。平均动脉压昼夜变异率=100×(1-夜间平均动脉压/白天平均动脉压),>10%为勺型高血压,<10%为非勺型高血压。

1.2.3 外周动脉硬化指数测定 外周动脉硬化指数通过CAVI测定。CAVI采用血压脉搏测量装置VS-1000 系统(北京福田电子医疗设备仪器有限公司)。通过记录患者心电图、心音图肱动脉脉搏波形和踝动脉脉搏波形并计算求得。具体方法如下:患者于安静环境中取仰卧位去枕平卧5~10 min,开始测量时将四肢血压袖带缚于上臂及下肢踝部,袖带松紧度以恰好能放进一指为宜。将心音麦克放于第2肋间胸骨上,双手腕处安装心电电极。系统根据左右上臂,左右脚腕袖带脉搏波形和心电、心音自动计算出R-CAVI和L-CAVI, CAVI=ln(Ps/Pd)×2ρ/ΔP×PWV (Ps为收缩压,Pd为舒张压, ρ为血液密度,ΔP 为脉压,PWV为主动脉瓣至踝动脉的脉搏波传导速度)。连续测量2次每次间隔10 min,取2次测量值的平均值。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临床资料

根据动态血压数据计算结果,155例患者中勺型高血压患者60例(38.7%),其中女性患者22例(36.7%)。两组年龄、BMI、高血压病程、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勺型高血压组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明显低于勺型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表1 勺型与非勺型高血压患者基本临床数据的比较

组别n高密度脂蛋白/(mmol/L)低密度脂蛋白/(mmol/L)空腹血糖/(mmol/L)糖化血红蛋白/%25羟维D3/(nmol/L)勺型组601.17±0.373.04±0.885.30±1.125.66±1.0424.36±6.95非勺型组951.16±0.303.10±0.885.60±1.725.85±1.2019.58±5.97P0.7760.6690.2370.333<0.001

2.2 两组患者CAVI的比较

与勺型高血压组相比,非勺型高血压组CAVI增加,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图1)。

图1 勺型与非勺型高血压患者心-踝血管指数(CAVI)的比较

2.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CAVI为因变量,年龄、BMI、高血压病史、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血清25羟维生素D3分别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25羟维生素D3与CAVI相关 (P<0.05)。年龄、高血压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清25羟维生素D3同时进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年龄及25羟维生素D3仍是CAVI的危险因素。25羟维生素D3每降低1 nmol/L, CAVI增加0.06(表2)。

表2 CAVI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

备注:B:标准化回归系数;CI:可信区间

3 讨论

本研究证实与勺型高血压患者相比,非勺型高血压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降低,CAVI增加,同时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CAVI,因此25羟维生素D3水平降低是非勺型高血压患者外周血管硬化加速的危险因素。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和类固醇激素,与体内的钙、磷代谢相关,在体内分为有生物活性的1,25羟维生素D3和无生物活性的25羟维生素D2和25羟维生素D3,25羟维生素D3因为在体内浓度较高,并且相对稳定,因此一般把它作为维生素D的检测指标,用来判断人体的维生素D的含量[8]。大规模横断面研究[9]显示,维生素D水平与动脉血压相关,并且,收缩压与维生素D水平呈现明显负相关。我国学者[10]采用剂量反应Mata分析共纳入9项前瞻性研究,样本含量25 658人,结果提示维生素D每增加25 nmol/L,高血压的发病风险下降7%。维生素D缺乏影响动脉血压的机制可能与刺激甲状旁腺激素分泌相关。维生素D的缺乏可以引起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加,甲状旁腺激素的分泌为脉冲式分泌,在凌晨2点及4点分泌达到最高峰[11],而甲状旁腺激素不但可直接与肾上腺受体结合刺激醛固酮分泌,而且可以加强醛固酮的生理效应引起血压升高[12]。因此维生素D缺乏可通过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导致动脉血压昼夜节律的异常,诱发非勺型高血压[13]。此后有研究[14-15]进一步证实非勺型高血压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较勺型高血压患者降低,本实验结果与前期研究相符。

与勺型高血压相比,非勺型高血压更易引起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加速外周动脉硬化病情进展,如与勺型高血压患者相比,非勺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加[16],脉搏波的传播速度增加[17],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降低[18],其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中,与勺型高血压患者相比,非勺型高血压患者CAVI增加,同时进一步证实,增高的CAVI与血清25羟维生素D3含量降低相关,其机制与维生素D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参与血管损伤及动脉硬化相关,其中包括维生素D可减少INF-α, IL-6等炎症因子的释放、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减少血管内皮损伤;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分化、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巨噬细胞活性,促进损伤内皮细胞损伤修复[19-21],此外维生素D还可以直接通过调节内皮细胞一氧化氮的合成改善内皮依赖的血管舒张功能[22]。虽然目前有许多研究在探讨有关补充维生素D是否能降低血压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因为治疗时间及药物剂量的差异使得结果并不统一[23]。

综上所述,非勺型高血压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较勺型高血压患者降低并且是其外周血管硬化指数增加的危险因素,血清25羟维生素D3的缺乏参与了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补充维生素D能否作为预防及治疗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新靶点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猜你喜欢

脂蛋白维生素血压
维生素:到底该不该补?
维生素B与眼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神奇的维生素C
补充多种维生素根本没用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三种血压测量法诊断标准各不同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低密度脂蛋白
非配套脂蛋白试剂的使用性能验证